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91章 仓促称帝的原因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91章 仓促称帝的原因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府里面这些丫头婆子,都是六七岁的时候进府,就一直养在府里面了。

成亲生子以后都是继续留在府里面做婆子,所见所闻都在这个府邸里面。

掌握着她们命运的人,也是府里面的大小主子。

虽然说因为生活在高门大户,她们比起普通老百姓来说,看起来要多了不少见识。

什么天子、皇后、公主这些人的事情,说不定都能够说出一两件来。

可是本质上,只要燕国公府还好好的,她们的日子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好坏都在府里面,跟天子、皇后、公主是谁,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些丫鬟婆子来说,只要燕国公府还在,她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伺候好主子,能够把地位升上去,每个月多些月钱这一类的事情。

燕国公起兵造反自然是大事,可是跟他们这些后宅里面的丫头婆子,又有多大的关系?

盛夏还好,她是从京中的燕国公府过来的,又刚好碰到官兵来府里面抓人,还跟着唐元嘉经历了逃离京城,马不停蹄逃亡晋中的事情,知道造反这个事情,一个不好满府上下的身家性命,说不定都要搭进去。

但是到晋中以后,因为没有在想前面那样惊险了,其实她都没有怎么把精力放在燕国公造反外面的形势如何上面 ,更多的精力也是放在伺候杨氏身上。

当然,主要也是她个后宅丫头在这个事情上根本没有办法有什么作为。

不管燕国公起兵造反的事情成不成,她一个丫头还能在这个事情上有什么作为不成?

还不如尽一个丫头的本分,好好的服侍杨氏。

其他丫头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更加不担心外面的事情了。

现在突然听到燕国公称帝了,倒是都挺惊讶,没有什么真实感。

其实别说是府里面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丫头婆子了,就算是夫人杨氏对于这个事情也很吃惊。

她倒是不像丫头婆子那样没见识,也没有外面消息的渠道,突然听到燕国公已经到长安,并且要称帝了,才感到奇怪。

杨氏反而是知道的更多,心里面才觉得奇怪。

毕竟是造反,又不是其他小事情,这才多久就称帝了,杨氏总觉得太快不踏实。

就算是平叛,燕国公三年时间,也就在晋中这一片打转,对于更远的叛军就没有办法了。

怎么现在造反了,才几个月的功夫,就已经打到京城长安,都要称帝了。

所以在盛夏一脸震惊的进来,把燕国公要在长安称帝的事情禀告了。

杨氏的脸色也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不过震惊倒是肯定有,同样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虽然说作为大雍的宗室郡主,她对大雍王朝也不是就没有感情了。

现在燕国公的兵马都已经攻到长安这个京城,朝廷的情况肯定不好,她肯定不可能高兴。

但是作为燕国公的夫人,燕国公要是称帝了,日后江山就是她的子孙后代的了,也不能说就真的没有丝毫兴奋了。

所以杨氏的情绪很复杂 ,不能说高兴,也不能说不高兴。

只是更多还是震惊,总觉得很多事情都不清楚,怎么这么快就称帝了?

心里面有疑惑,自然就要弄清楚。

她直接就对盛夏吩咐道:“你把那个传话的小丫头叫进来,我好好问问国公爷是派谁回来递话的?国公爷让他回来,究竟有些什么吩咐了”

然后还不等盛夏反应过来,又改变主意了。

“算了,你们这样一来一回的传话,慢也不说了,中间说不定还说不清楚,事情全都给耽搁了。你出去直接让那个传话的小丫头,把国公爷派来传话的那个人叫到二门处的花厅,说我要问一些事情。”

燕国公在外面打仗,派回来传递消息的肯定是男子。

本来外男都不好进内院见女眷,哪怕是府里面的奴才属下也一样。

现在又都是掌灯这个时候了,杨氏就更不好把人叫进来了。

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小事,要是不马上把事情弄清楚的话,杨氏肯定也不能放心。

即使有年纪小的丫头可以一来一回的传话,可是这样也太耽搁时间,而且也不方便。

所以最后杨氏还是放弃把外院传话的这个小丫头叫进来传话的想法,打算直接把人叫到二门处的花厅询问情况。

二门本来就是前院后院区分的地方,把人叫到这里问话,也还算合适。

盛夏也明白杨氏的这些考虑,赶紧就回道:“是,奴婢这就去。”

随后,她就赶紧出了正屋 ,来到正屋外面,看着还在等消息的那个小丫头就说道:“你去找国公爷派回来传话的人,把他带到二门处的花厅 ,夫人有事要问他。”

把杨氏的吩咐说了,看着这个小丫头领命出去了,盛夏就又匆匆的进屋了。

屋子里面,珍珠已经服侍杨氏在换可以外出见人的衣服了。

盛夏见状,知道这里自己插不上手,就从柜子里面拿出一条和杨氏身上的衣服,花色、颜色都比较配的披风。

看到杨氏换好衣服以后,才拿着披风上前,要给杨氏披上,“夫人,晚上外面风大,你还是把披风披上吧!”

杨氏也没有反对,在如今这个时候要是因为吹了风,得了风寒,才是耽搁事情,便就让盛夏替她把披风披上了。

然后才带着珍珠、盛夏两个正在屋子里面伺候的丫头出了门,往二门处的花厅走去。

等到主仆三人到二门处的时候,就看到一个一身戎装的人,正候在这里。

刚才进来传话的小丫头,站在一旁陪着。

一见这个情况,一行人就明白这个人就是燕国公派回来传话的人了。

杨氏就停下脚步,正要开口说话。

这个一身戎装的人,就先给杨氏见礼了,“见过夫人!”

“捧墨,原来是你这孩子回来替国公爷传话啊!”,杨氏认出来是谁了,发现也是比较熟悉的人了,态度一下子就要亲近不少了。

“要是早知道是你这孩子回来传的话,我就不用特意来花厅见你了,该直接叫你进去说话!你从小就跟在元景身边,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就跟自家孩子一样 ,哪里用得着这样外道。”

“你这孩子也是,从小也是跟着元景在正院进进出出的,既然国公爷让你回来传话,你直接求见就是了,哪里还用得着让小丫头在中间传话。”

杨氏这些话尽管有捧墨现在已经不止是府里面的奴才,而是军中的将领了,所以多了几分客气的原因在里面。

但是也算有几分真心,捧墨从小就跟在唐元景身边服侍,在唐元景还没有搬出去住之前,也是时常出入正院的人。

要说杨氏真的把他当成自家孩子,肯定夸张了一些,不过比起那些并没有见过的军中将领,怎么也还是要更加亲近几分。

既然如此,自然也犯不着这样外道,见个面问几句话的事情,还得特意去二门处的花厅见。

听到杨氏这样说,捧墨也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请罪道:“夫人说的是!是奴才考虑事情不周全。”

闻言,杨氏就说道:“你这孩子就是太讲礼了,现在又外道了吧!我又没有真要怪罪你的意思,你哪里用得着请罪!别在这里吹风了,跟我去花厅说话吧!”

说着,一行人才一起到达了花厅。

杨氏先坐了,然后看着捧墨,指着下首的的座位,就说道:“你也坐!”

捧墨推辞道:“夫人跟前,哪有奴才的座位?奴才站着回话就行了 。”

杨氏叹了一口气,“才说不要外道不要外道,你这孩子又外道起来了!其他话都别说了,这些话是我的吩咐,叫你坐你就坐。”

捧墨这才不说什么,在杨氏的下首坐下来了。

这个时候,在花厅伺候的小丫头用托盘端来两盏茶。

原本正站在杨氏身后的珍珠和盛夏,就赶紧一人过去接过一盏。

珍珠手里面的那盏茶,被她轻轻放到了杨氏旁边。

盛夏端着自己手里面的这盏茶,就来到捧墨跟前,同样轻轻的放下了。

把这盏茶放下了,盛夏本来就又该退回到杨氏身后,不过她还是没有忍住,还是小心抬头望了一眼捧墨。

本来是不该的,就算有婚约,内院的丫头既然还在内院服侍,也不好与外男有什么接触。

要是不小心碰上了,也应该低头避让,不让外男看到容貌举止,更别说是主动抬头看了。

毕竟对于一直养在后院,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外来的丫头来说,有时候就是看了一眼,就会多出一些不该有的绮思,惹出一些事端来。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在还是小丫头教规矩的时候,都是教导过这一方面的规矩,也管着这些。

就像盛夏她们小时候如果求了管事妈妈,要是管事妈妈给了牌子了,还能在燕国公府的后街上面逛逛。

等到年纪大一些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连去后街逛逛都不行了。

尤其还是在主子跟前,而不是私底下。

私底下还好,规矩是规矩,谁都不可能私底下也严格按照规矩做事,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心思。

但是在主子跟前,肯定还是得按照规矩来。

只是刚才在外面,听到杨氏叫出捧墨这个名字以后,盛夏就一直想看一眼捧墨现在什么样子了。

说起来,盛夏和捧墨也有三年没有见了,偏偏又有书信来往,心里面其实是很亲近。

在这种情况下,一时间她倒是忘了规矩,也忘了和清兰之间的那些龌龊,忍不住就想要看一下捧墨现在的样子。

盛夏一抬头,却正好对上捧墨望过来的眼神。

虽然都没有开口说什么,但是这种不约而同想要看一眼,颇有几分默契的做法,倒是让两人心里面都升起几分甜蜜来了。

不过想到现在是在什么地方,两人也都不敢太过于放肆,赶紧就又收回视线。

捧墨开始和杨氏说话,盛夏也低头回到杨氏身后。

盛夏和捧墨的举动都很小心,杨氏现在心里面又有事,倒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

她直接就开口问道:“国公爷现在情况如何?你说国公爷要在长安称帝了,这称帝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仓促?各处的叛军都平定了?”

既然燕国公都已经在长安这个大雍的都城,并且打算称帝了,杨氏也就没有问大雍王朝朝廷的情况了。

反正连都城都已经被人攻占了,大雍王朝这个朝廷究竟还在不在,其实都不重要了。

已经没在了 ,问起来了,也只能是伤心。

就算是还在,也只能是苟延残喘,不可能影响到大局了。

杨氏在为大雍王朝的末路感到伤心的同时,更加关心的肯定还是燕国公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

这些事情,才是真正关系到她的切身利益。

听到杨氏这些话,捧墨就说道:“夫人不用担心,国公爷一切安好。此次国公爷打算在长安称帝,确实仓促了一些,只是实属无奈之举。”

“眼下蜀中刘贼已经称帝、西南谢贼扶持宁王为傀儡称帝、西北王贼也尊安王为帝,陇中薛贼、河西李贼也都称王了,国公爷仓促在长安称帝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原来从燕国公起兵,到现在不过几个月的功夫,要说已经平定天下了,肯定没有这样快。

毕竟就算朝廷的兵马不争气,抵挡不了燕国公手下的兵马。

可是各地揭竿而起的各路叛军,也并不是每一支都是乌合之众,还是有实力强劲之辈。

要不然的话,当初大雍天子派人去各处平叛,也不会除了燕国公这一路人马,其他人马都没有什么效果了。

既然其他那些叛军,也并不全都是乌合之众,同样有实力强劲之辈,燕国公哪怕实力强盛,想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面,把这些叛军全灭了,直接就得到江山,肯定也不可能。

这也是杨氏觉得疑惑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