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重生之带着家人囤货闯末世 > 第118章 做小泥炉

重生之带着家人囤货闯末世 第118章 做小泥炉

作者:季言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2 04:58:37 来源:小说旗

徐莱索性在泥炉上架上铁锅,做起了早饭。

二十分钟下去,一大锅香喷喷的番茄鸡蛋面就做好了。

徐莱将面连锅端到空间的不锈钢柴火灶上,然后伸手去摸了摸刚才用来烧火做饭的泥炉的炉壁,她一脸的惊奇:“二叔公,这炉壁竟然比使用之前变得更坚硬了些!”

徐老爷子看到大孙女的样子,忍不住笑着解释道:“这就是泥炉的好处!”

泥炉本身被晾干后,整个炉子的硬度并不高,但经过火的煅烧后,慢慢的就会越来越硬。

第一天的十五个泥炉都可以拿来卖了。

“那我们将这些东西带到哪里去卖呢?也像鲁叔家那样在楼道里摆摊?”

宋秋娥看着最前面一排的泥炉成品忍不住反问道。

“妈,你忘了?再过四十分钟,政府就要来给我们小区送蜂窝煤了,到时候大家下楼排队领蜂窝煤时,我们就将这些东西摆在旁边售卖!”

徐莱想到昨天晚上群里的通知,眼睛一亮,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家里其他人一听,都是觉得这个主意好。

于是几人分工,开始忙起了每天必须要做的事。

徐老爷子和徐海国负责去牧草地割草喂空间里的家禽家畜,徐莱负责喂丸子,徐朝负责将那十五个泥炉装筐。

宋秋娥则赶紧去空间厨房做早饭。

因时间紧急,今天的早饭是青菜鸡蛋煮泡面。

大家忙完了,吃饱喝足后,就开始准备将装小泥泥炉的筐子给扛下楼。

因是与隔壁萧家一起约好下楼排队领取蜂窝煤的,一出门,萧老爷子和李青雅看到徐家抬的三筐东西,忙上前帮忙。

因着三家关系好,在第二批泥炉造工后,徐老爷子便亲自送了一个给萧家,一个给了鲁家。

天灾爆发前两年,短视频盛行,围炉煮茶在网上流行了起来,因此李青雅看着徐老爷子送过来的小泥炉时,她一下子就认了出来,而且对这小巧的东西很是喜欢。

下楼的时候,下去排队领取蜂窝煤的住户们看到徐家抬的两筐子土黄色的东西,有的就忍不住开口问是什么东西。

“刘姐啊,这是我们家做的小泥炉,可以用来烧蜂窝煤的,也可以前木柴,用这个做饭可省柴火了!”

“对对对,黄嫂子,这东西虽小,但携带方便,做饭熟的快,可好用了!”

“多少钱一个啊,不贵不贵,我们卖十工分一个,也可以拿等价值的东西换!”

产品还没卖出去,这广告就打响了。

不到十分钟,徐莱他们就将这三筐泥炉放在了楼下排队领蜂窝煤队伍的旁边。

楼上还有一筐,徐老爷子和徐海国忙回去再次搬运。

徐莱、宋秋娥和李青雅则将一大张油布打开平摊放在地上,再把这个泥炉排成几排放在油布上。

徐朝作为徐家的代表和萧老爷子去排队领取蜂窝煤。

果然,除了排队领取蜂窝煤的人,其他一些跟着下楼散步看热闹的人则被徐家的摊子吸引,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凭着宋秋娥的三寸不乱之舌,这十五个泥炉不到半个小时,便被人给抢购一空。

泥炉价格不算贵,且使用的时间长,还能省蜂窝煤或者木柴,关键若是搬家或者外出,携带也完全不占地方。

一时之间,徐莱他们又接了三十多个泥炉的订单。

预订的话需要先支付一半的定金,等交货时再付一半的尾款。

不过根据徐莱的观察,前来购买以及预订泥炉的几乎全部是年轻人。

那些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来徐莱的摊位前将一个样品看了又看后,放下就不动声色的离开了。

甚至还有人拿出手机,对着这小泥炉样品偷偷的拍了照。

“这看了又不买,还来看什么呢?”

李青雅看到这些人的举动,忍不住嘀咕道。

“估计是想回去研究自己做呢!”

徐老爷子年纪大,见识广,他将猜到的真相一口说了出来。

不过徐家人如今拥有了空间,并不指望卖这泥炉赚吃喝。

这泥炉从外观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些手巧的人仔细琢磨琢磨就会。

“不管他们做的自己用,还是用来卖,都不关他们徐家的事,只要不给他们带来麻烦就行了!”

徐老爷子是个心胸豁达的人,他当年在部队学会这个,也是向一位战友学的。

因此他也并不指望这做泥炉卖的生意只被自己一家霸占。

只是徐家这简单的愿望,终究还是因为人的贪婪,被人给打破。

等徐朝跟着萧老爷子提着领到的蜂窝煤过来时,太阳已完全挂在了天空中。

太阳一出来,气温一下子上升了好几度,热的受不了的人也不再外边闲逛,直接回了家。

已经将油布和样品收起来了的徐家人看到萧老爷子和徐朝,赶紧接过了他们手中装蜂窝煤的桶。

“看来这泥炉生意还不错嘛!”

看到徐家摊位上只剩下一个样品被徐海国拎着,萧老爷子很是替他们开心的说道。

他们三家关系好,且大家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大家过的都好,他们也更能相互照顾。

所以不管是卖冰砖的鲁家,还是卖泥炉的徐家,萧老爷子和李青雅根本就不嫉妒。

聊完了刚才卖泥炉的事儿,大家又把目光放在了两个装满了蜂窝煤的桶上面。

“这一桶蜂窝煤份量可不轻!”

最先从萧老爷子手中接过桶的徐海国提了提这一桶煤的重量,忍不住说道。

“可不是,这一桶蜂窝煤有二十一块,是每家每户用一个星期的量!”

不等大家询问,徐朝主动将领到煤炭的数量报了出来。

“怪不得昨天小区群里提醒大家提个大桶来装!”

几人边聊天,边轮到提着两桶蜂窝煤回了家。

空间里每茬庄稼丰收后,庄稼的杆叶都被徐家仔细放在空间土地上用太阳晒干,然后一捆一捆捆绑起来放在空间仓库。

如今空间仓库堆放柴禾的地方可是堆着不少晒干的土豆藤、稻草秸秆、小麦秸秆、玉米杆等,足够他们家使用了。

所以领取的蜂窝煤,徐海国直接放在了厨房的一角。

“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收获!”

一放好东西,大家就进了空调房,将今天卖泥炉赚得的工分卡或者以物换物的物资从袋子里倒在了地板上。

徐莱和宋秋娥连忙将一把工分卡划到一边数了数。

工分卡有两十工分的,也有五工分和一工分的,母女两个数了数,一共有一百二十六工分。

这是十三个泥炉的价格,其中有两个家里情况实在不太好,一直在降价,宋秋娥偷偷给他们两人少了两个工分。

另外有两个买泥炉的则是用东西换。

其中一人之前是老师,家里书籍比较多,他先与徐莱他们商量,说回家拿一本名着来换。

徐莱想着家里仅有的十几本小说都被她和弟弟为了打发时间早就翻乱了。

于是与这位老师商量,选了一本家里没有的名着小说。

还有一位之前是做劳保用品批发的,用了两双新的劳保手套换了个泥炉。

手套之类的小东西当初他们囤货的时候没想到这个,现在这两双劳保手套刚好能派上用场。

“今天的收获确实不错!”

他们五个人换算下来平均每人赚了二十九个工分。

仔细算下来,扣除材料和一天的人工,以及两天晾晒的功夫,算是很不错了。

第二天第三天两天,他们的泥炉都是供不应求。

甚至还有附近其他小区的人为慕名过来买泥炉。

宋秋娥卖了泥炉回来,还主动和家里人商量,要不要扩展规模,多招点人手,将这生意做大做强。

徐莱想到这两天时不时在他们摊位面前打量观察的几个人,笑着对宋秋娥说道:“妈,我们再等几天看看,说不定过几天生意就没这么好了呢!”

“呸呸呸,你这孩子乱说什么呢,哪有人自己想着自家生意不好的?“

宋秋娥这几天看着家里赚的钵满盆满,此时对这门生意正满怀期待呢,哪里就一下子就不好了?

徐莱看着母亲大人这样子忌讳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一切就看明天了。

结果第四天一早,徐莱他们家将新晾干的泥炉拿到楼下时,楼下平常他们家摆摊的附近,竟然多了**个摆摊的,其中就有四家跟他们家卖的东西一模一样——泥炉。

只是他们的泥炉有三家看起来比徐莱家的粗糙些,最后一家的泥炉外观看起来倒是很是不错。

徐莱将这些在这里摆摊的人全部扫了一遍。

除了卖泥炉的,另外五家有三家是卖一些乱七八糟的二手生活用品,包括一些二手的童鞋、旧儿童衣服等。

还有他们第一天摆摊时,用名着和劳保手套跟他们换泥炉的两人。

用名着换泥炉的那位中年眼镜老师大约不好意思大声吆喝,摊位前用一张厚纸板写了自己摊位受卖的东西——出租名着小说以及一些开蒙绘本。

收价是一本每本书每天出租半个工分,看两天划一个工分就行。

为了书籍的安全起见,但凡来租书的人需要在租书单上签字和写上自己的身份证号以及具体地址。

让徐莱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工分不好挣的时候,来这里租书看的人竟然不少。

鲁老爷子家带着女儿下来遛弯的冷佳竟然也带着女儿在这里租了几本儿童绘本。

这位眼镜老师的旁边,就是昨天用劳保手套换泥炉的那位,他的摊位上都是些劳保手套、劳保鞋、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以及安全绳等。

这些东西的售价自然要高的多,不过与政府综合超市里的相比,要便宜不少。

因此也有好几个人蹲在他的摊位旁正在挑挑拣拣、讨价还价。

本来下楼前怀着大赚一笔的宋秋娥看到这一条道上竟然一下子多了四家竞争对手,她本来一颗雀跃的心瞬间变得焦急了起来。

而且听着他们拉客的声音,一个泥炉只卖七工分,一个就比他们少了足足三工分。

宋秋娥一听,脸色更难看了。

“妈,没关系,他们卖他们的,我们卖我们的,而且我们家又不是非得靠卖这个!”

徐莱看到母亲大人的神色,忍不住出声安慰了她一句。

听了女儿的安慰,宋秋娥的脸色这才好了些。

一家五口默不作声的将带来的大油布给平放在地上,并将带下来的十五个泥炉从筐里拿出来,整齐的放在泥炉上。

“另外一半就不拿下来了!”

徐老爷子看到下来遛弯闲逛想买泥炉的人都被旁边四个摊位的价格给吸引了,边对打算上楼将另外一半炉子拿下来的侄子说道。

这个时候,工作难找,工分难挣,普通百姓家都是恨不得把一工分当作两工分使用,旁边这四个卖泥炉的摊位,像提串通好的一样,一口将这泥炉的价格定的生生比他们家低了三工分每个。

即使他们的泥炉做工没有自家的好,但那些感兴趣的人也还是都围到那四家的摊位那边去了。

反观他们这边,都过去了半个小时,竟然一个客人都没有。

“我们要不要也将这牌子上的价格改一改?”

看到这么久都没有一个人问,宋秋娥明显有些着急了。

宋秋娥的话一落,徐老爷子、徐海国和徐朝三人的眼睛全部看向了徐莱。

自从天灾爆发以来,徐莱早已经成为了一家人的顶梁柱,但凡一些重要的事,都要她拿意见了。

徐莱看着整齐摆放在油布上的十五个小泥炉,个个做工规整、光是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饱含了他们一家人的汗水。

再看看旁边四家做的泥炉,做工粗糙,甚至有的连形状都不工整。

虽然他们家目前不是很缺工分,徐莱也不想让自家的产品降价贱卖。

“不改,我们就卖这个价格,咱们家的东西也值这个价!”

徐莱一锤定音,家里其他人也默默的点了点头。

可能是他们的泥炉外观确实比另外四家好看许多,过了一会儿,从另外一边没有选中的客户就跑到徐莱这边来议价。

“你这小炉子价格当真不能再少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