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44章 老朱又吐血了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44章 老朱又吐血了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随着大明和南明弘光朝的覆灭,大明王朝的龙子龙孙们终于真切地体验到了亡国之痛。然而,这一切其实早有端倪。早在崇祯年间,那些奋起反抗的农民们已经将屠刀伸向了这些只会掠夺百姓有限生存资源、一事无成的蛀虫们。

当时,农民起义军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全国,他们对明朝的统治不满已久。而明朝的皇室贵族们却依然过着奢靡腐朽的生活,不断剥削百姓,使得民不聊生。面对这种情况,农民们忍无可忍,纷纷拿起武器,发动起义。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许多明朝的皇室成员成为了农民军的攻击目标。他们被视为国家的寄生虫,贪婪地吞噬着百姓的血汗。于是,农民军开始毫不留情地斩杀这些无用之人,以宣泄他们长期以来的愤恨。

第一个遭殃的是大明的凤阳祖陵。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一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一首从凤阳流传而出的莲花落,是乞丐们要饭时的快板唱词。

凤阳乃是明王朝的所谓“龙兴”之地,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经被定为“中都”。明太祖朱元璋的双亲皆埋葬于此地,这便是传说中的凤阳皇陵。朱元璋年少时家境贫寒,其父母离世之时,只能草率下葬。当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却在凤阳大兴土木,不仅将其父母的陵墓修建得金碧辉煌,更建造了许多与京城相仿的宏伟宫殿。

明朝初建,此地一直有重兵驻守,设立了中都留守司,下辖八个卫和一个千户所,并驻扎着所谓的班军、高墙军、操军以及护陵新军等军队。此外,这里还有一名巡抚和一名镇守太监。

或许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都未曾料到,他耗费巨资精心打造的凤阳皇陵,历经两百余年的辉煌之后,竟会遭到一群如他当年一般的农民起义军的破坏。

崇祯八年(公元 1635年),明末起义军在荥阳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分工大会。这次会议聚集了几十家农民军,他们共同商讨并确定了各自的任务。然而,与其说这是任务分配,倒不如说是势力范围的划分更为贴切。

在这些农民军中,高迎祥和张献忠的联军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决定向东南方向挺进,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目标即明朝的中都凤阳,也就是朱元璋的故乡。

高张两部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密县、上蔡、汝宁等地。随后,他们兵分两路,展开了对凤阳的进攻。一路由高迎祥亲自率领,从新蔡、寿州直奔凤阳;而另一路则由高迎祥部将李自成和张献忠率领,向东直取颍州,并计划从颍州继续向东攻打凤阳。

在这场战斗中,李自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精心挑选了300名精明强干的军士,让他们乔装打扮成商人、车夫、僧人、道士等各种身份。这些人有的在凤阳投宿,有的在城中四处游走,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地获取了凤阳驻军的详细情报,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当李自成等农民军一步步向凤阳逼近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对朱明皇帝并没有特别的厚爱之情,他们内心深处对朝廷有着深深的怨恨。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农民军通风报讯,迫不及待地希望这些被压迫者能够早日赶来,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有一些送信的士兵,直接将自己的书信丢弃在路上,以此来表示他们愿意和农民起义军联合起来,共同攻打凤阳这个象征着皇权的地方。

而就在崇祯八年的元宵节这一天,凤阳的老百姓也像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一样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时,农民军却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天清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给了农民军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凤阳,仿佛从天而降一般。凤阳的守军丝毫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大队人马如潮水般越城而入,城中的驻守官员们要么被杀,要么投降,而守兵们则绝大部分选择了不战而降。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毫不留情地焚烧了皇陵享殿以及朱元璋曾出家当过和尚的龙兴寺。李自成更是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毁掉所谓的“凤阳高墙”,并且还挖掘了皇陵的墓葬,仿佛是想要借此挖掉“龙兴”的风水。

农民军在凤阳尽情发泄着对明朝皇帝的深仇大恨,他们不仅肆意焚烧宫殿建筑,还烧毁了陵区内的三十余万株松树。熊熊烈火连续燃烧数日,光芒照亮了方圆百里之地,同时也无情地吞噬了明宗室的一些成员,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

******

“朕的祖坟啊!”朱元璋再也支撑不住,又是一口鲜血喷涌而出,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整个洪武朝十四年已经多少懂点事儿的皇子们都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在了冰冷的殿前石板上,有些甚至忍不住哭出声来,虽然他们的爷爷奶奶,他们连见过的机会都没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哭啊。

至于那些文武大臣们更是不知道如何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个个面色凝重,心如乱麻。包括李善长在内都同样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心中充满了对朱元璋的担忧和同情。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深吸一口气,强撑着站起来,身体微微摇晃着,声音颤抖着说道:“朕绝不容此等忤逆之事发生!传朕旨意……”话未说完,他再次喷出一口鲜血,身体摇晃得更厉害了,最终昏倒在地。

朝堂上顿时一片混乱,太医们急忙上前救治。马皇后还有太子朱标哭喊着父皇,大臣们则忧心忡忡,担心大明的未来。李善长焦急地看着朱元璋,心中暗暗祈祷他能平安无事。

在这混乱的时刻,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到了极点。朱元璋的病情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而这个意外的事件也让整个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

“朕……”万历皇帝面色苍白如纸,嘴唇微微颤抖着,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来表达此刻内心的复杂情绪。论起凤阳祖陵被毁一事,最大的责任人无疑是自己的孙子——崇祯皇帝朱由检。然而,追根溯源,这一切的根源却在自己身上。

此时此刻,他已无暇顾及那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不足一年便被生擒活捉的悲惨结局,脑海中充斥着一个念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引发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他深知,自从天幕出现后,一直备受冷落和打压的东林党必定会抓住这次机会兴风作浪、大做文章。

反倒是最大的当事人,才只有八岁的朱由检毫无反应,仿佛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这让人不禁感到诧异,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为何会表现出这般冷漠?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挫折,连亡国、上吊的场面都看到了,还有什么能够再打击到他的呢!又或者是因为他还太小,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情感和事件背后的意义。

除此之外,其他明宣宗、明孝宗明、武宗与嘉靖时空的皇帝、太子、大臣们再一次集体无语了,他们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有些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或者这只是一个玩笑,但更多的人则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而那些急于表现忠心的大臣们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纷纷跪地,有些大臣甚至磕头如捣蒜,似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皇上的忠诚和敬意。有些大臣甚至磕得额头鲜血淋漓,却仍然不肯停下来。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大臣,直接晕了过去......

【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国至崇祯帝自缢煤山,享国祚近三百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于各地,本意是若国家遇有危难,诸王可起兵勤王,拱卫朝廷。岂料燕王朱棣以藩王之身举兵靖难,夺取皇位,成为永乐大帝。由此,朱棣深知藩王拥兵自重之弊,虽仍分封诸王,但不再赐予他们兵权。

待到明末,农民起义军席卷大半中国,众多藩王无力抵抗,只得坐以待毙,惨死于农民军之手。且农民军诛杀藩王,往往牵连甚广,一杀便是一宗。时有言:“各王府及有宗禄者,诛锄殆尽”,“所遗者唯穷宗数百余人”。例如,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破汾州,仅两座郡王府便遭屠灭,宗室被杀者多达一千五百人。

明朝末年,明朝28位亲王,命运各不相同,比如那位被做成福?宴的朱常洵。然而,这并不是个例,还有许多其他亲王也遭遇了悲惨的命运。

这些亲王中的大部分人最终都死于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之手:

秦王:封地为西安府,始封祖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西安城,末代秦王朱存极被俘虏,最终死去。

楚王:封地为武昌府,始封祖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六子朱桢。明朝末年的楚王为朱华奎。当张献忠率领军队攻打湖广地区时,兵临武昌城下,俘虏了末代楚王朱华奎,并将其全家残忍地沉入江中,他的子嗣无一幸免。

蜀王:封地位于成都府,首任蜀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末代蜀王朱至澍,当张献忠率领大军攻陷成都时,这位末代蜀王和他的妃妾们选择了投井自尽,而整个蜀王府宗室成员也都被张献忠杀害。

代王:封地在大同府,其始封祖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代王(朱传?)在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入大同时,末代代王及其全族都惨遭杀害。

肃王:封地为兰州府,始封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末代肃王朱识鋐于崇祯十六年(1643 年)冬天,李自成攻破兰州城后被俘,其全宗族人皆被诛杀。

庆王:封地在银川府,始封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旃。末代庆王朱倬纮在崇祯十六年(1643 年)时被李自成俘虏,此后便下落不明。

岷王:封地武冈府,始封祖是明太祖的第十八子朱楩。末代岷王朱企崟。崇祯十六年(1643年),末代岷王朱企崟和全宗的人全部被张献忠杀害。

韩王:封地平凉府,始封祖是明太祖的第二十子朱松。末代韩王朱亶塉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被李自成军队俘虏后死去。

沈王:封地潞州府,始封祖是明太祖的第二十一子朱模。末代沈王朱迥洪在明末时,被李自成的大将刘芳亮攻城并掳走,其下落至今不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