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69章 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役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69章 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役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缓缓穿过公园,秦凌雪在树荫中坐下。

【秦将军的事迹我已说完,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

将军们瞬间屏气凝神,到底是何战役能被称为巅峰?

唐之后的人们隐隐有些猜测。

朱棣深深叹了口气,望向天幕的目光闪烁些许向往。

【香积寺之战,对阵双方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

唐军十五万,叛军十一万,没有奇谋,没有埋伏,没有偷袭,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的正面战,刺刀战,是最真实的用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胜利。

这场血腥的战争,为唐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是谁在背后推动了这场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香积寺之战——古代历史上阵斩巅峰战役。

香积寺之战,这场历史上最血腥最残忍的阵斩巅峰战役,能打起来,很大原因就是李亨和李隆基之间的政治斗争。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仓皇出逃长安城,李亨也想跑,但他不想跟着李隆基一起跑。

因为李隆基的身边有杨国忠,李隆基也不是很满意他这个太子,要是老头子又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在半路上把他这个太子杀了,他找谁说理去?

而且杀儿子这种事,李隆基又不是没做过。

总而言之,李亨很怕,怕得厉害。

而且,皇帝跑了,总得有个人留下来料理这烂摊子?老头子不在乎江山,是因为他已经七老八十没几年好活了。可自己还年轻,这江山以后都是自己的,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李亨看在眼里,很是心痛。

太子党也很希望李亨能够站出来主持大局。李隆基明显已经靠不住了,就让老头子一个人在蜀中慢慢折腾去吧,恕他们这些人不奉陪了。

因此,当“马嵬坡事变”发生后,李亨火速带着自己的班底跑到了宁夏灵武,在那登基继位,是为唐肃宗。

唐玄宗也就“被动”成了太上皇。

李亨从太子升级为皇帝,他自己高兴,身边的太子党也高兴。这么多年在那个老头子手底下忍气吞声伏低做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新皇登基,必须做出几件大事,彰显功德,顺应人心。

眼下局面,还有什么比平定安史之乱更大的功劳?老头子不敢打,是他老了、怕了。不就是区区几十万叛军,我大唐有的是兵,有的是人!

李亨等了又等,等得望眼欲穿,在接连经历了两次收复长安的失败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没那个能力。李亨放权给郭子仪,并命令他第三次无论如何,也要拿下长安。

为了确保胜利,他还花了重金从回纥请来四千骑兵,允诺他们攻下长安之后他们可以随意洗劫百姓。

说句实话,这长安,不收复也罢。

公元757年8月27日,李亨之子广平王,与副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率领十五万唐军精锐,集结香积寺外,预备与叛军决一死战。

安守忠也知道,这回唐军是来真的,所以他也不准备留后手了。

赢了就生,输了就死。战争,就是如此简单。

唐军人数十五万,大唐军队十一万,以安西军和北庭军为主力,辅助军队四万。

叛军人数十一万,均为叛军核心主力,河东军。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场西北边防军VS东北边防军的战争,都是唐帝国第一战斗梯队,都是精锐。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叛军不占优势,但装备精良,而且内部铁板一块,团结异常。比起散装的唐军,居然更像正规军。

第一回合,叛军率先发起进攻。

李守仁出阵挑战,但被击退。唐军顺势追了上去,杀到叛军阵前。眼看双方就要分出胜负,忽然叛军全军出击,不仅将唐军杀了回去,而且直接杀入唐军阵中。

原来刚刚叛军乃是诈败,只是为了引诱唐军放松警惕上钩。

数万精锐叛军,在开阔的平原上一齐冲锋,这种气势,想想都令人胆寒。

唐军这边,更是被这一往无前的气势吓到了。怎么对面那帮人比自己还像唐军呢?不少士兵都陷入了迷茫和混乱。

只要叛军一鼓作气,攻破中军枢纽,这场战争就能结束。郭子仪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挽不回这局面了。

关键时刻,陌刀队站了出来。就在叛军不断接近中军大营时,李嗣业展现出了非凡的镇定和冷静。他脱下身上厚重的铠甲,赤着膀子杀入叛军,一口气连杀了十几人。

长官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士兵们全被李嗣业这骇人的杀法镇住了,士气大受鼓舞,纷纷以李嗣业为榜样,死战不退。

这场战斗到此发展成了双方互砍,李嗣业带着他的陌刀队,排成一道墙,齐头并进,一路砍杀。据史书记载:李嗣业陌刀所过之处,人马俱碎。

叛军被李嗣业的陌刀队压了回去,唐军扭转局势,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现在,双方都停不下来了。除了以命相搏,再无他路。所有人的情绪都到了最高涨的时刻,他们忘记了恐惧,把自己当成最无情的战争机器,活在这世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杀人。

唐军第一梯队干翻叛军第一梯队,叛军第二梯队马上补上,干翻唐军第一梯队,唐军第二梯队迅速补上……就这样,双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单纯拿人命拼,谁先撑不住谁就输了。

在双方互砍了四个时辰之后,双方均死伤过半之后,叛军终于撑不住了,鸣金收兵。

最让人傻眼的是,叛军被打得只剩下几千人,依旧能够列起阵型有序撤退,其战斗力和军事素养可见一斑。

这场战斗,双方的战损比是1:1,唐军付出了7万人的惨烈代价,帝国最精锐的安西军、北庭军几乎损失殆尽。

杀红了眼的仆固怀恩,甚至想要直接杀入长安,洗劫百姓——战争之后屠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幸亏广平王为人谨慎小心,知道放他进去长安城内定然生灵涂炭,一番好言相劝,这才把他拦下。

但这导致唐军错失了追击叛军的时机,叛军大军连夜撤出长安。

第二日,长安收复,但平叛之路,依旧道阻且长,无数的黎民百姓,仍然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757年8月28日,在广平王李豫的哭求下,回纥人放弃洗劫了长安的计划。

取而代之遭殃的,是洛阳的百姓。

公元757年10月18日,郭子仪率军攻破洛阳,回纥骑兵将之洗劫一空。

两京收复之后,唐肃宗不再执着于平定叛乱,而是专心与太上皇李隆基展开了政治斗争。

郭子仪与李光弼两位功臣,因为唐肃宗的疑心和不信任,数次几上几下,平叛之事几度出现变故,洛阳再度落入叛军手中。

公元761年,叛军内讧,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害。

公元762年,唐肃宗驾崩,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仆固怀恩击败史朝义,收复洛阳。

公元763年,叛军内部内讧扩大,史朝义自缢于范阳,其余叛将纷纷投降。

安史之乱结束,独剩满地疮痍。大唐早已辉煌不再。

同年,长安被吐蕃攻破,代宗东逃。

什么,你问吐蕃怎么敢的?

因为那些曾经英勇抵御外族入侵的大唐好儿郎,已经尽数死在了香积寺之战——这场因为李亨的政治野心而造就的血腥战争中。

二凤老爷守护了一辈子的大唐、那个华夏儿女永远向往的盛唐,随着八年“安史之乱”再也无力回天。】

感怀的眼泪瞬间变得悲伤而热烈,李世民一脚踹翻眼前的书案,咆哮之声响彻大殿:“混账!混账!这都是朕的子民,这是朕的大唐!!”

再次受到一万倍暴击的李隆基迎着群臣发红的双眼隐隐感觉后背发麻,“朕~朕~朕发誓,朕绝不会再怠惰政务,朕绝不允许此等事情再次发生。”

【老祖宗们,上午的直播就到这里,下午我要赶路直播暂停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