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90章 燕国公要称帝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90章 燕国公要称帝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这个小丫头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也不敢再卖弄聪明了,结结巴巴地把她猜测的事情说了出来。

“盛夏姐姐,我以为你是知道清兰姐姐说你闲话了,心里面不高兴,才对着清兰姐姐那样说话。”

看到这个小丫头听出她和清兰的对话,不算是正常对话,盛夏并不奇怪。

这个小丫头明显是觉得她和清兰之间是有个什么,虽然并不知道真正的内情,但是在有这个想法的前提下,听出她和清兰的对话有些奇怪,其实也很正常。

只是清兰说她闲话?

清兰说她什么闲话了?

这个事情,盛夏还是第一次听说。

但是盛夏也不觉得这会是假话 ,清兰私底下应该是说过她的闲话,只是没人告诉她,所以她不知道。

毕竟在晋中这边,清兰都待了好几年了,她才过来多长时间,在人脉上肯定比不上清兰。

她不知道这些事情,其实也很正常。

不过现在有眼前这个小丫头,倒是好打听这些消息了。

于是盛夏便询问道:“嗯?清兰说我闲话,她说我什么闲话了?”

小丫头:“其实也没有具体说什么,只是我觉得奇怪,一时鬼迷心窍才想着听姐姐和清兰姐姐说话。姐姐才来的时候,不是先去休息了?姐姐是跟着大公子过来的,我们这些小丫头在一边就好奇姐姐究竟是什么身份。”

“刚好那个时候清兰姐姐就在一旁,想着清兰姐姐也是从京里面过来的,说不定知道姐姐的身份,就开口问清兰姐姐了,清兰姐姐也没说姐姐原本就是服侍夫人的丫头,只说我们不是都已经在猜了吗?还问什么。”

“我们当时还想着,既然清兰姐姐都没有斥责我们乱说话,说不定我们还真的猜着了,后面发现姐姐就是伺候夫人的丫头,机缘巧合之下才跟着大公子一路来了晋中,我就老觉得清兰姐姐的态度有些奇怪。”

“刚才凑巧看到姐姐和清兰姐姐在说话,脸上的神情又有些不对劲,想着心里面的这些疑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盛夏姐姐,我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就饶了我这一次吧!”

原来,当初盛夏才到晋中的时候 ,府里面的那些丫头都猜测她和大公子有什么,倒也不是完全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

除了因为大公子就带了她一个丫头来晋中以外,这些在晋中才买的,并不知道京城情况的小丫头,其实也向清兰打听过。

最后清兰的态度很模糊,不但没有开口替她解释一下,甚至都没有说一下这些说闲话的小丫头,才让这些小丫头觉得自己猜对了,开始私底下流传起这些猜测来。

但是后面盛夏发现这个事情以后,主动解释清楚自己是正院的丫头,跟着大公子来晋中也是机缘巧合。

再看其他人的态度,也就是这个样子。

她休息过一天以后,就开始跟着杨氏身边服侍,大公子对她也没有什么另眼相待的举动。

要是不聪明的人,可能也没有反应过来有什么问题。

毕竟当初清兰也没有说过什么,她们只以为是自己理解错了。

不过这个小丫头比较聪明,就老觉得这里面有事,清兰是故意的。

今天在发现盛夏和清兰说话的时候也怪怪的,就忍不住想要听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

却没有想到会被盛夏发现了,这个小丫头也挺后悔。

弄清楚前因后果以后,盛夏心里面倒是一惊,她没有想到还有这回事。

她原本还以为,就算清兰有另外给捧墨攀一根高枝的想法,嫌弃她是丫鬟,平时对她冷淡不少,就已经算是不顾念旧情了。

没有想到,清兰还能做得更加过分,竟然有意传她和大公子的流言。

虽然说这样做对于清兰来说,确实是好处不少,可以让自己这一边清清白白的把亲事退了,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可是她呢?这样的流言要是传远了,真的传的人尽皆知了,除非大公子愿意不顾流言捞她一把,要不然的话她简直是就没有活路了 。

如果跟公子不清不楚,最后又被抛弃,没有混个姨娘位置出来,原本的亲事也没了,这样的丫头还有机会活下去吗?

盛夏是真的没有想到,清兰竟然心狠到这个程度。

两人怎么说,也有十多年的交情了。

原本因为不确定捧墨的态度,顾忌着捧墨,哪怕对清兰十分不满意,可是想着说不定以后还会是一家人,盛夏也还忍着。

现在发现这个事情了,盛夏突然觉得自己忍无可忍了!

这样一个如此算计自己的人,不管是看在谁的面子上 ,她都忍不了了。

要是嫁给捧墨, 就要如此忍着清兰的算计,捧墨就算人再好,其实也不值得。

她反倒是应该去找捧墨要个说法,看看捧墨的选择,才能决定捧墨还值不值得嫁了。

盛夏心里面算计着这些事情,想着要怎么去找清兰算账。

看着眼前吓得不轻的小丫头,也没有真要和这个小丫头计较的意思。

而且仔细算起来,这个小丫头的出现,反倒是帮了她,没有让她继续被瞒着。

所以她就先打发这个小丫头下去了,“这次就算了,只是下不为例。以后再让我发现你偷听,就绝对不会再姑息了,你先下去吧!”

小丫头如获大赦,连忙感谢离开 ,“谢谢盛夏姐姐。”

看着这个小丫头走了,盛夏就开始考虑要怎么去找清兰算账。

不过在心中反复琢磨过后,盛夏发现想要做到这一点儿,其实也很不容易。

毕竟她和清兰都是丫头,在地位上面是一样的,压根儿没有资格把清兰怎么样。

能够处置清兰的人,只有府里面的这些主子。

但是清兰做的这些事情,她还真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去说,去主子跟前告状。

虽然说她和捧墨这门亲事是主子定下来的,清兰要是不满意了,闹出来的话,确实是清兰不对,对主子不敬。

而且这门亲事还是襄阳公主这个皇家公主开的口,怎么也没有一个奴才觉得不满意的道理。

哪怕是外面那些官员,如果得到皇家开口赐婚,要是表现出不满意了,都得被治罪,更别说是奴才了 。

可是此一时非彼一时,燕国公都起兵造反了,襄阳公主这个皇家公主还能有什么分量?

其实从燕国公决定起兵开始,开始是为了不让天子先得到消息,可以打个措手不及,后面是担心襄阳公主会借着身份弄出些事情来,襄阳公主一直都是被软禁在的府里面了,连院子都不能出。

襄阳公主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分量了,她当初的话,就更加没有什么分量了。

现在就算不满意清兰不把自己当回事,也没有办法做出什么事情来。

至于府里面其他主子,反正折损的也不是自己的面子,还真不好说对清兰的这个做法,会是个什么态度 。

谁让这里面还牵扯到陈姑娘,以府里面对陈家的重视,要是陈家愿意嫁女给捧墨,又有谁会反对?

要说清兰的所作所为,唯一能让府里面不容的地方,可能也就是话里面牵扯到大公子了。

在她的事情上乱说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一旦牵扯到大公子了,肯定还是不一样。

只是清兰也很谨慎,并没有真的开口说过什么,只是在态度上面摆出似是而非的样子来,在这一点上也不好利用。

盛夏左思右想,都觉得她哪怕不愿意忍了,一时半会儿其实也没有办法奈何清兰。

当然,就算是这样,盛夏也决定等清兰当差回来,要和清兰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情,总不能继续让清兰把她当成傻子算计。

在心里面做出决定了,盛夏就发现时间也不早了,便也没有回屋子去休息了,而是又去了正屋。

在一候着,看杨氏有什么需要,好能够及时服侍。

下午和上午倒是也没有什么不同,杨氏除了管家理事以外,就是接见外面来拜见的官眷。

她们这些在身边服侍的丫头,除了端茶倒水以外,大多数时候也是在接送来拜访的客人。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很快就到掌灯时分,该用晚膳了。

珍珠带着盛夏把屋子里面的宫灯都点燃以后,就开口对还在看账册的杨氏说道:“夫人,时间已经不早了,你也该歇歇了,仔细眼睛。”

杨氏这才把手里面的账册放下,又吩咐道:“没想到都到这个时辰了,既然如此,你就把账册收了吧!我明天再继续看。”

然后看着盛夏,就又吩咐道:“盛夏,你出去让外面的小丫头给厨房说一声,今天晚膳上清淡一些,那些油腻腻的东西,吃着是一点儿胃口都没有。”

“是!”,盛夏回了一声,就打算去门口找跑腿的小丫头,让她去厨房把杨氏的要求说了。

来到门口,还不能等盛夏开口,就有小丫头主动迎过来了,“盛夏姐姐,可是夫人有什么吩咐?”

盛夏点点头,“夫人让你去厨房,跟厨房的人说,今天晚膳…………”

“夫人,大喜啊!夫人…………”

还不等盛夏把杨氏的吩咐说完,就被一个小丫头的大呼小叫给打断了。

盛夏赶紧过去,斥责道:“你乱喊什么?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是不是要回头惊扰到夫人,夫人生气了,你才知道厉害?”

被盛夏这样一说,这个小丫头也发现自己一时情急,失了规矩。

不过想到自己要禀告的事情,她却也并不害怕。

“盛夏姐姐,不是我不懂规矩,是我有要紧事要禀告夫人!国公爷在长安称帝了!现在国公爷派人回来接夫人了 ,你快让我进去禀告夫人吧!别耽搁大事了。”

“什么…………?”

“国公爷要称帝了?”

这话一出,院子里面只要听到的人,都十分惊讶起来 。

燕国公起兵造反的事情,他在晋中的府邸里面,这些服侍的丫头婆子,肯定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知道归知道,其实大家也没有多少真实感。

或者更加准确的说,也可以说成是她们知道这个事情,却并不怎么关心这个事情。

就像普通的老百姓,只要能够吃饱穿暖,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天子是谁,同样也不知道天子是谁。

对于大多数只在村子里面打转,偶尔去一趟镇上,一辈子能不能去一趟县城都不一定的普通百姓来说,天子离他们太远了。

在日子能够过得下去,不会三天两头的抓人当兵,或者不断增加赋税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不会关心天子是谁。

这个事情,实际上还没有村长是谁重要!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日常有个什么矛盾纠纷这些,都是村长就做主处置了,连衙门都不用去。

村长公不公正,在日常生活里面 ,反而更加重要,涉及到他们和其他人家发生争执了,会不会吃亏。

就算当今天子十分昏庸,不断的抓人当兵以及给自己修建宫殿,并且赋税也是越收越高,让大多数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各处都有人揭竿而起。

不过除了领头的那些人以外,其他人都是跟着在混,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有人给他们一口饭吃,自然也就跟着了。

不会考虑跟着的这支叛军有没有前途,能不能走到最后,要是失败了,他们这些人又会怎么样?

如果跟着的这支叛军被灭了,其他队伍愿意收编他们,也都会跟着新的队伍走。

就像燕国公三年平叛,手里面的人马大涨的原因,就是收编的这些人。

但是也不能怪这些人,毕竟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讨一口饭吃,能够活下去。

不这样做的话,又能怎么样,总不能等死?

不过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的人家,也更想过自己的小日子,除非心有大志的人,不会主动去加入叛军。

只要叛军没有打到家门前,大家更在意的还是自己眼前的生活。

这个事情,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是这样,放在府里面的丫头婆子身上,就更是这个道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