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428章 去海南岛看看

“定国侯,这可开不得玩笑,你可不要乱来;

大清有律法,故意杀害朝中大臣是要被诛三族的。”

阿桂冷笑一声说道:

“谭同,你这个老滚蛋耳朵里是不是塞驴毛了,刚才太上王才颁布的王命;

赐给本侯一块丹书铁券,只要不是造反可以免三次死罪。”

“本侯正琢磨着,这第一次机会应该用在谁身上呢;

你是霍乱的源头,我感觉用在你身上正合适。”

谭同听到阿桂的话都快吓哭了,哭喊道:

“太上王,救命啊;

定国侯这是盯上微臣了啊。”

乾隆看着阿桂叹息一声说道:

“阿桂,差不多可以了;

没必要恐吓谭同,他好歹也是大清国的议长。”

乾隆心里叹息一声:

“谭同如今是大清议会的议长,为了避免他尾大不掉;

必须得让阿桂制衡他。”

“不过,阿桂这么直白的盯着他,他也没办法干活啊,别再给这老小子吓出胆了。”

想到这里,乾隆看着阿桂再次说道:

“阿桂,本王放你三个月的假期,你可以出去散散心;

你是武将,文官的事情也不用你管事,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

就这样,一场充满明争暗斗的朝会结束了。

晚上,谭同的家里,六部尚书全都来了,齐齐向谭同施礼;

要知道,如今的大清议长可是一品大员,又帮诸位同僚办成了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

吏部尚书鹿传霖连忙说道:

“议长大人,您为大清的官员免去了牢狱之灾;

是全大清官员的恩人。”

“议长大人的功绩,可以配享太庙。”

谭同议长叹息一声说道:

“诸位大人,我们接下来行事虽然可以放松一点,但是绝对不能激起民变;

大规模骚乱也不可以。”

“只要不是这些事情,都察院的大人们,以后都是自己人;

大清律的解释权,都在我们自己人手里。”

“这些年多少同僚,死在了允成的屠刀之下,今天我们终于等到天清日明了。”

“不过,大家行事一定要隐蔽一点;

阿桂那个混蛋可是有一块免死金牌,太上王可是说了,只要不造反,就可以免死三次。”

“要是有那位同僚,日后被阿桂屠杀了满门;

可不要怪本官没有提醒。”

随后,这群官吏就开始了庆功宴,当晚,谭同的府上好不热闹。

第二天刘墉、纪晓岚去了吏部完成了印玺和工作的交接;

两个人转头又去了户部,各自领了一千五百两银子。

纪晓岚看着手里的银子,苦笑一声说道:

“刘大人,这笔俸禄银子;

恐怕是最后一笔干净银子了。”

刘墉苦笑一声和纪晓岚摆摆手,直接安排人回府了。

第三天,乾隆赐给阿桂的丹书铁券也送到了府上;

一块乾隆亲自书写的定国侯府的匾额,也重新挂到了阿桂的府上。

然而,面对这一切,阿桂并不开心。

七天后。

刘墉回乡的马车走出了城门,刚好遇到正在路边等待的阿桂。

阿桂向刘墉抱拳道:

“刘公,如今是无官一身轻,阿桂也被放了三个月假期;

我们为朝廷忙活了一辈子,要不我们去江南转转。”

“这大清的万里山河,我们还没有去过几处呢?”

刘墉看到阿桂一直在向自己眨眼睛,那还不知什么意思,连忙对管家刘安说道:

“刘安,你带着本老爷的行李先回山东老家;

老爷和定国侯也下江南看看,当了一辈子宰相了,如今退下来了,到处走走也好。”

就这样,刘墉坐上了阿桂的马车。

刚进马车,刘墉顿时无语了,古怪的说道:

”我说,纪大才子,你在也在定国侯的马车里。“

纪晓岚无语的说道:

“我这刚出城,就被定国侯拦下了,这不,他邀请老纪我陪他去江南转转。”

“这不,没办法;

直接就被他绑票了。”

这个时候,定国侯阿桂也走进了马车。

看着两人叹息一声说道:

“两位,你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允成贝勒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要知道,这一套在海南可是成功了。”

“并且我还听说,大明的这套制度推行到海外的领地都成功了;

只有在我们大清失败了。”

“我想我们应该去海南岛,亲自去找那位传奇王爷取取经;

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纪晓岚听到阿桂的话,眼睛顿时一亮,最后古怪的说道:

“定国侯,你要是早说不就可以了,还藏着掖着干嘛。”

连刘墉都是古怪的看着他。

阿桂叹息一声说道:

“外边有不少尾巴,自然不能告诉他们目的,否则我们这事情就容易干不成。”

“如今,我们去江南看看;

那些贪官污吏巴不得我们离开京城呢,自然不会在背后折腾。”

“何况,万一宫里也派的有暗线,也可以避开。”

“就这样,阿桂的马车向东南而去,最后直接来到天津港。

阿桂递上三十两银子,买了三张船票,踏上了大明的客运轮船。

阿桂站在港口,看到这种钢铁巨轮叹息一声说道:

“我大清也成立了科学院,这些年学子也近七千人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造出这种钢铁轮船。”

刘墉张了张嘴还没有说些什么,他们的身后就传来一道声音道:

“定国侯大人,恐怕我们大清百年内,都不可能造出这种钢铁轮船了。”

阿桂听到这道声音,转头一看,竟然是大清科学院的钱林;

他身旁的两位科学院的教授。

刘墉这个时候,也看到了他们三个,叹息一声说道:

“三位,你们可都是我们大清科学院的院长,怎么都来天津港码头了?”

副院长罗峰苦笑一声说道:

“刘公,大清科学院完了;

我们刚回来的时候,第一年朝廷向科学院拨款五百万两银子,支持我们。”

“我们那个时候以为,我们大清的工业时代,一定会在我们手里实现;

虽然那一年,我们大清科学院只有八百人。”

“但是今年,我们大清科学院已经将近七千人,科学院的资金只有二百万两银子;

“呵呵!”

“刘公,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刘墉脸色难看的说道:

“这恐怕,连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