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 第133章 功名利禄熏人心,父子离德又离心(三)

如果说之前邓洵武参蔡京那一本,已经让不明真相的大宋百官们,惊掉了下巴。

那么,蔡攸,参他老爹的这一本,彻底让这些吃瓜群众们,怀疑起人生来。

所谓百善孝为先,连孔圣人都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意思是儿子犯了错,父亲得帮着遮掩,父亲犯了错,儿子也得帮着遮掩,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仅不应该处罚,还应该大加褒扬。

大宋自开国以来,便是以孝治国,可从未听说过,曾有儿子状告老子的稀奇事!

蔡攸,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么?

他,难道就不怕受天下人唾弃么?

就在极少数卫道士,想要顶着巨大的风险,出来指责两句时,蔡攸,又说话了。

“启禀陛下,非是微臣要参家父,而是……”

蔡攸缓缓展开了手上的奏折,向着众人一亮。

咦?

怎会?

……

在一片惊呼与窃窃私语声中,所有人的目光一凝,均是脸色狐疑,面露不解。

原来,蔡攸手上的奏折,一片空白,竟是连一个字也没有。

“居安呐,你这是何意?”

纵然对今日之事,早有准备,但徽宗仍被蔡攸此举,搞的有些没头没脑。

按事先约定,今日朝会,由邓洵武出面,借着昨日城北那事,狠狠的参上蔡京一本,然后由蔡攸出面,替他父亲上表,乞骸骨,接着便是徽宗故意不准。

然后御史台跟进,参蔡京,蔡攸代父再上表,徽宗再不准。

然后,百官上表,参蔡京,蔡攸再上表,徽宗留中不发。

最后,经过三辞三留之后,太师蔡京,得以告老还乡。

以上这些,就是徽宗的全部剧本。

按剧本来走戏的话,蔡攸掏出的,应该是蔡京的辞呈,而不是这一份不知所谓,空白无一字的参本。

“启禀陛下,非是微臣想要参家父,微臣是有苦衷的啊……”

跪在殿前的蔡攸,将手中的空白奏折往地上一放,俯身下拜,言辞恳切,语带悲怆。

只不过,他冲着地面,又被宽大袖袍给遮的严严实实的脸庞上,根本看不出一丝丝的悲凉之意。

相反,有的只是阴翳,与断然。

苦衷?

徽宗一怔,原先的剧本里,可没这一说啊?

“蔡学士,何出此言呐。”

心中有了些许不满,徽宗的语气悄然改变,连称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蔡攸在察言观色方面,可是相当精通的。

他一听徽宗的语气,便知自己这般做作,已然让龙椅上的那位,起了不满的心意。

但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能早日登上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他不得不顶着被徽宗不满,被文武百官腹诽的压力,自己给自己加戏,来了这么一出。

毕竟,三辞三留,所费时长,可不是一两日的功夫。

时间一长,谁知道,会起甚变数!

所以,今日,他就要将事情做绝!

“启禀陛下,微臣参家父,乃是家父之意!”

蔡攸此言一出,顿时惊起了一片惊呼之声。

甚?

是蔡京之意?

蔡京,这是……老糊涂了?

让儿子参自己,是想做甚?

别说不明真相的文武百官了,就事先知道内情的徽宗,也有完全迷糊了。

“家父年事已高,精力实在不济,绝大部分政事,皆是交由微臣四弟蔡绦,以及诸多假子去办,故而……”

蔡攸猛然抬起头,面带不忍,但又义正言辞,郑重道:“故而家父再三考虑,实在不愿再行权宜之事,特命微臣,参他一本,以示自责的决心。”

指着地上的空白奏折,蔡攸面露苦笑,满是委屈道:“家父的命令,微臣不得不从,但身为人子,又岂能真做出这等有违人伦之事,所以……”

说到这里,众人再看那空白奏折时,真也好,假也罢,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状,霎时引起了殿中的窃窃私语。

原来如此,好一派父子情深,却因为国事,不得不秉公而行的人间惨剧,不,人间美谈啊……

唯有徽宗,盯着声情并茂的蔡攸,默不作声。

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只要是蔡攸,能自圆其说,那便是板上钉钉,千真万确!

“微臣,代父上表,请乞骸骨!”

蔡攸见火候已到,便不紧不慢,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已经捂的发烫的奏折,高举过顶。

这一份,才是原剧本里的正主!

按说又回到了正轨,能将事情推进下去,徽宗应该是高兴才对,可他的内心,不知怎地,突然起了一阵腻歪。

他这腻歪,是冲着蔡攸去的。

蔡攸的这点小动作,在别人眼里,或许还能遮掩过去,可在徽宗眼里,却是原形毕露。

倒不是说徽宗责怪蔡攸为了早日上位,不顾父子纲常,有违人子的本份。

而是徽宗,突然又有了一种失控的感觉。

身为大宋天子的他,为何要布下这个局,说穿了,还不是因为受不了大事小事,事事都要受太师的摆布。

其实吧,原本一心享乐的他,倒也没感觉朝堂大事被蔡京一手操纵,有什么不好。

直到玉津花园斗箭,赢了辽人之后,高俅突然对他说,有望收回燕云十六州,他兴冲冲的找上蔡京,却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然后就是被结结实实的说教了一通。

“军国大事,自当老成执重,岂可儿戏!”

“宋辽,兄弟之邦,岂可轻言战事!”

“金人,蛮夷尔!”

如果说这一切,徽宗都还能忍的话,那么,当蔡京不屑的说出,“高俅,泼皮小人尔”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高俅是谁?

在蔡京口中的泼皮小人,却是徽宗起于微末时,结下深厚友谊的知己,是有过命交情的!

男人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泡过妞,一起挨过揍。

自徽宗少年未艾起,高俅便是他形影不离的狐朋狗友,四大铁,哪个不曾经历过!

说句难听的,徽宗的青春里,充满了高俅的身影。

高俅,某种程度上来说,便是徽宗的过往青春啊!

徽宗想做,却不能做的,都可以让高俅去做。

比如,从军。

当一个挥斥方遒,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是每一个男孩的梦想。

徽宗自然不能亲自上沙场,提着大刀片子,去跟辽人,西夏人之类的蛮夷去搏命,所以他让高俅当武官。

一当,就是二十年的武官第一人。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蔡京想对付任何人都行,但唯独是高俅,徽宗不答应!

从那一刻起,徽宗的心里,已然萌生了换相的念头。

紧接着,蔡京指使蔡党的党羽,在朝堂上拼命往高俅泼脏水时,每一份弹劾的奏折,都像是抽在徽宗脸上的耳光。

不痛,但很响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