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重生之带着家人囤货闯末世 > 第117章 惨烈

重生之带着家人囤货闯末世 第117章 惨烈

作者:季言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2 04:58:37 来源:小说旗

“徐叔,莱莱回来了,回来了!”

仿佛发生地震的阵仗从旺台山的 位置传来,正一脸忧愁担心女儿安危的徐海国顺着李青雅指向的方向,果然看到了骑着电动三轮往他们这边来的女儿,心里的那块石头这才落地。

“回来了,回来了,莱丫头回来了就好!”

徐莱看着她回来后,一脸激动看着她的几人,再看看他们脚边只装了早上她还在时大家捕的几条筷子长的鱼,心中一股暖流流过。

此时太阳这么大,这几人都没有回家,也没有去河中继续捕鱼,而是因为担心她的安危,都在河边等着。

他们徐家、萧家和鲁家这三家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从暴雨洪灾到现在极端高温中,一直相互帮助相互关照,早就处的像是一家人一般。

“这天气太热了,大家赶紧上车,我们回家吧!”徐莱见热的满头大汗的四人,徐莱忙出声道。

这次旺台山森林大火,虽说用了爆炸灭火的方式,但因为起火的森林面积实在是太大,这场大火在解放军的努力下,经过了五天四夜,这才被彻底灭掉。

这场大火,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不仅整个旺台山山脉被烧掉了五分之三的森林面积,更是烧死了三百多个在森林中砍柴的百姓,烧伤的人数更是不定。

就连来灭火的解放军战士,也是牺牲了整整十二个,还有二十多个重伤的,一百多个轻伤的。

这状况不可谓不惨烈!

政府为了安抚被烧死的百姓,还特意下达了通知,死亡百姓的家属可以在小区负责人证明下拿着户籍去政府民政单位消除被烧死死者户籍,政府再给该户家人补贴五百个工分。

五百公分不多,对于政府来说,这是政府能做的最大努力。

对于死者家属来说,人死不能复生,这五百公分换成粮食,也能让一家两口或者三口三个月甚至半年不至于饿肚子。

对于c市还活着的百姓们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生活用柴更少了。

这整座旺台山山上的树木,本就因为这极端高温一片一片的枯死,结果经过这场大火的蔓延,不仅烧掉了五分之三的树木。

剩下的五分之二森林也是被太阳热死的热死,被这场大火烤死的烤死,被爆炸灭火手段用的炸药炸死的炸死。

这一整座山看去,还活着的绿色树木几乎连看都看不到。

c市这些做饭皆是靠着这座山的百姓们,更是发疯了一般,不顾极端高温炎热,日夜去旺台山上砍柴囤柴。

用他们的话来说,柴火就这么多,如果不趁机多囤一些,以后做饭都没木柴,只能生吃粮食了。

好在这种场景也只持续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三天过后,市政府又发布了一个新的通知。

政府为了解决百姓们日常生活做饭烧柴的问题,从明天开始,将向全市市民全范围免费提供做饭煤球。

通知上写的正楷黑字:“每家每天由政府免费提供三块蜂窝煤!”

若是想要多的,就得需要掏公分另外购买,一公分一块蜂窝煤。

这通知一下来,让整个城市成天为每天做饭需要柴火担忧的百姓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大家都纷纷松了一口气。

一块煤炭简单的做一顿饭还是可以的。

这个通知一般发,徐老爷子家因为几十年前在部队外出巡逻时学会做小泥炉的缘故,他便想出了个做小泥炉的生意。

“做小泥炉?就是我们老家煮茶用的小泥炉吗?”

徐莱想到每年冬天回老家时,家里有个特别小巧用来烧煤炭或者柴火专门用来煮茶的小泥炉子忍不住反问道。

她记得每年过年回老家时想喝奶茶,还亲自用这个炉子煮过奶茶。

“就是那个!”

见孙女问他,徐老爷子激动的点了点头。

小泥炉体积小巧,不仅方便携带,用它烧煤炭,不仅火力大,更是省蜂窝煤。

若是真做这个卖,生意肯定特别好。

徐老爷子的建议一提出,徐海国、宋秋娥以及徐朝都一致同意。

“二叔这个主意行,现在空间菜园里的菜都种好了,空间的庄稼还有三个多月才成熟,咱们这个时候正好有时间!”

徐海国一脸开心的说道。

若是二叔真将这门生意做起来了,他就去帮忙,也能帮着家里赚些工分了。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从这天灾爆发以来,家里处处都依靠女儿和女儿的空间。

若是有一天女儿的空间突然消失了,他们一家老小怎么办?

所以他得早点担负起家里顶梁柱的责任。

何况前不久,莱莱才提出要买面包车的提议,现在面包车可不便宜。

他得趁机多赚点工分才行!

做泥炉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用泥巴和水即可。

他们这里到处都是黄黏土,外面虽然缺水,但女儿的空间里有水井,水的问题也解决了。

徐海国越想越觉得这生意可行。

徐朝上小学时,课外兴趣班还上过泥塑课,直到上初中学习比较紧张后,这才停了这门课外兴趣手工课。

现在听到二叔公提到想做泥炉的生意,

徐老爷子见家里人都支持他的决定,他那张长了皱纹的脸笑的格外的开心。

确定好了后,大家说做就做。

当天太阳落山之后,徐老爷子就带着家里人去外面寻找合适的黏土。

这次外出是徐海国开电三轮,坐在电三轮车厢的徐老爷子一路上不断的给大家普及做泥炉需要用到的泥土的知识。

“这种适合做泥炉的黏土一般在河边也能找到,小海,你将我们带到长宴河河边看看!”

徐老爷子根据以往的经验让侄子徐海国带着他们去河边。

他们到达长宴河后,几人分别在裸露在外面的河床地带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果然挖到了适合的黏土。

还好这里位置位于河滩,即使有在河里抓鱼的人距离他们的位置也有些远,所以徐莱他们将挖好的泥土用袋子装好,被徐莱随手放进了空间仓库外面的空位置上。

“二叔公,还要再继续挖吗?”

眼见天已经黑的不见五指,徐朝站直了腰,拿着招满了泥土的铁锹向徐老爷子看去。

“哈哈,是二叔公没看时间!”徐老爷子见这河道只有他们这块儿是亮的,便停下了手中的铁锹,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本想着来就来了,这里的一大片土质也刚好符合要求,就想着多挖一些回去。

反正大孙女的空间能装很多,没想到忙起来连时间都忘了。

好在大孙女的空间在天黑后,不知什么原因,会自动将人给弹出空间,但对于动物和其他东西,都还是能正常放进去。

“莱莱,咱们这次挖了多少袋土了?”

徐海国边收工具边问道。

“算上这两袋的话,我们一共挖了十五袋子呢!

此时天气炎热,土壤干燥,他们刚开始辨认土壤是否合适时,还是从河里提的水浇在了那些开裂的土壤上面,再用工具和成了泥来判断的。

挖的时候更是需要用水将这些干的无法下手的土壤给浇成半干,所以这挖土的过程很是有些艰难缓慢。

“十五袋子?那够用一段时间了!”

徐老爷子点了点头,满意的道。

装好了土,徐莱洗了手后将挂在插在身后泥土里棍子上的充电白炽灯给扑了下来,并将其挂在了电三轮的车龙头上。

其他人洗了手脚后,也跟着徐莱上了电三轮,几人这才往家的方向驶去。

回去依旧是徐海国开车。

这一路上,可能因为整座城市停电的原因,天上的下弦月和漫天的星星是异常的明亮。

“看,银河!”

刚自学过地理,对星象无比感兴趣的徐朝坐在电三轮车厢里,伸手指着天上肉眼可见的银河,激动的叫了起来。

银河?徐莱记得在天灾爆发前,因为光污染,银河只能在祖国西北比较偏远的地方才能肉眼可见。

在挂在车龙头的充电白炽灯的照射下,徐莱顺着弟弟的手指向的方向,果然看到了一条由无数星星组成的银河。

银河宛如天上的玉带,闪烁着璀璨的星光,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天上的风景是醉人的,但他们这一路行驶的过程中,除了电三轮行驶的声音,在这极度高温天气下,却没有一丁点动物与昆虫的鸣叫声。

按照正常时间算,这个时间点已经是夏天,夏天的晚上即使是一个人走在旷野,也遍地是此起彼伏的蛙叫声与各种昆虫的叫声。

而此时,他们什么动物与昆虫的声音都没听到,简直是静的可怕。

“唉,天气这么热,那些动物和昆虫大概也是都热死了吧?”

坐在电三轮车厢后面位置的宋秋娥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情绪有些低落的叹息道。

若是动物与昆虫在这极端天气下都扛不过去,他们人类还能扛多久呢?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他们进不了空间,累了半晚上的宋秋娥也没有力气去做复杂的晚饭。

又累又饿的他们索性直接去厨房存放食物的柜子里根据各自的口味拿了些泡面、酸辣粉甚至是自热火锅出来用开水瓶里的开水泡开简单的吃了。

吃了晚饭后,大家洗了澡就各自躺在空调房里睡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休息了一晚上的几人又恢复了饱满的精神。

才刚睁开眼,徐老爷子就迫不及待的让去徐莱送他们去空间。

宋秋娥依旧去空间的厨房里做早饭,徐老爷子则兴奋的往空间装泥巴袋子的方向奔去。

倒泥土、加水、和泥巴,在这个过程中,徐老爷子还将泥土中夹杂的大颗粒杂质给捡出来。

“土质要求不能太黏糯,要掺上些稻壳或粽丝,防止泥灶开裂!”

徐莱爷子做第一个样品,整个过程她对徐莱、徐海国以及徐朝三人讲的很仔细。

还好之前他们空间土地里种的稻谷收获后,有不少稻壳都留了下来,此时正好能派上用场。

徐老爷子和好了泥巴后,就开始用双手掰了一些泥巴开始做成小炉子的样子,也就是制作炉坯。

做好了炉坯,若是要让泥炉更好看,还可以拿着工具在炉坯上雕刻造型。

徐老爷子考虑到这个时候大家估计只会求泥炉好用又便宜,于是将这一步骤给省去了。

接下来就是开炉口。

“做泥灶时,底部还会留几个小孔,点泥灶时才方便出烟!”

徐老爷子边做边解说,他那双粗糙的双手仿佛带着魔力一般,不到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小巧的小泥炉。

小泥炉高十公分,口径十二公分,在其一侧,徐老爷子特意用手开了个大嘴形状的口子,若是要烧柴火,这个口子可以用来往里放柴火。

“不愧是我二叔公,这也太厉害了!”

徐朝学了五六年的陶艺,对这一块,他还是了解一些的。

看着二叔公手中那个不管是外壁还是里面都十分光滑均匀的泥炉,他毫不吝啬的给了徐老爷子一通夸赞。

这只是泥炉坯,最后的步骤就是自然晾干了。

“一定是要晾干,如果冒然烧干,泥炉就会被烧裂开!”

徐老爷子最后强调。

而且这个步骤对于阳光也有要求,虽然现在是极热天气,但外面的太阳也太烈了。

徐老爷子选择将做好的泥炉放在空间晾晒,这个过程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对于徐老爷子来说,做这个丝毫没有任何难度,所以没有其他事干的他,就一心一意的待在空间做泥炉。

宋秋娥和徐海国学了半天,勉强能上手。

徐朝有泥塑基础,他试过一次后,做的第二个就能赶上徐老爷子的手艺了。

而徐莱,根本就是手残。

光将和好的泥巴捏成泥炉形状的样子都很困难。

看着自己手中被她捏的奇形怪状的泥炉,徐莱懊恼不已:“我这到底长了一双什么手?”

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徐莱索性只负责和泥巴加稻壳,然后负责一日三餐。

第一天除了徐老爷子,大家都是生手,一天下来,大家只做了十五个。

到了第二天,一家人除了徐莱,其他人熟能生巧,一天做了有二十五个。

到了第三天,第一天的泥炉就晾晒好了,可以直接用来烧火烧碳。

为了验证这泥炉的效果,一大早,徐老爷子就让徐莱将他送进空间,随机选了一个第一天做的泥炉烧了木柴试了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