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 > 第266章 不辞辛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筱的名声越发响亮,他的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人们都在谈论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许多家长以朱筱为榜样,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希望他们也能有一天像朱筱一样考取功名。

朱筱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品德上也树立了榜样。他为人谦和,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他的善行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人们都称他为“仁德状元”。

朱筱在翰林院工作多年,逐渐成为京城学术界的一颗明星。尽管皇帝对他倍加赏识,多次暗示希望他能在朝中担任要职,但朱筱深知自己的心性尚不足以掌握大权。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在基层为百姓服务,于是婉拒了皇帝的封赏,选择回到家乡,担任一名县官。

回到家乡后,朱筱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村里的老少无不欢欣鼓舞,认为有这样一位贤德的县官,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朱筱深知乡亲们的期待,决心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努力为百姓谋福利。

朱筱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巡视县内的各个乡镇。他身穿一袭青袍,骑着一匹白马,沿途和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诉求。每到一处,他总是停下来,耐心听取百姓们的心声,并做详细记录。

在一次巡查中,他来到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发现这里的村民生活十分困苦。田地干旱,庄稼歉收,村民们衣食无着。朱筱感到非常心痛,立即召集村中的长者和乡绅,商讨解决办法。

“各位父老,村里的情况我已经了解,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朱筱语气诚恳,眼神中透露出关切。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站起来,拱手说道:“大人,村里年年干旱,庄稼收成不好。我们一直盼望能有一口井,解决饮水和灌溉的问题。”

朱筱点头示意:“李忠捕头,今后我们一起为百姓做事,请多指教。”

李忠感到朱筱的亲切,立刻打消了初见的拘谨。他把县里的情况详细地向朱筱做了汇报。朱筱听后,决定亲自巡查各个乡镇,了解实际情况。

一天清晨,朱筱带着几位衙役出发,开始了他的巡查之旅。他们先来到城外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听说新县官要来,早早地聚集在村口等候。朱筱一到,村长便迎了上来,热情地说道:“大人,您能来我们村,真是我们的福气。”

朱筱笑道:“村长,不必客气,我来是想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村长叹了口气,带着朱筱走进村子。一进村,朱筱就看到许多破旧的房屋,有些甚至摇摇欲坠。村长指着一片荒地说:“大人,这里本是村里的良田,但因为水源短缺,田地荒废了,庄稼根本种不活。”

朱筱皱起眉头,问道:“村里没有水井吗?”

村长摇头:“没有,前几任县官也来过,但都说修井耗资太大,最终不了了之。”

朱筱心中一凛,决定亲自勘察。他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一片低洼地,认为这里适合打井。于是,他当即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井。

回到县衙后,朱筱立即召集县内的富绅商议。他向他们说明修井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捐资助力。富绅们起初有所顾虑,但在朱筱的坚持下,最终纷纷解囊相助。

几天后,打井的工匠们开始动工。朱筱每天都亲自到工地查看进展,村民们见县官如此尽心,也纷纷前来帮忙。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一口清澈的水井终于挖成,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称赞朱筱为“良心县官”。

朱筱站在井边,看着清澈的井水涌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对村民们说:“这口井不仅是大家的饮水之源,也是我们团结一心的象征。今后,我们要一起努力,把村里的生活改善得更好。”

村民们感激地连连点头,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耕作,不辜负朱筱的期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筱的政绩渐渐显现出来。他不仅解决了村里的水源问题,还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等,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县内的学堂也在他的推动下得到了改善,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一天,朱筱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忽然接到一封来自邻县的书信。信中说,邻县的百姓生活困苦,希望朱筱能派人前去支援。朱筱立刻决定亲自前往了解情况。

到达邻县后,朱筱发现这里的百姓果然生活艰难,主要原因是官员贪污**,导致民不聊生。朱筱决定联系上级官员,彻查此事,并亲自协助邻县官员,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朱筱的努力下,邻县的情况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起色。邻县的官员们纷纷向朱筱表示感谢,称赞他为“廉洁勤政的好官”。

回到自己的县城后,朱筱继续埋头苦干,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他不仅关注民生问题,还重视文化教育。他亲自编写教材,开设学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一天,朱筱正在学堂里讲课,一位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看着朱筱,眼中充满了敬佩。

“大人,您教书育人,不辞辛劳,真是我们百姓的福气。”男子恭敬地说道。

朱筱微微一笑,回答道:“为百姓做事,是我的职责。教书育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男子点头:“大人,我家中有一子,希望能拜您为师,跟随您学习。”

朱筱看了看男子,点头同意:“好,只要他有心学习,我定尽心尽力教导。”

从此,那男子的儿子便跟随朱筱学习。朱筱发现这孩子聪明好学,便倾囊相授。几年后,这孩子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官员。

在朱筱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为百姓服务。他的学生们遍布各地,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在为民服务方面表现出色。朱筱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