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52章 大明太监团二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52章 大明太监团二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第五名-王振

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他自阉入宫。

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

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病逝,“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

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

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朱祁钰下令将王振家族一律处斩,并籍没其家产。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这下朱元璋不淡定了,一脚踹翻御案,“混账!混账!”

【第四名-汪直

汪直初为昭德宫内侍,侍候宪宗宠妃万氏,后升任御马监太监。

成化十三年正月,东厂外另置西厂,由汪直任提督,专门在南北两京侦辑异己并对民间的秘密结社进行镇压。

作为宪宗宠用的心腹,汪直提督西厂后罗织大狱,逮捕大臣,制造冤案,致使朝野大哗。

后被大臣们联名罢官,汪直还职御马监。

成化十四年,汪直巡抚辽东,挟其私党,随意手挞守令。

次年,又巡视大同、宣府,欲图立边功自固,却激诸部起而报复。

成化十七年,汪直为监军,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马因部,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秩。

成化十八年二月,受命总镇大同、宣府,专镇大同。

后多次遭到弹劾,最终被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此后,史书上就未见有关于汪直的记载了,只说他“竟良死”。

汪直作为明朝宦官专权的代表人物,其擅权和为害远不及王振、刘瑾和魏忠贤。

汪直在巡边的数年中,总的来说,启衅之事少,平边之事多,说明汪直对当时边地秩序的相对稳定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此外,汪直也为健全明朝的科举制度,提出过重要建议。

总的来说,汪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且忠于皇帝,不朋不党,急于立功,偶尔会小案大办。

他除了皇帝的命令,谁的脸色也不看,敢于挑战文官和宦官集团,被各方势力所不容。

而且汪直是一个有将才的人,也愿意为国尽忠,长期监军戍边,并多次取得很不错的战绩。

但在政治上却有很大的缺陷,所谓的政治,是追求平衡与圆滑,汪直一味的挑战官场和政坛的稳固局面,导致朝政不稳,百官人心惶惶,势必会引来其它敌对势力的不满,他们团结一致,将汪直赶出权力的圈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所以汪直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军事能力颇强。但是政治能力很低,以至于四面树敌的这么一位颇有作为太监。】

【第三名-魏忠贤

魏忠贤是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好赌成性,曾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

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

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朱由校即位,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由于明熹宗沉迷木工,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

但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以及善于把握动荡时局的“能人”来独当一面。

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

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一举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

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

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崇祯蓦然一惊,脸色发白、嘴唇颤抖:“王伴伴,快去、快去............”

不等崇祯将后面话语说完,王承恩快速离去,也许这次不会再走向原本历史。

【第二名-刘瑾

弘治年间,刘瑾犯罪,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命刘瑾执掌钟鼓司,与其他7名受宠太监合称“八虎”,他居首位。

刘瑾弄出各种花样供朱厚照消遣,深得朱厚照宠幸,很快便升至内官监掌印太监,正德元年初,他又受命掌控京师三大营之一的“三千营”。

此外,刘瑾还借皇帝之名圈占了三百多处皇庄。

这些做法引起了朝臣们的警惕,刘瑾不断受到弹劾,但不仅毫发无损,还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外廷以大学士焦芳为爪牙,大肆迫害曾反对他的朝臣。

自正德二年起,刘瑾开始掌控文武百官的升降和任免,百官见他纷纷跪拜,贪污不计其数,权势炙手可热,被时人称为“立皇帝”,而朱厚照则被称为“坐皇帝”,寓意掌握大权的人是刘瑾而非朱厚照。

据传刘瑾相信术士余曰明之言,以为自己的侄子刘二汉会当皇帝,便私藏兵甲。

由于他树敌太多,导致“八虎”另一成员张永与朝臣杨一清联手合作,于正德五年平息宁夏安化王之乱后呈上被刘瑾隐匿的安化王檄文,其中提到刘瑾图谋不轨,刘瑾遂被逮捕,在抄家过程中发现了兵甲、玉玺和藏着匕首的扇子,坐实其谋逆罪状。

八月二十五日,刘瑾被凌迟处死。】

刚刚即位的朱厚照看着跪在身前的刘瑾有些唏嘘,“刘伴伴,你这让朕该如何对你?”

冷汗从额头滴滴落下打湿了身前的地面,刘瑾不敢求饶,他知道自此之后自己就算不死也再无法掌控权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