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194章 迁都之议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第194章 迁都之议

作者:世家千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7:43 来源:小说旗

山越,一直以来都是江东的顽疾,也是江东最宝贵的资源。

屯田以膏腴良田为主,中等土地为辅,大概需要一百五十万亩。

按照一名佃户耕种五十亩来计算,需要三万壮丁作为劳动力。

一人耕种百亩,太压榨佃户了,孙权不屑为之。

他圈了三个地点,作为“扫越令”的重点执行地。

一个是会稽郡,孙权任命贺齐为主将,郡尉徐矫为副将,顾雍负责后勤保障。

一个是麻、保二屯,孙策和太史慈曾讨伐此地。

有人叫嚣大骂孙策,被太史慈一箭命中手掌,钉在城楼上。

孙策虽然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没有攻破麻、保二屯。

历史上江东讨伐三次,才将麻、保二屯扫荡干净。

此次孙权决定任命中护军周瑜为统帅,凌操、凌统父子为先锋,讨伐麻、保二屯。

最后一个,则是丹阳郡的黟县和歙县,是山越盘踞的重灾区。

深山老林里,最少有二十万山越,相当于一个中等郡的人口。

孙权决定亲自领军征讨,绝不给山越喘息的机会。

等到将这些地区的山越都请出深山,江东起码能增长几十万人口。

众将干劲十足,各司其职前去准备。

孙权勒令太史慈、魏延、甘宁前去组建三大营,并且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

三人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孙权很期待他们的表现。

待将军们离席后,张纮站出来进谏道:

“主公夺得江夏、荆南三郡后,益阳成为战略的要点。”

“吴郡的治所距离益阳数千里之遥,无法为益阳的战事提供任何便利。”

“不如考虑迁徙治所,兼顾益阳和皖城。”

益阳和皖城,是江东的重要门户。

一个接壤荆州刘表,另一个接壤江淮曹操。

“善,东部以为迁到何处最为合适?”孙权征询意见道。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

“老夫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

“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

“如今处所俱存,地有王气,是天之所命,应该作为都邑。”

张纮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秣陵还有小江百余里,能安大船,治理水师。

孙权回师时,便认真地考察过。

既然张纮提起,那么他便顺势答应下来:

“待横扫丹阳山越,再迁徙治所至秣陵不迟。”

张纮点了点头,接着道:

“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

“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非主动寻衅。”

“今主公值汉家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大军。”

“而后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祟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天下也。”

孙权屡次三番征战,将内政后勤统统落下,严重地发育不良。

他连战连捷还好,倘若遇到一场大败,很难恢复元气。

江东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孙权统治的底蕴。

张纮认为,主动掀起大战吃力不讨好。

不如先壮大自己,等待良机出现。

所谓的良机,可能是敌人给了一个江东进攻的借口,或者敌人露出破绽。

平时就好好耕种,治理甲兵。

只要自身强大了,敌人迟早浑身都是破绽。

这便是“因时而取”。

“东部之言,权铭记于心。”孙权正色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