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463章 天下民心在孙权

吴黄武三年,公元 223 年,吴国在孙权的统治下呈现出一片安定的景象。

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百姓们渴望和平,国家也急需休养生息。

孙权高坐于朝堂之上,神色肃穆。

他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

多年的战争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

如今,海内初定,是时候让神州走上正轨了。

于是,孙权慷慨下诏:

“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雠者皆族之。”

这道诏令如同一道惊雷,在吴国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孙权深知,私人复仇之风若不加以制止,将会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和平局面。

在战乱时期,百姓为了报仇雪恨,常常引发新的争斗和冲突。

如今,国家需要稳定,百姓需要安宁,必须杜绝这种私斗复仇的行为。

诏令颁布后,各级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向百姓宣传这一政策。

同时,地方官府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的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百姓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复仇的危害,开始放下仇恨,共同为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吴国而努力。

在孙权的领导下,吴国逐渐走向了稳定和发展的道路。

这道诏令成为了吴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吴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原大地历经无数战火的洗礼,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吴主孙权施行的仁政,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了百姓们干涸的心田。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的仁政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开来。

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和司隶的百姓们,开始感受到了这位南方霸主的不同之处。

在孙权的治理下,吴国注重民生,轻徭薄赋,鼓励农桑。

与其他诸侯的横征暴敛相比,孙权的政策无疑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不再担心随时可能降临的战乱和苛捐杂税,而是能够安心地耕种土地,经营自己的生活。

同时,孙权还派遣官员到各地巡视,了解百姓的疾苦,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些举措让百姓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关爱,他们对孙权的感恩之情也日益加深。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开始归心于孙权。

他们传颂着孙权的仁德,将他视为自己的救星。

在天下人心中,孙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霸主,而是一位关心百姓、爱护百姓的明君。

随着孙权的仁政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百姓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如今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心中对天下一统的期盼也日益增长。

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和司隶等地,百姓们纷纷议论着孙权的仁德和他所带来的安定生活。

他们开始憧憬着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杀戮的世界,一个由明君统一领导的国家。

建业城中,北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百姓们深知,只有通过北伐,实现天下一统,才能真正地结束战乱,迎来长久的和平。

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表达着自己对北伐的支持和渴望。

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向孙权上书,阐述北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们指出,如今中原百姓归心,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

若能一举统一中原,不仅可以实现天下太平,还能为吴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孙权坐在宫殿之中,听着百姓们的呼声和大臣们的建议,心中也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北伐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但他也明白,百姓们的渴望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北伐是顺应民心之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