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71章 刘泽清之死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71章 刘泽清之死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讲完金声桓,继续讲李成栋的起义之前,我们还得提一个南明降将刘泽清。

话说这江左四镇之中,高杰被人暗杀了,黄得功战死了,剩下两位主要将领刘泽清与刘良佐选择了投降。

而刘泽清与刘良佐又有所不同,此人乃是在宿迁一役遭遇惨败之后,迫于无奈才归降于清军。

当他投降之际,手中所剩兵马已然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多尔兖并未派遣他继续挥师南下进攻南明,而是将其兵权解除,将他留在京城供养起来,至此终结了他那几十年的征战生涯。

要说这多尔衮对待他倒也算颇为优厚,不仅好生安顿,竟然还赏赐给他两名侍女伺候他。

转眼便到了顺治五年八月,清廷更是授予他三等子爵之位。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爵位,刘泽清却是满心不满。想当年,他在南明时可是被封侯之人!如今这区区三等子爵怎能令他心满意足?心中的落差使得他终日郁郁寡欢,时常暗自嗟叹命运的无常和不公。

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五月,北京城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动荡的气息。此时,刘泽清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当他得知姜镶在大同起义的消息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与此同时,多尔兖率领着满八旗的诸位王爷匆匆奔赴山西,这一举动让刘泽清敏锐地察觉到时局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经过深思熟虑,刘泽清暗自断定:“如今的满清不懂得任用贤能之士,金声桓、李成栋、姜镶这些降将都被他们逼反了,如此下去,其国运必定难以长久!”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形成。

他秘密派遣自己的侄儿刘之干以及麾下的副将郑隆芳、姚文昌等人悄悄地前往南方,试图与南明政权取得联系。

然而,这次行程并不顺利。刘之干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却未能如愿见到永历帝朱由榔。相反,他们辗转来到了福建沿海地区,找到了当时已经逃亡至此且手中几乎没有一兵一卒的鲁监国朱以海。

尽管如此,刘之干等人还是向朱以海传达了来意,并带回了一句简单而又含糊不清的口信——“君王甚喜”。这句口信虽然简短,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却令人遐想连篇,也让刘泽清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期待和猜测。

刘泽清敏锐地察觉到当前局势乃是反清复明的绝佳契机,于是他迅速召集自己的心腹李化鲸前来商议要事。两人秘密相聚于北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展开行动。届时,刘泽清将率先在京城动手,而李化鲸等人则需在同一天起兵响应。

李化鲸领命回到曹州后,便开始积极筹备招募兵马,并悄悄地进行着一系列反清的前期准备工作。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廷河道总督杨方兴不知通过何种途径获知了这个消息。面对如此紧急情况,杨方兴心生一计——调虎离山之计。他奏请朝廷授予李化鲸衮州守备之职,并要求李化鲸单人匹马前往任职。

李化鲸深知此乃杨方兴的计谋,但形势所迫,已容不得他有太多选择。无奈之下,他只得被迫提前发动起义。七月间,李化鲸果断起事,他与周边的榆园等义军取得联系,并共同拥戴了一位由他们寻觅而来的明朝宗室朱洪基作为领袖,还以“天正”作为年号,发布了激昂慷慨的文檄,号召天下义士共举反清大旗。】

*******

“朱洪基?这算哪门子名字啊!就凭这个名字也配成为我大明皇室宗亲?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依朕看呐,与其叫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名号,倒不如直接唤作朱洪武来得更为响亮和具有号召力呢!”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微微仰起头,目光凝视着天幕上方那闪烁着光芒、显示出“朱洪基”三个大字的奇异景象。他那原本威严庄重的面庞此刻因为不满而皱起了眉头,嘴角更是流露出一丝不屑与嘲讽之意。

******

【在李化鲸的带领下,义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曹州、定陶、城武、东明等多个府县。一时间,山东钜野以及与曹州接壤的直隶大名府、河南归德府等地的老百姓也群情激奋,纷纷响应义军的号召,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之中。

清廷深知此事若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局面极有可能失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于是,当机立断地下令调集山东、河南、直隶这三省的官兵合力围剿。参与此次围剿行动的不仅有驻守在东昌府的梅勒章京赖恼,还有包括沂州总兵佟养量在内的整整五位总兵。一时间,大批清军如潮水般汹涌地涌进曹州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义军毫不畏惧,他们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奋起抵抗。然而,无奈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过大,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义军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而惨遭镇压。在此期间,清军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优势,接连收复了东明、定陶、城武等多个县城,并于八月初一成功将曹州团团围住。

李化鲸等人眼见局势对己方愈发不利,为避免全军覆没,决定出城与清军展开谈判。他们提出愿意交出明朝的宗室成员,希望以此作为条件,换取清军的退兵。但清廷对于他们的提议根本不予理会,依旧不依不饶地持续围攻曹州。

时间来到九月十五日,李化鲸等人再次冒险出城谈判,结果不出所料被清军扣留。随后,清军将他和所谓的“伪王”以及刘泽清的三个侄儿一同押解进京,等待进一步的处置。

话说那李化鲸一干人等,被如狼似虎的清兵紧紧看押着,一路风尘仆仆地被押解到了京城。他们即将与那刘泽清当面对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这刘泽清心中早已知晓此次密谋已然败露,但他却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乎,此人竟掩耳盗铃般地将那些能够证明其罪行的密信等重要证据付之一炬。待到对质之时,这刘泽清矢口否认自己曾参与过任何共谋约反之举,反而巧舌如簧地狡辩道:“诸位大人明鉴啊!那所谓的‘烧贼书’,实则乃是我在家中烧掉的明朝诰命而已。”

然而,事实岂能如此轻易被掩盖?原来,刘泽清家中有两名侍女,而这二人皆是多尔衮赏赐给他的。很明显,这两名侍女便是用来暗中监视刘泽清一举一动的眼线。

终于来到了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清廷的大臣们经过一番严密会审之后,认定刘泽清及其弟弟、侄儿还有李化鲸等人犯有谋反之大罪。最终,这些罪犯皆被五花大绑地押往市曹,处以最为残酷的凌迟之刑。

然而,刘泽清谋反一案存在诸多令人费解之处,致使当时众多人士对清廷所公布的案情持有怀疑态度。众人普遍认为,此案件十之**乃是一起冤假错案。其主要缘由在于,彼时多尔兖正率领大军驻扎于山西一带。即便只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他也必然要处置几个人以立威。

毕竟在那个动荡不安、局势复杂的年代里,权力的争夺与制衡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戏码。而刘泽清或许恰好成为了这场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被诬陷为谋反之徒,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但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那些深藏在历史尘埃背后的秘密才能给出答案了。】

*******

“恐怕李化鲸起义是千真万确的,但......”李善长眉头紧锁,暗自思忖着:“如此说来,那刘泽清岂不是当真被清廷所冤屈?这情形,竟与当年的韩信、胡.....有几分相似啊!”想到此处,他不禁轻轻摇了摇头。

此时的李善长身处于洪武十四年,距离洪武朝晚年那些惊心动魄的冤案尚有一段时日。然而,尽管朝中的功臣们尚未历经那般腥风血雨,但去年刚刚发生的胡惟庸案却依然历历在目。对于胡惟庸究竟有多冤枉,这世上恐怕再也无人能比李善长这位他的老上级更为了清楚的了。毕竟,他们曾一同在朝堂之上共事多年,彼此之间知根知底。如今看着局势发展至此,李善长心中自是感慨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