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443章 老臣出山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第443章 老臣出山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5:26:55 来源:小说旗

“至于刘爱卿,你身上的担子恐怕会最重,你儿子刘少聪之前做中书省行走;

只有三年多。”

“又离开朝堂三年,如今想执掌中书省恐怕要费不少力气;

因此你也要执掌中书省宰相的位置。”

“不过,你年事已高不用上朝,具体事情让你儿子和本王的儿子商量着处理;

如果他们都拿不定主意,回来乾园找你商议,到时候恐怕还需要刘爱卿出把力。”

“至于刘爱卿的儿子刘少聪,就暂时任吏部尚书的位置吧。”

刘墉苦涩的一笑,心里叹息一声:

“自己的儿子当年也就是个正四品官员,现在直接干到从一品;

还是吏部尚书的位置,可见大清真的没有人用了。”

想到这里,刘墉连忙说道:

“太上王放心,微臣和犬子一定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乾隆这个时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看向纪晓岚说道:

“纪晓岚,你干了几十年的左都御史;

你二儿子纪汝传曾经为大清的右副都御史,跟着你这么多年,相信他可以撑的起都察院吧。”

纪晓岚苦涩的一笑:

“都察院的工作没有中书省那么繁琐,也没有军队那么难驾驭;

但是太上王您想过没有,都察院门口那块依法治国的大牌匾真要擦亮了,得死多少人。”

“何况,此事恐怕要徐徐图之。”

“毕竟现在这群官员几乎全员贪污,我们不能都杀了吧;

都杀了,朝廷还如何运行。”

“恐怕只能慢慢来,首先解决掉那些不听话的、还有特大贪污犯;

花上五年时间,一年解决两成,然后,让大清科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大量招生。”

“最起码一年至少三千人,否则跟不上朝廷需求。”

“还有,京城的会试,每年都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学子上来,只有储备足够多的人才;

才能换掉这群祸国殃民的玩意。”

“这一次杀掉的贪官,至少要万人以上,如果都诛九族恐怕得杀几百万人;

这可不是小事。”

“恐怕贪墨百万两银子以下的官员,要对他们降级处罚,诛灭他们全家即可。”

乾隆听到纪晓岚的话,脸色凝重的说道:

“本王还有几天时间,会把这些事情帮你们解决掉;

今天晚上,本王会安排人送过来朝服,你们明天都安排上早朝吧。”

就这样,乾隆一行人离开了乾园。

刘墉看到乾隆离开的背影,苦涩的一笑说道:

“太上王,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如今我们都老了啊。”

“哪怕我们都帮衬着孩子们,他们能执掌这偌大的朝局吗?”

“毕竟,五年之内要杀掉九成以上的官员,这群人恐怕不会让我们把天翻过来。”

当天晚上,宫里就把朝服送了过来。

此刻,皇宫内,乾隆一脸凝重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嘉庆说道:

“永焱,是不是感觉朝政推行不下去?”

大清王嘉庆苦笑一声说道:

“父王,现在朝廷上除了户部尚书傅恒还算听话,维护王权;

其余的官员基本上抱成一团。”

“这段时间,儿臣处理一个大兴的县令竟然都处理不了,竟然有几十名朝廷官员联名保他;

还说这个官员一直勤政爱民,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而已。”

“父王,你个县令当街杀了三个人啊;

这在那群官员的眼里,只是犯了一点小错。”

“后来,儿臣查明这个叫李泽成的县令,是礼部尚书李少府的儿子。”

“这群官员为了巴结李泽成的老子,官官相护;

竟然直接喊着赔二百两银子,把这李泽成罢官了事。”

“现在,朝中过半的官员都支持这个方案,二十天了,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此事。”

乾隆听完自己儿子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永焱,这是父王当年施政出了大问题,才导致的结果,朝中的这些官员除了傅恒的户部;

和兵部的官员,剩余的官员恐怕早就烂干净了。”

“父王已经去了乾园,让阿桂、刘墉、纪晓岚他们重新出山;

拨乱反正,还大清一片朗朗乾坤。”

“不过,他们毕竟年事已高,只能在背后出谋划策,具体施政的是他们的儿子;

你心里要有个数。”

嘉庆听到乾隆的话,眼睛猛的一亮,连忙说道:

“那是自然,当年他们的儿子已经做到四品官,他们这些年没有掺合朝堂的贪墨风;

完全可以接替他们父辈的位置,儿臣终于不至于无人可用了。”

“毕竟,傅大人一个人在朝中,目前也是孤掌难鸣。”

“不过父王,这么多官员全都是贪官,此事该如何解决,总不能全杀了吧;

真要这么干大清朝廷都要停摆了,并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储备官员。”

“并且国子监那群儒生,这几年还没补缺就学会了贪墨;

这种候补官员,也没有用啊。”

乾隆看到自己儿子的担心,连忙说道:

“永焱,这个你无需担心,大清科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已经开课三年;

讲的就是家国天下、依法治国的东西。”

“三年毕业的学子估计有八百人,不过未来这个政治经济学院要扩大;

大概只有五百人可以调出来,安排到各地去做官。”

“足以支撑,今年短缺的官员。”

嘉庆听到这里才放下了心,看着乾隆郑重的说道:

“儿臣不孝,让父王操心了。”

“父王,儿臣一定会振兴大清,再现盛世。”

乾隆苦笑一声说道:

“永焱,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治理贪官,安抚百姓;

河北已经出现,百姓没粮食果腹。”

“河南境内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事情,还有山东出现了几十万人的大暴乱。”

“父王已经请秦始王紧急调动粮食,让他在山东赈灾;

但是我们大清也要派钦差大臣去山东,协助解决山东的暴民。”

“山东从巡抚、知府,到下面的知县,只要在暴乱地区的,必须全部换掉;

诛灭他们的九族,以他们的脑袋和紧急调拨过来的粮食,平息掉暴乱。”

“还有,河南、河北,这两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