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193章 太史慈的大志

孙权已取得朱治、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支持。

接下来奉邑、私兵的改革,可谓是顺理成章。

太史慈刚抵达,孙权便秘密地接见。

“参见主公。”太史慈抱拳施礼道。

“子义请坐。”孙权心平气和,眉宇间透出一抹雄主之英姿。

太史慈乍一望,竟生出些许熟悉来。

他一生坎坷,追随过数位主公。

在拜别孔融后,又投向同郡人士,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重门户,曾大笑道:

“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太史慈出身寒门,没有得到重用。

直到刘繇兵败,孙策豪气地说了一句:

“宁识神亭时邪?”

太史慈终于得遇明主,开始追随孙策作战。

“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自始至终,孙策都给予太史慈毫无保留的信任。

直到孙权上位,曹操赠送一盒“当归”,令太史慈饱受猜忌。

太史慈能够感受到吴郡态度的变化,可他一点都不在乎。

他只是遵守和孙策的约定,为江东镇守西境。

只是如今孙权开拓荆南,建昌都尉俨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太史慈心中没有长吁短叹,而是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孙权凝神数息,率先开口道:

“我决定裁撤建昌都尉,收回六县的治理权。”

“本想提拔子义为丹阳郡守,可是后来程老将军主动请缨。”

“我思索再三,还是将丹阳郡守的位置,留给了他。”

太史慈昂首挺胸,毅声回答:

“程老将军一定能够胜任丹阳郡守,末将没有任何怨言。”

“只是——”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纵使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

太史慈话语铿锵,毫不掩饰地彰显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不愿意庸庸碌碌地度过余生。

孙权心神触动,含笑道:

“好,今日起子义便为我江东的折冲将军。”

太史慈冷峻的脸庞上,出现一丝动容:

“末将,拜谢主公厚恩!”

历史上,魏国的荡寇将军是张辽,折冲将军是乐进。

孙权将程普提拔为荡寇,又以太史慈为折冲,相当认可他们的地位。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组建一支强势的作战兵团。

胡综统帅的解烦营和徐详统帅的丹阳兵,都是兵比将强。

孙权决定以太史慈、魏延、甘宁为主将,再立三营。

此五营都直属于江东之主,也就是由孙权亲自统帅。

他必须牢牢地掌控住兵权,才能一步步施展改革。

要不是私兵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孙权也不敢肆意妄为。

在说服太史慈后,孙权继续设宴款待,和太史慈促膝长谈。

君臣交心,越显得亲密无间。

翌日,孙权精神抖擞召集群臣,正式宣布要裁撤建昌都尉。

太史慈毅然领命,而后朱治又站出来上交奉邑。

程普、黄盖、韩当纷纷跟上,生怕落后一样。

张昭和周瑜赞扬诸将识大体,而孙权成竹在胸。

群臣、诸将自然只能顺从大势,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压制下去。

孙权顺势谈起私兵、部曲的改革,继续给予优待。

以朱治、程普为首的老将,带头站出来支持。

整个过程都是唾沫横飞,却没有一丁点刀光剑影。

孙权开拓岭南、交趾,又夺下荆南,威望已深入人心。

在解决奉邑和私兵的议题后,张昭顺势提出屯田之策。

陆逊年纪轻轻,第一次在群臣面前露面。

他将屯田的规划娓娓道来,解答众人疑惑时思路非常清晰。

曹操第一次屯田,许都增产粮食百万石。

孙权要求不多,官府最少收获两百万石以上。

也就是说,第一次屯田需要收获四百万石粮,毕竟要和佃户五五分成。

按照一亩良田产量三石,江东屯田超过百万亩。

这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程普趁势提出“扫越令”,要将境内的山越都赶出深山。

为江东提供佃户、徭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