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70章 一策害百年(一)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70章 一策害百年(一)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在县城中闲逛一天,第二天秦凌雪开车赶回成都,准备在成都再吃几顿就开车往南。

下午,坐在房车中,秦凌雪开始新的直播。

【老祖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本书,此书可以说是‘古今第一奇书’。】

一抹微不可察的讥讽爬向秦凌雪的嘴角。

天幕之下,历代帝王将相都在脑海里寻摸到底什么书才能算得上古今第一奇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们靠水吃水,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但黄河泥沙含量大,下游的河道通常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填高。

河道一高就没法容纳这么大的水量,这样就会导致黄河决堤,古往今来,黄河决堤次数数不胜数,周遭百姓苦不堪言。

黄河决堤的问题在古代基本无法解决,百姓也只好听之任之,等黄河改道之后再重建家园就是,好歹能过上几年太平日子。

但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葩,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想法。

北宋虽然安坐中原,但北方还有强大的辽国,一旦他们大喊着“瞅你咋滴”骑着马南下的时候,发现黄河改道了,那该是多么高兴。

北宋抵御辽兵非常依靠黄河天险,所以北宋不能让黄河随意改道。

黄河改道北流,不得不动工的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黄河是有枯水期的,所以很少有王朝会把黄河当作军事屏障。

每年冬季和夏季黄河上游水流量减少,尤其是冬季,部分水面还会结冰,辽国士兵常年生活在东北,非常喜欢这种可以“打出溜滑”的河面,能相当简单地跨过黄河。

但是北宋显然不能这么考虑,幽云十六州丢失后北方骑兵随时都能长驱直入,能阻挡其锋芒的也只有黄河了。

本来宋人也没多么紧张,但是宋真宗年间有个叫李垂的官员通过观察发现黄河居然有向北改道的趋势,这一下宋朝人哪还坐得住!

要是黄河流到辽国境内呢?那宋朝的天然屏障消失了不说,辽国要是想南下不是还多了条水路可以用?】

【于是‘千古第一奇书’《导河形胜书》问世了。】

北宋年间,李垂呆呆望着天幕,一种不好的预感涌向心头。

大明年间,‘噗~~~~’朱元璋、朱棣等后面的帝王好险没一口水呛死。

天幕之上,一幅北宋地图显现在天幕之上,黄河高亮标记在地图之上。

李垂是咸平年间进士,写完之后把书进献给宋真宗,受到了当时舆论的重视。

这本书里描述说,根据有史以来的情况,如果任由黄河自流,很可能会改道向北,流入契丹境内,由现在的天津入海。

这样的话,有一天契丹就会沿黄河而上,直捣大宋腹地甚至汴梁。

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开凿六条河道给黄河泄洪,而且这六条河道都同时出海。

好吧,北宋这群人的‘恐异族症’真是没救了。

幸好在经过廷议之后,觉得太耗费民力,于是遂寝。】

秦凌雪以手抚额,宋朝真的让人糟心。

赵匡胤已经躺平了,反正都这样了,毁灭吧!

【景佑元年七月,黄河在澶州横陇埽决口,黄河第一次改道,这次改道没有向北流而是继续东流,是为横陇道。

庆历八年六月癸酉,河决商胡埽,黄河第二次改道,改道北流,是为商胡道。

北宋群臣一看完蛋了,这不是照着李崔的预言来了么?那怎么办?得想办法呀。

于是就有两种方案摆上台前。

方案1:皇佑元年,贾昌朝提议堵塞商胡口,同时指出,现在的北流河道极不稳定,必然造成北流下游决溢,而河北东路是朝廷赋税和边防重地,不能放任其成为灾区,因此提议,堵塞商胡口之后也别让黄河再走横陇道了,下大力气给京东故道清淤修堤,直接将河道改回京东故道

方案2:河渠司的李仲昌,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回河”:在商胡道和横陇道的夹角六塔集附近开一个小河,让河水先一点点回归横陇道,等河水流的差不多了,就封闭商胡道,回河完成。】

用拳头锤了锤脑袋,秦凌雪感觉头都开始隐隐发疼。

【粗看都很有道理,但是细想一下都很不靠谱。

欧阳修就直接上书抨击这两个方案,首先就是京东古道是什么时候荒废的啊?

景佑元年七月,现在是什么时候?至合二年,废弃了20多年的河道,你上下牙一碰就要往回改。

上千里的河道都要疏通,河堤要重修,这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

这几年刚打完仗,到处又在大旱,现在做这件事情恐怕不是时候。

而且即使商胡道可以堵住,京东故道也不一定能疏通打开。

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靠的是疏!

大禹搬山填海,各种神仙帮忙的,还只能疏不能堵,你现在倒像把水堵回故道,你疯了吧。

贾昌朝的还有点儿道理,你这更是不通了。

黄河是多大的体量?六塔河是多大的体量?

把黄河水放入六塔河,好么,你且等着乐吧。

而且欧阳修还得出乐一个结论,就是两个方案都会导致上流决口。】

【真不愧是六一居士。】说道北宋,秦凌雪少见地竖起大拇指。

朱元璋轻轻一叹:“欧阳先生真乃大才也!”

【欧阳修还提出了黄河决口的原因,黄河里面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时间久了下游河道淤积,水流减缓,就会导致上游低处决口。

为今之计,只有选派懂水利的能臣,把在黄河下游入海的河段疏通,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还建议交给懂水利的大家讨论,取一个比较专业的建议。】

【不过几个大聪明商讨出个决策,得出‘使黄河回归故道,肯定是最优解,但是需要的投入太大,很难成功;而开六塔河,可以把商胡北流的水向东引过去,缓解现在的水患。’

于是皇帝采用最蠢的方案2,后果可想而知,《宋史》记载: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史书寥寥数笔,怎一个惨字了的?】

天幕之下的人们之事想想那场景,不禁都打了个哆嗦。

【一堆参与执行六塔河计划的官员,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其中有一个被流放的,叫李仲昌,您猜是谁?就是写《导河形胜书》的李崔的儿子,这真的挺历史的。

于是乎朝堂上清静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没谈论过黄河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