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53章 三宝太监-郑和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53章 三宝太监-郑和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这九个太监好坏参半,但这排名第一的却是千古宦官之典范,他是明朝着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

此时天幕之上,一艘庞大的铁甲舰航行在大海之上,而几行大字缓缓出现于船身上方-郑和号训练舰。

【“郑和”号训练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舷号81。

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完毕正式下水服役,结束了中国海军院校租用商船、渔船保障学员航海实习的历史。

划归大连舰艇学院管辖,这是海军院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被誉为“军校第一舰”。

自服役以来,“郑和”舰圆满完成了学员实习、军事训练、出国访问等各项重大任务200余次,在大洋深处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郑和”舰先后被海军授予基层建设标兵单位、管理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大连市评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天幕之下的古人们十分纳闷,这太监怎么能和后世的航海扯上关系的。

郑和呆呆地看着天幕,有种难言的豪情在心中翻涌,多希望能站在那庞大、巍峨的铁甲战船之上劈荆斩浪。

【这排名第一的太监就是‘三宝太监’-郑和。

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南京,郑和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北平府,而郑和再次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因郑和在郑村坝之战中立功,被朱棣赐姓“郑”。

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十一月二十四日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期间张辅讨平安南。

此后,郑和向爪哇方向航行。

船队到达爪哇时,正值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

郑和船队的部族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郑和保持冷静,没有贸然兴兵报复,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在航行的终点古里,郑和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称古里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郑和此行还经过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

郑和派人对陈祖义加以劝谕,陈祖义诈降,阴谋袭击郑和船队,被郑和识破,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俘获贼船七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将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

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

永乐五年,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开始第二次下西洋。

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锡兰、柯枝、古里等国,永乐七年回国。

这次航行过程中,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

碑文有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针对佛陀、毗湿奴和真主表示敬意。

其中汉文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等语。

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

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费信、马欢等人一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航行中,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郑和发觉,率船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

回程时,郑和船队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

郑和发现归路被截断后,对属下说:“贼寇主力已经出动,国都内一定空虚,并且他们会以为我们远道而来,力孤胆怯,不能有所作为。若是出其不意进攻他们的国都,则胜利可期。”

于是,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

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郑和船队回国。

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郑和受命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等。

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

郑和至其国后,宣读诏敕,对国王等进行封赐。

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回国。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古里等国使者回国,郑和第五次受命率船队出发,送还使者并访问诸国,诸国中最远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位于东非。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郑和受命送还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者。

这次航行中,郑和船队正式到达祖法儿。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郑和率船队回到中国,暹罗、苏门答刺、哈丹等国派使者随船队入贡。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朱棣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朱棣即已病死,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下诏停罢下西洋事业。

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

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宣德元年,郑和等奏请修理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

同年,工部郎中冯春上疏请求为南京修造佛寺的工匠请赏,明宣宗认为这没有道理,且认为这是郑和指使的,于是令司礼监移文警告郑和。

宣德三年,郑和、王景弘受命将南京所存储的部分绢、布运抵北京。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启航前往福建长乐。出发前,明宣宗又敕郑和在出使过程中劝谕暹罗不要再侵扰满剌加。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人。

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郑和28年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9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充分体现了大明王朝的外向型海权意识。

郑和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在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郑和不仅没有趁胜进行殖民或者掠夺,还平等的对待那些小国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真正是以德征服了沿海几乎所有的国家。

他确实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他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位杰出的伟大的海军统帅。】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老祖宗们明天见。】

发现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郑和脸上**辣的,往常获得秦姑娘赞美的可都是千古一帝,自己何德何能。

“咳咳,郑和,你很不错,这一次有了世界地图,就不仅是下西洋,还要下南洋、东洋!朕要你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朱棣看着郑和的功绩十分满意,这是自己的臣子,他大明的骄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