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 第224章 擒西门初现端倪,大云经疏推背图(四)

“《大云经疏》?”

傍晚,已经探得西门庆与李瓶儿动向,并安排了飞天神兵继续盯着这对野鸳鸯,公孙胜一回来,便被高俅案前的经书给吸引住了目光。

快走几步,公孙胜飞快的打开了经书,面色凝重的,仔细翻阅了起来。

“怎地?你知道此书?”

高俅大为奇怪,公孙胜不是修道之人么,怎么会对这佛家典籍,还是一本不算特别重要的经书如此的动容。

“义父,此书大有蹊跷!”

公孙胜将书翻至其中的一章,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有何蹊跷?”

高俅凑上前,眯着眼细细查阅。

“咦?”

才看了一眼,高俅的眼神便是一凛,失声道:“《推背图》?!!!”

“咦?义父也知《推背图》?”

公孙胜有些诧异,但很快又释然,点头道:“不错,正是《推背图》!”

“可是……”

高俅有些恍惚,《推背图》这么鼎鼎有名的神作,他当然知道。

可这《推背图》不应该是道家的玩意儿么,怎么会出现在《大云经疏》,这种佛门典籍里面?

《大云经疏》的始末已然清楚,这里还需说下《推背图》的来历。

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召见极擅占卜的道士李淳风来推算大唐国运,另一位长于相术的道士袁天罡也在场。

据说,当时李淳风一时兴起,一路推算到了千年之后。

一旁的袁天罡见势不妙,悄悄的,在后面推了李淳风后背一把,提醒道:“天机,不可泄露。”

而当时李淳风所泄露的“天机”,被记录了下来,成了一本预言华夏千年兴衰的奇书,名曰《推背图》。

由于这本《推背图》所载内容,委实太过骇人听闻,在绝大多数封建朝代里,都被列为**,不许在民间肆意流传。

直到一千多年后,连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大清都被推翻了,世人才在《圣叹手批推背图》一书中,发现了第三十九象: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鸟无足,即“鸟”字下去掉四个点,山有月,即配上个“山”字,成了个“岛”字。

倭国,便是个岛国。

旭初升,指的是倭国国旗乃太阳旗,人都哭,指的是倭国入侵华夏,整个神州大地,人人皆哭。

如果说这象词谶语,还只是隐隐约约,晦涩难懂,那么配套的四句颂词“一口东来气太骄,足下无履首无毛,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消”,则直接点出了所有的真相。

第一句,一口东来气太骄。

一口为日,东来指倭国在华夏之东,气太骄,指其骄纵蛮横。

第二句,足下无履首无毛。

足下无履,是指倭人不穿鞋子穿木屐,首无毛,则是指倭人武士标志性的月代头。

第三句,一朝听得金鸡叫。

公元一九四五年,那年正是乙酉年,即鸡年,而华夏的大陆版图,又恰似一只昂首挺立的金鸡。

第四句,大海沉沉日已消。

这一句,一般可以理解为倭人战败投降,也有人干脆猜测是会发生海难,直接将倭人国给吞没。

要知道《推背图》成书于唐贞观年间,而即便是《圣叹手批推背图》一书,作者金圣乃是明末清初的人物,距离后世的一九四五年,一个是隔了上千年,一个则是隔了三百多年。

正因为如此精准的预测了倭人这次让华夏饱受苦难的入侵,以及战事的结果,《推背图》一书才广为人知,连带着其它的一些象图被人挖掘出来后,世人才发现,事情远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流传,《推背图》形成了许多种版本,从最初的仅有图像与谶诗,再到后来加入了干支纪年法、卦词、卦序。

其中,比较主流的有六十七图本、六十四图本、六十图本。

后世流传最广的,是金圣叹的六十七图本批注版,呈现出治乱循环模式,即随着时间推移,一治一乱,循环发展,周而复始。

当然了,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高书记,本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他对于《推背图》这种,明显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杂书,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穿凿附会,事后诸葛亮!

这就是高书记原本的对《推背图》的概念,根深蒂固。

是的,他认为《推背图》不过是后人假托前人的伪作,纯粹是无稽之谈。

可是,如今身在北宋末年的他,亲眼见到了《推背图》,还是在《大云经疏》中见到的,如何不叫他吃惊不已,疑窦丛生。

“可是这《推背图》,不是你道家的宝贝么,怎地会在佛门的典籍出现?”

耐不住心中的疑惑,高俅问出了最想不通的那一点。

“道家宝贝?佛教典籍?”

公孙胜闻言一怔,下意识道:“《推背图》先且不说,《大云经疏》又哪算是佛门典籍,不过是薛怀义之流,为了操弄人心,肆意篡改的伪作罢了。”

“操弄人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公孙胜随口的一句话,倒是惊醒了高俅这个梦中人。

他飞快的翻阅起《大云经疏》中,关于《推背图》的那部分,果然发现了许多与后世所流传的内容大为不同。

《大云经疏》原文中关于《推背图》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按《推背置》曰:大蓄八月,圣明运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来朝龙来防,化清四海,整齐八方。大蓄八月者,言神皇临朝是酉年,故云大蓄八月,圣明运翔也。止戈者,武也。昌者,昌盛也。”

首先,从名称上来说,后世的《推背图》在武则天的时代,根本就不叫《推背图》,而是叫《推背置》,形式上也不是图象加谶语、颂词之类的。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大云经疏》引用的是《推背置》的原文,“大蓄八月,圣明运翔”,而后世流传的《推背图》中,关于武则天的那部分,是第三象,谶曰:日朋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第三,这一世还算是广闻博记的高俅,依稀记得这大蓄八月,圣明运翔云云,是改自汉代的《易稽览图》中的:大蓄,八月,天德明王,侯人云城,十二年天下大昌,女子立政,三年,去此地,大神兽来见,至堂,三年,大兽出东北台邑、河邑。

另外,静下心来,仔细的再次翻阅了《大云经疏》后,高俅得出了几个关键的结论。

首先,《推背图》是真的有,而且就是唐代就有,只不过称《推背置》更准确一些。

其次,《推背图》在这个年代,不仅仅是一部**,而是一种操纵舆论的工具,就像是他忽悠宋江的谶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

第三,西门庆,或者说西门庆背后的那伙人,既然在琢磨《大云经疏》、《推背图》之背的玩意儿,说明高俅之前的担心是对的。

这帮贼人,所图甚大。

那么,这些人究竟,在图谋甚么样的大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