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229章 江淮巩固,劝降孙策

寿春城中,气氛凝重。

许褚匆匆步入堂内,抱拳启禀:

“君侯,袁术已死,汝南乱局已定!”

杨业静立窗前,衣袂随风微动,听闻此讯,微微颔首:

“两淮之地,总算平定。”

“此乃众将士浴血奋战之功,亦是天下大势之所向。”

“然,如今高兴尚早,天下还未一统。”

他的声音沉稳而冷静,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典韦在一旁闻得此言,不禁喜形于色,洪声道:

“君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荣耀非凡,如今却彻底覆灭,实乃大快人心!”

“想那袁术,倒行逆施,终落得如此下场,真是罪有应得。”

郭嘉手摇葵扇,轻轻踱步而来,面上带着一丝感慨:

“袁氏一门,昔日门生故吏遍天下,可谓盛极一时。”

“然其衰败,亦在转瞬之间。”

“一个豪族的覆灭,恰似那沧海桑田之变,旧者去,新者必兴。”

“司空胸怀天下,德才兼备,此乃天赐良机。”

杨业转过身来,目光扫视众人,缓缓道:

“袁术之亡,不过乱世之一隅。”

“如今天下,诸侯割据,烽火连天。”

“我等虽得两淮,然南有刘表据荆州、曹操据江东而窥伺。”

“若要成就大业,结束乱世纷争,唯有以天下苍生为念,励精图治,整军经武。”

郭嘉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司空的英明领导下,吾等文臣武将齐心协力,犹如那繁星拱月。”

“必能披荆斩棘,冲破乱世的重重迷雾。”

“司空善用人,明赏罚,且心怀壮志,欲救万民于水火。”

“以此等雄主为基,何愁大业不成?”

赵云闻言,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抱拳向前:

“某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随君侯征战四方,至死不渝!”

他身姿挺拔,器宇轩昂,目光坚定如磐,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张辽亦受此感染,斗志昂扬道:

“承蒙君侯厚爱,辽必当冲锋陷阵,为平定天下竭尽全力。”

“哪怕前方刀山火海,亦绝不退缩半步!”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回荡在空气之中,尽显其忠勇之心。

杨业看着眼前这些忠勇之士,心中欣慰不已:

“诸君皆乃忠义之人,有尔等豪杰相助,实乃我之幸,亦是天下之幸。”

“然,前路漫漫,诸君需知,征战之路,绝非坦途。”

“需得时刻保持警醒,不可有丝毫懈怠。”

众人齐声应道:“诺!”这一声应答,如雷霆万钧,震得堂梁微微颤动,似是宣告着他们对未来的坚定决心。

杨业与众将在寿春城中,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后续的战略规划。

一方面,安抚两淮新定之地的百姓,开仓放粮,兴修水利,恢复民生。

另一方面,整军练武,广纳贤才,扩充兵力。

同时,派出细作,打探各方诸侯的动静,以便随时应对变局。

在一系列的举措之下,江淮之地渐渐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文臣谋士们日夜谋划,一幅宏伟的统一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杨业虎目含威,凝视着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决然下令:

“袁术既灭,如今当继续征讨庐江的孙策,以图江南之地。”

张辽闻令,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抱拳请命:

“末将愿为先锋,率铁骑踏破庐江,为君侯立下头功!”

其身姿挺拔,气势如虹,仿佛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

杨业见张辽如此勇猛无畏,心中赞许,点头道:

“文远忠勇可嘉,若为先锋,必能挫敌锐气。”

郭嘉却在一旁轻轻摇着羽扇,缓声道:

“君侯,孙策据有庐江,兵精粮足,且其麾下将士皆效死力。”

“依嘉之见,不如先礼后兵。”

杨业微微一怔,旋即目光转向郭嘉,神色间带着一丝疑惑与好奇:

“奉孝此言何意?且细细道来。”

郭嘉上前一步,从容道:

“孙策虽年少英雄,但亦知大势。”

“我方可先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劝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若其能降,则可免干戈之苦,江南之地亦可传檄而定。此乃上策。”

许褚浓眉紧皱,瓮声瓮气地反驳道:

“奉孝莫要天真,孙策那小子野心勃勃,怎会轻易投降?俺看还是直接打过去来得痛快!”

郭嘉微微一笑,并不在意许褚的质疑,继续道:

“仲康勿急,庐江郡守陆康,与袁术、孙策皆有嫌隙。”

“陆康为人刚正,在庐江颇有威望。”

“我等可暗中拉拢陆康,许以重利,使其与孙策对抗。”

“如此一来,孙策腹背受敌,其降与不降,皆在我等掌控之中。”

杨业听后,抚掌大笑:

“奉孝此计甚妙!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既如此,便依奉孝之计行事。”

于是,杨业选派谋士辛毗前往庐江,面见孙策。

辛毗携带着杨业的亲笔书信,踏入庐江城中。

孙策闻得辛毗前来,心中已知其来意,遂于大堂之中召见。

辛毗见孙策器宇不凡,但神色间透着一股傲然,遂深施一礼,朗声道:

“孙将军,吾主杨业,久闻将军大名,如雷贯耳。”

“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君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欲平定四海,救万民于水火。”

“君侯观将军亦是英雄豪杰,不忍见兵戎相见,生灵涂炭,故特遣毗前来,愿与将军共商大业。”

“若将军肯归降,君侯必当厚待,将军仍可为汉室之臣,青史留名,岂不美哉?”

孙策高坐于厅堂之上,对面站着前来劝降的辛毗。

辛毗昂首挺胸,将劝降的来意与利害陈述一番后。

孙策剑眉紧锁,良久,沉声道:“我需要三天时间考虑。”

辛毗心中一喜,料想此事或有转机,当下便爽快答应:

“孙将军一言九鼎,辛毗静候佳音。”

言罢,便随着侍从退下。

孙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厅堂,只觉一阵心神怅惘。

他的目光落在厅外庭院那株苍劲的老松上,思绪却飘回到往昔。

自父亲孙坚起兵以来,孙氏一门便在乱世中艰难图存,凭借着热血与勇气,一步步在庐江扎下根基。

他曾无数次在心中立下壮志,要继承父亲遗志,称霸一方,让孙氏威名响彻天下。

可如今,杨业大军压境,庐江兵力衰微,面对如此劲敌,胜算几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