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92章 隐忧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92章 隐忧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不过杨氏不知道的是,也正是因为其他几路叛军不好对付,燕国公和一众下属,在经过商量讨论以后,才决定在长安称帝。

谁让其他几路实力强劲的叛军,在得到燕国公也起兵造反的消息以后,也迅速给出了应对措施,并没有坐以待毙。

一个个不是自己称帝称王,就是扶持大雍的皇室血脉称帝,想要在身份上占据上风。

并且昭告天下,一副自己才是正统,才是真命天子,其他人马都是乌合之众的样子。

原本这些叛军,因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让朝廷集中火力对付自己,尽管都起兵了,打的口号也都是除奸臣或者清君侧之类的,并没有谁自己直接称王称帝起兵。

虽然明白人都明白除奸臣、清君侧这些口号,也就是喊起来好听,为起兵造反找一个更好的借口。

都已经起兵了,就不可能再有退路,最后肯定是想自己称帝,不会有谁真的是除奸臣、清君侧,把天子身边的奸臣除掉以后,就又带着人马回去,又不是不想活了。

就算是天子反应很快,并且还率先认输了,把这些提出来的奸臣先杀了,让这些叛军没了起兵的理由,也不可能退兵回去。

但是这种做法,也不能说就丝毫没有用处了。

真要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也不会很多人起兵造反的时候,都用这个借口了。

一来再是明白人不会相信这种理由,但是总有不是那么明白的人,肯定还是能骗到一些人加入进来。

在这种天下大乱 ,各地都有人起兵的情况下,手里面兵马的多寡也很重要,能多收一些人,肯定有一些好处。

二来就是不直接称帝,也能让天子的注意力不是主要放在自己这边。

如果只有一路叛军,这个做法倒是没有什么用。

但是在各处都是叛军的情况下,朝廷放在每一路叛军身上的精力有限,要是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他们这边,就能让他们更好的发展壮大。

谁要是率先称帝了,就是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面,肯定也会让朝廷主要精力把都放在对付他们身上,让他们的处境变得艰难。

在自家并不是一家独大,周围还有其他几路人马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没有谁会出这个头。

所以原本那几支实力强劲的叛军,基于这些考虑,这几年是都没有称王称帝,只是说朝廷奸臣当道,要清君侧、除奸臣,默默的扩大自己的地盘,等待着机会。

就算是燕国公起兵的时候,找的理由差不多也是这个。

尽管说在大雍朝廷上下看来 ,他是在造反。

但是燕国公起兵打出的口号,也并不是要推翻大雍天下,而是清君侧。

不过此一时非彼一时!

现在燕国公也起兵了,就让形势发生变化了。

眼下各路叛军的实力来说,还是燕国公要更强一些。

毕竟他手里面原本就有不少兵马,不像其他人是起兵以后,才开始招兵买马。

原本燕国公代表的是朝廷平叛,在自己也有其他心思的情况下,其实是在有意保留自己的实力,并不是拼尽全力都要灭了这些叛军。

因此这三年,也只是在晋中这一片打转,消灭周围那些小股叛军,没有和那些实力强劲的叛军交上手。

那几路实力强劲的叛军,看着燕国公一直不和自己正面交手,自然也看出燕国公想要拥兵自重的想法。

但是这个做法对他们有利,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 ,他们自然也是要维持这个状态 ,不会打破这个平衡。

在那个时候,无论是燕国公还是这几路叛军,都是把精力用在发展自己身上了。

可是现在燕国公也起兵了,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

在燕国公还在为大雍朝廷平叛的时候,要保存实力、拥兵自重,是不会对他们动手。

等到天下是燕国公自己的了,难道还能容得下其他人也各自占据一方?想也知道不可能。

明白燕国公把现在还属于朝廷的那些地盘占领以后,肯定还是会打自己等人手上这些地盘的主意,这几路叛军自然也要想办法。

虽然说都没有称帝,可是都已经起兵了,现在也是占据一方了,这种一方诸侯的日子过久了,就算实力不如燕国公,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实力要差多少,肯定不会直接认输、俯首称臣。

尤其是这些有实力的叛军,头领原本也都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是普通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怎么也不会这样就认输了 。

不愿意直接认输,他们也不可能等到燕国公对他们动手以后,才去想应对办法。

毕竟怎么也是趁着现在燕国公才起兵不久,还根基不稳的时候动手,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利。

在这个时候,也不用再担心率先称王称帝会引起朝廷的针对,就称王称帝更加合适了,至少在身份上占据上风了。

就像那些尊大雍皇室血脉为帝的叛军,哪怕扶持的是傀儡帝王,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斥责燕国公为乱臣贼子 ,自己代表的才是正统。

自己称王称帝,尽管说没有这么理直气壮,可是在身份上也压了一头,真的交战起来,说起来也更有气势一些。

而且普通人不知道这么多,身份上能压其他人一头,想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也更容易一些。

同样的道理,在知道这些叛军的做法以后,燕国公肯定也得想过应对措施,总不能真的让人在身份上压一头,在这上面吃亏。

最后在是也找一个大雍皇室血脉尊为天子,还是自己称王或者称帝的考虑下,燕国公最终还是决定直接称帝。

反正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称帝,不管是先称王,还是先扶持一个大雍皇室血脉为傀儡,都只能说是暂时的。

要是实力不如人的时候,先暂时显得弱势一下也行。

燕国公本来就属于实力最强盛的一方,现在也就没有必要慢慢来了,所以干脆就直接称帝了。

要不然和其他几路叛军交起战来,都要显得弱势一些。

不过因为这是应对其他几路叛军的无奈之举,燕国公称帝也就显得仓促了一些。

这些前因后果,尽管捧墨并没有原原本本的说出来,甚至有些事连捧墨都不是完全知道。

毕竟很多考虑,燕国公自己心里面明白就行了,也不会说出去。

但是听到有几路反贼都已经在称王称帝,或者是扶持大雍皇室血脉为帝,杨氏对于燕国公也在长安仓促称帝的事情,倒是也有些理解了,没有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样担心了。

她一开始也是担心燕国公这么急着称帝,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心里面觉得太快不踏实。

现在既然知道原因了 ,她也就踏实了。

不过还是接着问道:“国公爷要是在长安称帝的话,三公六卿,文武百官这些都得重新安排人,也就不好再带兵出征了,而且长安城里面人多事多,国公爷要是不留守的话 ,说不定还会出现其他变故!这几路反贼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不管他们了,岂不是让他们占便宜了!”

杨氏是大雍宗室郡主出身,又做了不少年燕国公府的当家夫人了,比起一般内宅妇人来说,还是要多上几分见识。

她知道燕国公既然称帝了,不是空口说一句就行了。

不但需要昭告天下,还得把一个朝廷该有的东西都得弄好。

总不能就弄出个空架子出来,三公六卿、文武百官这些肯定都得设置,至少一个朝廷该有的东西都得有。

而且每一个位置上,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要安排什么人担任,也是一件十分耗费心血的事情。

既要考虑这些人是否真的忠心于自己,又要考虑这些人的背后势力。

不能全安排忠心于自己的人,不给那些世家大族留合适的位置,免得这些人背后搞事。

也不能全安排世家大族的人,这样就不好掌控朝廷了。

因此这些人员的安排上,如果安排不妥当,肯定会闹出些其他事情来。

想要把这些事情理顺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行的,反而十分耗费时间。

尤其是燕国公称帝的地方,还是在长安,并不是在已经站稳脚跟的晋中。

对于已经有几年没在京城的燕国公来说,很多事情还不算熟悉,就要更加耗费心思了。

其他几路叛军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帝,哪怕上下都熟悉,也没有什么另有心思的人,从燕国公起兵开始,到现在也算是准备几个月了,才正式昭告天下。

更别说燕国公选择在长安这个地方称帝了。

虽然说选择在大雍的都城长安称帝,听起来比其他几路叛军更有气势 ,显得要正统不少。

但是这个地方带来的麻烦,同样也不会小。

作为原本大雍的都城,长安称得上是人员复杂,大雍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都在长安。

燕国公就算是打进长安了,想要彻底在长安站稳脚跟也不是一日之功。

这些大雍的官员,不可能马上就服气燕国公了。

偏偏这些人身后的势力也是枝繁叶茂,牵一发而动全身,燕国公也不能直接把人杀了,还得继续用才行。

燕国公称帝以后,除了自己人以外,还得用这些有其他心思的人,自然得多费心思收服这些人。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没有精力继续去攻打其他那几路反贼了。

但是放任这几路反贼继续壮大,肯定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大家迟早会有一战,等到对方发展壮大以后再打,反而还要更麻烦一些。

杨氏心里面还是有些疑惑,便就问了出来。

虽然她觉得自己都能想到这些,燕国公不可能想不到。

但是既然想到了,不把事情问清楚也没办法放心。

闻言,捧墨就说道:“夫人放心,国公爷是带着大公子在长安准备称帝的事情,另外却让二公子带着大军去攻打这些反贼了,不会放任他们闹事!”

放心?

听到捧墨这个话之后,杨氏更不放心了。

她原本还只是担心让那几路反贼捡了便宜,所以才想要问清楚。

现在是真的在担心了!

她担心的问道:“国公爷真的让元景自己领兵去攻打这几路叛军?元景才多大,这几年尽管一直跟着国公爷在军中 ,也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啊!其他几路反贼里面,我听国公爷说,似乎也不缺精兵悍将。”

看出杨氏的担心,捧墨就说道:“夫人不用担心!从起兵开始,国公爷都是坐镇军中,让大公子、二公子各领一路人马,兵分两路向长安进攻,长安就是两位公子带兵攻破的。”

“而且此次国公爷和大公子坐镇长安,让二公子独自领军去攻打其他几路反贼,也是捷报频传,形势一片大好,二公子尽管年纪不大,但是在军中颇有威望,很多军中老将都十分服气二公子的谋略,不会有什么事的。”

闻言,杨氏对于次子唐元景独自领兵平叛,会不会有危险的忧虑,确实减少很多。

既然一直传来的是好消息,想来这个孩子确实有本事。

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是确定这个孩子有独自领兵平叛的能力,想来国公爷也不会放心让这个孩子独自领兵平安。

不过这样一来,杨氏心里面却又添了另外一层忧虑。

由次子唐元景独自带兵平叛,要是孩子没这个本事,杨氏心里面自然是担心孩子的安危。

可是如果孩子有这个本事,她就发愁这个事情的功劳太大了。

功高盖主,向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个道理,在嫁给燕国公以后,这些年的战战兢兢里面,杨氏有着深刻的体会。

她不由自主的担忧起来了,要是次子唐元景独自带兵攻打其他几路叛军,到时候功劳太大,会不会让唐元景的处境变得艰难。

就算到时候燕国公作为亲生父亲,不会这样防备着儿子。

可是兄长对着弟弟,能有这么信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