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309章 马和面圣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309章 马和面圣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南京城外,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之中,马和带领的使团终于回到了京城。

城外唐阙这个理藩院的尚书第一次接待这么多的外宾,也是十分紧张。

“宁王殿下,马公公,陛下和朝臣已经在奉天殿等候多时了,您二位可以先行进宫,至于使臣,由理藩院负责接待。”

经过两年多的海上航行,马和的皮肤黑了很多,而且看起来也更加壮实,如果不知情的话,谁能想到他是个太监呢?

马和微微一笑,一挥手,十几名汉人走了出来。

“唐大人,这些汉人都是精通多国语言之人,有他们陪同,理藩院想必也能更顺畅的与使臣们沟通。”

唐阙感激的道:“多谢马公公,真是思虑周到啊,怪不得能立下如此盖世奇功。”

马和谦逊的一笑,随后就与宁王一起策马进京,时隔两年,再次回到京城,马和的心里也是感慨莫名。

看着如今的南京城如此繁华,只觉得一阵恍惚。

朱权似乎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淡淡道:“不用惊讶,这才哪到哪?如今大明二十一行省,都在飞速的发展,以后你就会看到了。”

马和点了点头,心中不停地给自己打气。

很快,两人就到了奉天殿。

“臣福建水师提督,马和见过陛下。”

朱雄英的脸上满是笑意,亲自起身,走到马和的面前,将他扶了起来:“马和啊马和,你没让朕失望,来吧,和诸位大臣说说,这次出使,都做了哪些事情啊?”

马和闻言扬起头颅,朗声道:“回陛下,臣此次出使,远航西洋上万里,先后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

“这些国家如今都知道了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大明,纷纷心生向往,这次跟臣回来的,有十四个国家的使节,都带来了他们的贺礼和心意,希望与大明建立友好的邦交。”

“除此之外,臣还带回来了辣椒、南瓜、苦瓜、土豆、马铃薯、向日葵、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种子,从此以后,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谁也没有想到,马和在消失的两年时间里,做了这么多事。

朱雄英也忍不住龙颜大悦,有些嘚瑟的拉起马和的手:“当初,朕破格任用马和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说的?”

“特别是你,韩尚书,就差指着朕的鼻子骂了,现在是不是很佩服朕的眼光?”

韩宜可低下了头,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陛下圣明,知人善用,不过臣是吏部尚书,自然需要谨遵朝廷制度,再有下次,臣还是会与陛下争论。”

“哈哈哈,你啊。”

朱雄英大笑了两声,并没有跟他计较,相反还很欣赏韩宜可的性格。

“马和,你带回来的那些种子何在?”

马和撇了撇嘴,有些无奈的道:“太上皇一直等在殿门口,臣与宁王殿下回来的途中,就被太上皇拦下,连宁王带种子都被太上皇劫走了。”

朱雄英揉了揉脑袋,也是没想到老爷子会这么着急。

不过老爷子种地种了一辈子,种子交到他的手中也算物尽其用,所以没有特别担心。

“行,既然种子在太上皇手中,那也不用担心,太上皇经验丰富,咱们等着结果就好。”

“马和,你这次立下了不世之功,想让咱怎么赏你?”

马和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眼眶发红道:“如果不是陛下赏识,奴才现在还是宫中的一个小太监,所以臣不要赏赐,如果有机会,臣还想为大明效命,再下西洋,将我大明威名远扬四方。”

朱雄英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了一句:“如果我大明都是你这般人物,何愁不能兴盛啊?”

“不过,赏罚分明也是朝廷的规矩。”

“马和听封,水师提督马和,远渡重洋,杨国威名,封为定海侯,组建远洋水师,随时准备再下西洋。”

马和热泪盈眶,止不住的叩头道:“奴才叩谢天恩。”

朱雄英扶起马和,轻声道:“这都是你应得的,你不必如此。”

“既然你要组建远洋水师了,福建水师就交给曹震吧,告诉曹震,朕把福建水师交给他,要是福建水师垮了,朕饶不了他。”

封赏完有功之臣后,朱雄英再次回归正题。

“马和,对你去过的这些国家,都有什么特色,能不能讲讲?”

马和点了点头,开始侃侃而谈道:“奴才去过的这些国家,都是些小国,但是各有特色。”

“以爪哇为例,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一年水果四熟,常年都被绿色的植物笼罩,水果根本吃不完,哪怕他们本地人一辈子不劳作也不会饿死。”

“再说苏门答腊,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参天古树很多,而且很多动物闻所未闻,和人类和平共处,极为罕见。”

“至于暹罗等地,虽然贫瘠,但是宝石多的数不胜数,金银甚至用作器皿,本地人根本不知道金银的价值,而且很向往大明的茶叶和手工艺品。”

“彭亨则是.....”

随着马和的讲述,群臣的眼睛逐渐亮起了光,原本以为西洋那些小国一无是处,但是这么听起来也并非如此啊。

怎么好像听起来像是遍地黄金的样子?

凌汉思虑片刻之后,缓缓吐出一句:“陛下,我大明是天朝上国,怎么坐实周边的国家如此贫瘠,臣认为应该派遣大明水师,协助他们治理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快速的发展。”

就连一向自诩争议的老古板张紞都赞同的点了点头道:“陛下,臣认为凌阁老所言甚是有道理啊。”

杨思义看似在一边发呆,实际上在心里核算如果打下这几个国家的话,对大明到底是赚的还是亏的。

随后,杨阁老老神自在的道:“陛下,臣认为,应该直接派福建水师过去,与各国进行亲切的慰问。”

朱雄英撇了撇嘴,不愧是天朝上国,想要欺负人家也不直说,必须要师出有名。

虽然朱雄英发动过不少的战争,但是那都是别人先对大明产生了威胁,他才不得已出手,西洋的这些小国如今这么乖,对大明百依百顺的,他怎么忍心下的去手呢?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就好奇了,倭国不也一样百依百顺吗?你不是还把它灭国了?

这话说的,倭国哪有一个好人呐?

在沉默了片刻后,朱雄英还是摇了摇头,语重心长的道:“朕知道你们心中所想,但是大明强盛不是侵犯其他国家的理由,我大明是礼仪之邦,自然应该以理服人。”

“再说了,那些国家距离大明远隔千山万水,而且气候与大明也是天差地别,就算打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朱雄英这么一说,群臣原本摩拳擦掌的热情也逐渐褪去。

其实他并不是不想将这些地方划入大明的版图,但是他也知道这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控制不住。

恐怕大明会在他的带领下,踏上不断吞并的道路,这并非他所愿。

前世的教育让他不能接受侵略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他国领土。

杨思义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可惜了,那些小国占着大笔的资源但是却不会利用。”

朱雄英摇了摇头,出言宽慰道:“杨阁老也不用惋惜,虽然朕不同意出兵,但是与他们做交易还是可以的。”

“与他们做交易?”

杨思义先是一愣,随后又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陛下的意思是开放海禁?”

朱雄英点了点头,沉声道:“大明建国之初,之所以实施海禁,原因有二。”

“其一,开放海禁后的朝贡贸易,导致我大明朝廷不断的赔本,以致“库藏为虚”,给大明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再加上皇爷爷认为明朝的根本在于农业,而农业的产值足以养活大明王朝。所以,大明初期才会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朝贡贸易,以避免赏赐导致的大额支出。”

“其二就是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所以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毕竟大明的海岸线实在是太长,想要保证出海百姓的安全需要投入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干脆,就实施了海禁。”

“但是现在,我大明水师强大,倭寇也被剿灭,所以不需要再加以防范。”

“开放海禁,可以用大明的丝绸,琉璃等造价较低但是精美的物品去换取大量的真金白银,我大明稳赚不亏啊,所以朕决议开放海禁,与西洋诸国进行贸易,诸位爱情以为如何?”

这等利国利民的良策,这些大臣自然不会反对,在所有人的赞同之下,封锁了数百年的海岸线,再次对外开放,也让西方各国提前了数百年领略到了中华大地的风采。

这一切,都来源于大明强悍的实力。

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无所畏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