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81章 处决逆贼,权势再涨

长安城,金碧辉煌的宫殿内。

高高的穹顶,仿佛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与威严的皇权。

气氛肃穆得让人窒息,阳光透过彩色琉璃窗洒下,却无法驱散这凝重的氛围。

杨业身着庄重的官服,那精美的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芒。

他手捧圣旨,稳稳地立于大殿中央。

身姿挺拔如松,俨然汉室的坚定守护者。

群臣们噤若寒蝉,神色紧张地注视着杨业,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压着一块巨石。

即将宣读的圣旨,或许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杨业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宣读起圣旨:

“司徒赵谦,不思皇恩,谋逆犯上,罪不可赦。”

“今以谋逆罪,将其处决,以正国法。”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大殿内回荡,如同惊雷乍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公卿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与恐惧。

他们深知,谋逆之罪乃重罪,一旦定下,绝无转圜余地。

司徒赵谦曾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

回忆起赵谦往日的风光,众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但在国法面前,无人敢有丝毫怜悯。

杨业宣读完毕,眼神坚定地扫视着群臣。

那目光如利剑一般,仿佛在告诫众人,国法威严,不可触犯。

司空杨彪率先打破沉默,他沉声道:

“谋逆重罪,不可饶恕。”

太尉朱儁也紧接着附和道:

“赵谦当诛!”

他们的话语如同重锤,再次敲打着群臣的心灵。

满朝公卿,畏惧地望着杨业。

他们明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杨业手中的圣旨,不仅仅是对赵谦的审判,更是对所有人的警示。

在这个天下纷争不断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谨言慎行,忠诚于国家,遵守国法。

否则,赵谦的今日,或许就是他们的明日。

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气氛依旧肃穆。

刘协坐在皇位之上,身体瑟瑟发颤。

他面色苍白,声音虚弱地道:

“朕身体不适,请杨爱卿主持朝会。”

杨业微微抬眸,看向那懦弱的天子,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一如当初他仗义为蔡邕说话之时,天子却不为所动。

杨业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时的场景,自己为了正义挺身而出。

而天子却选择了沉默,任由不公之事发生。

如今,看着这软弱无能的天子,杨业心中充满了失望。

“这等庸才,居于皇位之上,是天下人的不幸。”杨业在心中暗暗叹息。

在这天下纷争不断的时代,一个懦弱的天子无法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他作为臣子,肯定得代为分忧。

杨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满,开始主持朝会。

他站在大殿中央,目光如炬,神色威严:

“即日起,侍中李儒为廷尉。”

群臣闻言,皆是一震。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惊讶与不安。

然而,在杨业的威严之下,无人敢提出异议。

群臣们只能战战兢兢,接受这一任命。

杨业眼神坚定,浑身散发着威严之气。

自他决心整顿朝堂以来,一系列果断的举措如雷霆之势展开。

杨彪和朱儁站在一旁,如今他们唯杨业马首是瞻。

曾经,他们或许也有自己的考量和主张。

但在这乱世之中,杨业的果敢和睿智让他们心悦诚服。

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致,听从杨业的指挥。

才有可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汉室寻得一丝生机。

杨业环顾四周,看着满朝文武那或敬畏、或期待的眼神。

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朝纲必须整顿,国家必须稳定。

杨业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道:

“如今乱世,朝廷当以法为本,以正视听。”

“凡有违法乱纪者,必严惩不贷。”

群臣默默点头,他们感受到了杨业的决心和力量。

在杨业的带领下,朝堂之上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秩序井然,人人自危而又充满希望。

……

长安坊市,气氛压抑而紧张。

重重禁军严阵以待,维持着秩序,铁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李儒面无表情,眼神中透露出冷酷与决绝。

他高声喝道:“司徒赵谦,辜负皇恩,起兵谋逆,斩!”

赵谦满脸悲愤,高呼:

“可怜老夫,一心为国。”

“苍天呐,你睁开眼睛看看吧!”

他的呼喊终究未能改变命运,随着一声令下,赵谦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地面。

接着,李儒又指向太常赵温,怒声道:

“太常赵温,辜负皇恩,起兵谋逆,斩!”

赵温悲愤交加,嘶喊道:

“老夫不甘心,老夫不甘心!”

同样,他也未能逃脱被斩首的命运。

“长水校尉常洽,勾结其婿谋逆,辜负皇恩,斩!”

常洽却显得格外从容,他似乎早已看淡生死,坦然赴死。

“左中郎将刘范,勾结公卿、诸侯,以下犯上,斩!”

刘范怒目圆睁,骂道:

“庸奴,我恨不得食汝肉寝汝皮!”

但也难逃一死,人头瞬间落地。

李儒毫不留情,继续历数逆贼罪证。

又将治书御史刘诞、侍中马宇、故凉州刺史种邵、中郎将杜禀一一斩杀。

鲜血在坊市中流淌,触目惊心。

百姓们惊恐震颤,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场面。

在这动荡的时局下,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长安。

朝廷公卿的命运,尚且如草芥般脆弱,更何况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战火纷飞,政权更迭,生命在这动荡的时代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助。

唯一让百姓感到慰藉的是,杨业父子从未对百姓出手。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力量,维持着司隶的秩序。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他们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安宁。

杨业父子保举汉室江山,有功于国。

他们的忠诚和担当,让人们看到了在这乱世中仍有坚守正义之人。

父子二人的努力,为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儒将尸骸稍稍示众后,又按照杨业的指示,进行安葬。

这一举措,勉强给了公卿们一个慰藉。

收捡安葬的举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也体现了一丝人性的关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