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442章 解决白莲教的办法

“何况,这事情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乾隆听到朱樉的话,惊喜的问道:

“秦始王,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不用派大军就可以解决这些民乱,那本王一定听你的,”

朱樉看着乾隆叹息一声说道: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

你们大清在开国之时,多尔衮和顺治那小子跑到海南让本王救他们。”

“因为那个时候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清国的粮食不够那个时代的百姓吃的。”

“因此,本王在天津港修建了巨型粮仓;

每年可供应五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就存在天津港。”

“还有南京城北岸,三十年前本王也修建了一处码头,存放了够三百万人是一年的粮食;

加上台湾地区和海南地区的应急粮仓,足以应付下来这场灾情。”

“不过,如今大清没有天灾,这是你这位大清的掌控者施政失败,导致的民不聊生;

本王为什么要出力。”

“何况,就算本王想出力,这满地的贪官对百姓敲骨吸髓;

这些粮食,能发到百姓手里吗?”

乾隆听到这里,脸色顿时难看起来,郑重的说道:

“秦始王,看在同属华夏族群一脉的份上,救救这些百姓吧。”

朱樉叹息一声说道:

“一百多年,多尔衮就是以这个名义向本王求粮食的,他承诺过本王一定会善待百姓;

然而,一百多年大清就烂成渣了。”

“官员把华夏本土刮的赤地千里,易子而食都出现了,今天就算不爆发白莲教起义;

明天也会爆发黑莲教起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允成被杀之后,你不思振兴国家;

反而把刘墉、纪晓岚、阿桂这些个忠臣关起来,让贪官大行其道。”

“贪官治国,仅仅三年时间,就把大清糟蹋干净了;

乾隆小子,事到如今你后悔过吗?”

乾隆听到朱樉的话,苦笑一声说道:

“秦始王大人,如今小王是悔不当初啊!”

“贪官维护王权,小王当年怎么会信了这个谭同的鬼话,他们哪是维护王权;

他们是想做我大清的送葬人啊。”

“小王回京第一件事情,就是颁下罪己诏,然后,安排这一代大清王铲除贪官污吏;

最后,恢复议会、都察院和中书省的独立性。”

“小王已经没时间了,只能做这么多了;

秦始王大人,小王的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还请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这些粮食价值多少银子,由大清户部做结算。”

朱樉叹息一声说道:

“乾隆,你们好自为之;

本王不可能每一次都能救你们,你们大清王的位置是在本王的主持下给你们的。”

“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怪本王收回来你们大清的王位;

风调雨顺的年月里,你们管理的百姓被生生逼的造反。”

“要是以本王以前的脾气,你们爱新觉罗家族铁定是要无了。”

朱樉拿到手里的对讲机说道:

“胡正龙,安排本王的座驾前往天津港,打开粮仓,在山东所有府县开始赈灾;

如果,天津港的官员不够,就调拨军舰上休假的海军。”

“所有出库的粮食底单保留,到时候找大清户部报账。”

乾隆看到朱樉说完这句话,前面的轿车在前面加速离去,很快在一个岔路口向天津方向而去。

第二天中午。

乾隆回到了京城,他没有进城反而来到乾园内,带着朱樉走了进去。

很快,朱樉看到了三个熟人,苦笑一声说道:

“阿桂,你们三个在这里生活的挺滋润啊。”

阿桂这个时候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转身看到太上王乾隆竟然和秦始王一道来乾园;

连忙跪在地上,行礼:

“见过太上王,见过秦始王殿下。”

刘墉和纪晓岚也齐齐开始行礼。

乾隆看到三人苦涩的一笑说道:

“阿桂,当年恨不听你们的进言,如今酿成大错,大清白莲教起义又起来了;

连河北、河南这些产粮大省百姓们都吃不饱了。”

刘墉看到秦乾隆一脸后悔的模样,苦涩的一笑道:

“太上王,晚了啊;

我们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无法再为朝廷尽忠了。”

“现在,大清国恐怕已经病到根上了,您来乾园也没有用,只能另选贤臣了。”

乾隆,看到几个陪自己几十年的老臣,如今已经快直不起腰来了;

叹息道:

“刘爱卿,你说的本王自然知道;

但是朝廷已经被贪官侵蚀,如今已经贪墨乘风,如今本王已经无人可用。”

“总不能让贪官去查贪官吧。”

“阿桂儿子阿必达,阿迪斯,刘墉儿子刘少聪,纪晓岚儿子纪汝传几兄弟;

都曾经在朝廷上做到四品官。”

“当年因为本王的原因,你们的全家都被本王送到乾园;

如今大清贪官横行,急需要一股清流扫清寰宇。”

“还请几位爱卿再帮本王一次,本王只是十日的寿元了,这还是二十日前秦始王;

为本王延命一个月的结果。”

“还请,几位爱卿能答应本王临终之前的最后一个嘱托。”

阿桂听到这里苦笑一声说道:

“太上王,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们还能怎么说;

可是我们三家加起来也就七个孩子,恐怕撑不起这岌岌可危的大清朝吧。”

乾隆苦笑一声说道:

“靠他们几个当然不可以,但是在三年前重建大清科学院的时候;

本王,让大清科学院院长陈赫,引进了海南的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

“如今,三年过去;

这批学子至少有八百人,当年允成仅靠在华夏科学院读政治经济学,就可以为大清改革。”

“本王相信,把这群学子放下去做知府、知县他们能干好;

你们几家的孩子只要学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人,只要用好人就可以解决一半的问题。”

刘墉听到乾隆的话,苦涩的说道:

“太上王,他们已经离开官场三年,此次动静太大;

那群人八成会反扑的。”

乾隆冷笑一声说道:

“这些年,军权本王始终没有下放,阿桂恐怕你名义上还要执掌三军;

具体事情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去办。”

“至于,刘爱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