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123章 土木堡疑云(四)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123章 土木堡疑云(四)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按照明史记载,朱祁镇手中之兵更是只剩下四万人,不管八万还是四万,朱祁镇的兵已经被调走。

在不知不觉中,此时朱祁镇基本是没兵、没粮,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土木堡之变,不管土木堡如何朱祁镇都是也有责任的,还是太年轻了,这种情况怎敢轻易离开京城?

正统十三年,因粮食大权被拿走,兵部上了一个奏疏:因无粮全**户逃亡人数激增,需要消兵册的士兵就已经高达66万人。

军户叛逃主因就是粮仓归属权的转移,最初粮仓在卫所治下,朝廷大军粮食调拨是直接从当地粮仓调拨。

粮仓在军官掌管下,如果他们想贪污只能虚报兵额,如果敢克扣士兵口粮,那就等着上战场挨冷箭吧。

但粮仓归文人之后,那场景简直不忍直视,但这还是明中期呢,就有66万人逃亡,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自此以后,老朱家的皇帝敢不听话,粮食就发不到位,然后士兵开始逃亡,边防不足外地入侵,皇帝只能掏钱........

皇帝只能陷入和文官内斗之中,再也无法染指海洋。

以后出了个牛人小皇帝玩了个狠的。】

天幕之下,朱元璋和朱棣二人气的跳脚,骂人的话还没宣之于口就憋了回去,他们想知道这小皇帝怎么个狠法。

【咳咳咳,这个以后单独拿出一期来说,这里还是说回朱祁镇。】

朱元璋、朱棣:ccccc。

【文官拿捏粮仓,皇帝只能将真金白银交给兵部,兵部再从文人手中将粮库粮食买回,再加上各种“漂没”,不得不说明朝文人是懂得赚钱的。

张居正改革后,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征收银两,初心没错,配合其他变法内容一改大明颓势。

随着张居正去世,除一条鞭法外的其他改革尽数废除。

为何保留这个?老百姓需要先找士绅卖粮换钱,再拿钱给官府交税;皇帝还要拿着钱,再从士绅手上换成粮。

失去监察的环境下,这不就是吃了上家吃下家,里里外外、倒倒腾腾,前后左右各种吃。

估计张居正知道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咬死这帮王八蛋。】

正在拟定改革条陈的张居正眉头大皱,当年王安石变法也是想着为民,可执行下来却成为害民之举,作为当时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当然知道士绅们玩的那套,什么低买高卖、以次充好、收新卖旧.............

沉思良久,张居正将条陈握成一团随手扔掉,取来空白纸开始奋笔疾书。

【土木堡之前,石亨这个将领,敢跟三杨对着干,他有粮食,文臣无法拿捏他。

土木堡之后,武将就成为文人的狗,一直到南明依然如此。

南明之时,士绅不直接掌控军权就能遥控全局,饿你三天看还牛逼不。

骨头还硬?再额你七天...............

要我说南明将领们,尤其是李定国别死保南明那几个傻冒皇帝了,他们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为了天下百姓,自己单干吧,你们手里有刀子,害怕士绅不支持?

南明的士兵们,别再听那群文官老爷们忽悠了,如果满清打过来他们会第一时间跪地投降,不如跟着你们的将军另起炉灶,也许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南明天空下,江南士大夫们感到背脊发凉,觉得周身的武将看他们的眼神都变得阴森森。

【朱祁镇出北京后各地立马乱套,粮食大权的丢失对军队是致命打击。

正如袁崇焕、孙承宗对待勤王军队那样,不听话,老子让你饿着肚子,来回跑几百里!敢来支援皇帝?老子饿不死你!

一模一样的套路都玩了多少年,也就是华夏儒学文化根深蒂固,要放在西方不吃了你们这群混蛋。

三杨不愧是第一代内阁重臣,“绝不会贪污”的文官接管粮食大权,短短十三年大明的军户逃亡66万人。

嗯,这是朱祁镇在位,肯定和‘清廉’文官没有关系。

天顺三年对军户进行清查,逃亡军户高达120万人.........

呵呵!!】

秦凌雪冷笑两声,拿过水杯猛灌一口顺便舒缓一下有些郁结得心情。

【作为三杨接班人得于谦上奏分发给穷苦百姓粮食,赢得山西、河南两地民心。

京师保卫战,于谦一声令下,短短一个月时间从浙江、南直隶、河南、山西、山东,调兵民近三十万人,并且调走126万件火器。

几天时间将通州九百万石粮食全部运回北京,军权、民心、粮草、武器全部在手。

后勤保障能力如此之强,让皇帝在外之时断粮许久,嗯,要是换成我我也得多想想,咱就权当于谦不知情吧。】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瞪大双眼,这臣子也太牛x了,不知道的以为他是皇帝呢。

【通过分发粮食,尽得河南、山西民心,甚至一声令下,几十万民夫进京的程度,可说到底这些粮食是国家的。

其他官员看了岂不眼红?正统六年,文官们给朱祁镇上奏一份统计:

北直隶境内,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四府所属州县有饥民1万多户……

真定府所属州县有饥民户……

山东兖州府所属沂州逃移者5500余户……

济南、青州、莱阳、登州四府所属州县逃户甚多,抛荒田地顷……

诸城一县逃户2400余……

真是开了天眼,一夜之间饥民、流民全出来了是吧。

反正就是一句话:皇帝,快点也给我们放粮大全吧,不单单于谦治下有穷鬼,我们收低下也有啊。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眼红。】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再也忍无可忍,“混账!混账!这些该死的贪官,咱要顶下祖制,若有人染指放粮大全诛灭九族,不,十族。”

穷的叮当响的洪武官员实在佩服后备的操作,不过让他们这么试探朱元璋,嗯,九族的脖子没那么硬。

而武将们则多是直肠子,知道未来的文官如此磋磨武将,他们恨不能提着砍刀冲进天幕把那群蛀虫挫骨扬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