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 第225章 擒西门初现端倪,大云经疏推背图(五)

“不好!”

西门府中的管制军械、训练有素的军汉、一经围困便自裁的阳谷县令,如今西门庆仓皇跑路时,所留下的《大云经疏》,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极不寻常。

而种种不寻常的疑点,顺着时间脉络,一一浮现在高俅脑海,串联起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猜测,一个大胆的猜测。

素来敏感多疑的高俅,在这种事情上从不马虎,惯以向最坏的情况去揣测。

“怀安,严加戒备!”

高俅铁青着脸,沉声喝令。

“喏!”

周怀安已经许久未见过自家义父如此的紧张,不免也跟着紧张起来,连忙安排亲卫们戒备四周,以确保周边没有潜在的危险与耳目。

“义父,怎地了?”

见高俅如临大敌,花荣连七星凤鸣弓都掏了出来,张弓搭箭,一边低声发问,一边则是机警的四下扫视。

而高俅,则是闭目不语,仍在做最后的思考。

“启禀义父,百步之内,一切正常。”

待周怀安前来复命,高俅缓缓睁开双眼,对着一众义子沉声道:“都过来!”

公孙胜、花荣、鲁达、武松、林冲、周怀安不敢怠慢,连忙紧紧的围在了高俅周围,听候发落。

“这次,怕是……真的有大麻烦了。”

高俅的第一句话,便让一众义子面色大变。

怎么回事?

一向足智多谋,睥睨天下的义父,何曾说过这等话?

哪怕是在辽人大军进逼下,他也不曾皱过一次眉啊!

“义父,究竟是……甚么麻烦?”

公孙胜身为公认的义子团长,代表兄弟们问出了都想问的话。

“西门庆,或者说他背后的人,不简单呐……”

高俅狭长的丹凤眼中,精光连连,显然在他的心中,已然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众义子的屏息凝神中,高俅一字一顿的,说道:“他们,要谋反!”

“嘶……”

“嘶……”

“嘶……”

……

高俅话音未落,便引得众义子一阵的倒抽凉气声不断。

谋反,十不赦之首的,谋反?

古时常用十恶不赦来形容罪大恶极,具体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其中,十恶不赦排名第一的罪状,便是谋反了。

谋反,妥妥的诛九族的大罪,还是遇赦不赦的那种!

别看以梁山泊为代表的土匪寨子,经常四处打家劫舍,甚至被逼急眼了,连州府都敢攻打,可这种程度的犯罪行为,根本够不上谋反的标准。

充其量啊,就是个地方治安问题。

那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谋反呢?

称王!

是的,只有称王,明确的竖起造反王旗,才是货真价实的谋反。

后世明太祖起事时,朱升曾给过九字建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不称王,在统治的的眼中,便不算是真正的谋反。

所以,干着同样谋反的事,没有称王的明太祖,在一众急吼吼称王称帝的同行中,显得那么的不起眼。

缓称王,为他赢得了最为宝贵的前期发展时间。

与明太祖差不多的例子,还有很多,周文王反商,刘高祖反秦,铁木真抗金,哪一个不是前期苟得很,待实力发展到有一定的把握了,再竖起王旗,才称孤道寡的。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脑子一热,就大张旗鼓,明着说要谋反的。

比如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虽然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了后世造反后辈们的楷模。

但就事论事,单从造反的过程与结果来看,陈胜冒冒然就称王,实属不智。

他不称王,顶多算是延误日期,追捕他们的,最多只是渔阳戍边的边军。

可他脑子一热,在陈县打了一次胜仗后,便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你说抗命便抗命,杀官便杀官,没事称甚么王哩,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引来了大秦举国上下的注意。

至于最后的结果么,自然是众所周知的,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所以说啊,很多事,做可以,但在没有把握前,千万不能挂在嘴上说。

另外,按《唐律》中的解释,谋反分为三种程度:第一种,谋反真实,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第二种,谋反真实,但不构成严重的危害;第三种,自称谋反,但没有具体谋反行为。

以高俅一贯讲究每逢大事有静气,湿衣而不乱步的性子,都如此的兴师动众,众义子哪里还不明白,这回啊,可真的摊上大事了。

但是,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为何突然间,高俅就做出如此论断呢?

谋反,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可是一不小心,就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下场啊!

“义父,咱们接下来怎么做?”

这下,连一向颇有主见的公孙胜,也没了方向。

毕竟,面对谋反大罪,他可没有一星半点的经验,完全不敢轻举妄动了。

“首先,我们务必要搞清楚,西门庆背后的,究竟是谁!”

经过方才的沉思,高俅已经初步有了思路。

“那直接将西门庆擒下,严刑拷打,就不信他不开口!”

性子最急的鲁达,提出了一个连花荣都嗤之以鼻的建议。

“你个憨货,若真这么简单,义父哪还需要如此大费周章!”

被花荣一顿抢白,再看到公孙胜几人俱是一脸沉重,鲁达讪讪然道:“我这不也是着急么……”

与鲁达关系最为莫逆的武松,偷偷扯了扯好兄弟的袖子,悄悄道:“有义父在,咱们只管尽心做事就成。”

鲁达一听,倒也是这么回事,便摆正心态,专心听高俅怎么说。

“人,暂时还不能抓。”

高俅先是给了个论断,接着,又阴**:“但也不是,不能做上些甚么……”

众义子闻言,均是面露喜色。

能做事就好,省得一大帮人大眼瞪小眼,干着急。

“咱们呐,这么办……”

高俅坏笑着,招众义子凑近后,如此这般,如此这般,便安排了起来。

一众义子在高俅的小声嘀咕下,频频点头,面色逐渐由阴转睛。

最后,高俅总结性的发言道:“咱们的这一招,就叫上屋抽梯!”

“义父英明!”

“义父英明!”

“义父英明!”

……

在义子们的一片恭维声中,高俅的目光,投向了南方,凝然出神。

……

上屋抽梯,《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假之以便,唆之向前,断其应援,遇毒,位不当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