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124章 土木堡疑云(五)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124章 土木堡疑云(五)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朱祁镇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吗?不,他当然发现了。

初掌权后准备动手。

正统六年,户部尚书刘中敷,直接被下狱,王佐不久也被下狱。

至于之下的侍郎更是抓了一大堆,就连于谦也被下狱。

此时朱祁镇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他要查粮食问题。

不过还是太年轻啊,从上层动手无不就是打草惊蛇,不仅难以彻底厘清,还让底下的蛀虫毁尸灭迹,而且那时朱祁镇刚掌权,根基还不牢靠。】

汉文帝年间,刘恒摇摇头:“这小皇帝太心急了,而且手段太稚嫩,对付那些在官场打滚多年的老油条实在不够看。”

【文官集团自然不能放任王佐等人被审讯,真要问出个什么岂不集体完蛋。

在群臣的压力下,朱祁镇只能释放众人。

作为第一个请求发粮的于谦,直接被关押三个月!

就算被放出来后,朱祁镇却只同意对他降职使用,直接从侍郎降到大理寺少卿,然后又在山西抓住他,给丢进监狱。

年轻的朱祁镇想法很简单:京师无法动手?就让锦衣卫去地方审讯!

但于谦在河南、山西大发国粮……收尽民心!

在晋豫两地巡抚期间,采取许多与粮草、军械和兵卒有关的举措,减免税粮、将罪赎粮改路、收缴藩王超额的军械、更改两省卫所兵丁轮换受训驻边的规定。

在当地他名声很好,就在一瞬间于谦被抓的消息,就传遍河南、山西。

老百姓不远千里,赶到山西监狱纷纷求情,眼见百姓越聚越多,朱祁镇撑不住了。

他不能因此闹出民变!朱祁镇只得再次放了他,并恢复了他两省巡抚的职位。

正统八年,朱祁镇再次动手!

吏部尚书郭琎,革职,廷推换上王直,还是给下狱……但很遗憾,最后朱祁镇——只能再次将人放了出来。】

洪武年间,朱元璋气的一拍桌子:“这个软蛋,要是让朕来............”

心中吸了口冷气,洪武臣子不敢想象放给朱元璋来那是什么场景,朝堂上多少人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接连两次动手失败,朱祁镇终于明白中央肯定是无法下手,只能从地方着手。

正统十年,朱祁镇开始查粮仓。

于是大明特色场面开始上演。

十年,羽林前卫、忠义后卫,粮仓着火。

十一年,京都、太仓、大宁中卫、彭城卫、南京新仓,粮仓着火。

十二年,景陵卫粮仓着火。

十三年,忠义前卫粮仓失火……

……

这都是惯例了,只要查粮仓岂能不失火?】

文人:老子们好不容易才抢来的好处,你还想查?你查一座,老子们就烧一座!让你查无可查!你再查,老子连你的皇宫都给烧喽。

【如果你们是朱祁镇,你南征北战无敌手,连蒙古都给干趴下。

偏偏内政上处处碰壁,每当查到一点东西就莫名奇妙断了联系。

你岂会善罢甘休?肯定要继续查下去吧。

而就在土木堡之变前三个月,福建叛乱的头目邓茂七、麓川叛乱的头目思机发被抓了回来。

不知道他们的嘴有没有被锦衣卫撬开,毕竟锦衣卫那些刑罚能扛得住的没几个人。

朱祁镇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消息?会不会继续查下去?】

历朝历代的人们回忆起之前铺垫的两次叛乱:难道这之间还真有什么联系不成,不会的吧,要是真的那也太可怕了。

【正统十四年五月,朱祁镇令锦衣卫抓捕前福建巡按御史柳华,而现任山东按察使副使的柳华立刻服毒自尽,锦衣缇骑都追不上.....】

‘哦~~~’仿佛发现了什么秘密,天幕之下人们嗡嗡一片。

【还有一个人也开始害怕,时任浙江巡按御史留下这么几个字:恐得罪,具白澄止兵状。

这里的‘澄’到底是谁?难道是福建御史汪澄?要是真的那就很有意思了,汪澄竟然曾经要求地方不得抵抗叛军,这里面的瓜好大。】

【锦衣卫又开始出动,这次估计是在福建平叛的靖难功臣陈懋出手了,汪澄被抓,又咬出一个人,前一任的福建御史柴文显。

瓜是不是很大,连续三任福建巡按御史,这还是个窝案。

《明史》记载:遂俱下吏,狱成。

但他们招供了什么,以《明史》的尿性是肯定不会记载的,文人的春秋笔法真的很讨厌,让我们后人使劲揣摩。

但结局却是记载了:柴文显,磔刑,籍其家,本人千刀万剐全族诛杀。汪澄,腰斩弃市。宋新、方册等十人俱斩!

通过这件事,朱祁镇一次性斩杀十几个省级高官,而且刑罚不可谓不重,都凌迟了看来其中的事情肯定不小。

此案规模可见一斑,那份淹没在历史中的供词是如何让少年天子震怒。

这时,浙江巡抚张骥,设计诱捕已经自称为王建国号太平,建年号恭定的反贼大头领陈鉴湖。

但张骥一个非江南籍的官员,如此大功那还了得。

朱祁镇出事的第一时间,于谦令正在平叛的张骥回京,就在回京的路上暴毙。作为一省巡抚就这样莫名死亡,朝廷连查一下的表现都懒得。

反观陈鉴湖,朱祁玉监国后,于谦主政时期直接被赦免,并充当皇城护卫。

但不知为何陈鉴湖忽然逃跑被宫卫当场斩杀,依照大明律,造反称王,匪首一律斩杀,胁从充军,称王的陈鉴湖充军,呵呵哒。

其实他们早就想动手的,陈鉴湖刚被抓时,刑部给出的结论是斩立决,好嘛!造反大案前脚抓人后脚就直接杀?

还是朱祁镇亲自干预下,锦衣卫才将人诏狱。

于是名场面又来了。

不久皇宫失火,华盖殿、谨身殿烧毁。

大明一朝,皇宫失火都见怪不怪了,朱棣刚盖好的皇宫,转身三大殿就被烧毁。

嘉靖皇帝更是差点被烧死,要不是被人拼死相救,嘉靖就成了第一个火化的明朝皇帝,嗯,也是赶后世的时髦了!】

朱厚璁:c!大可不必!

【天启在位七年,皇宫着火三次..................

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大明皇宫易着于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