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74章 南明最后的风骨2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74章 南明最后的风骨2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张家玉,表字玄子,别号芷园,乃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东莞人士。在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 年)时,他凭借自身卓越才华,成功考取进士,并随后被改为庶吉士。此人在明清交替这一动荡时期,堪称是一位特立独行、出类拔萃且与众不同的非凡人物。

想当年,大顺农民军势如破竹地攻克了北京城,一时间风云变色。然而,就在众人或惶恐不安、或另寻出路之时,张家玉却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主动报名前去进谏。不仅如此,他还满怀赤诚地上呈给李自成两份重要文书——《陈情书》和《荐人才书》。

后来,李自成亲自召见了张家玉。令人惊叹的是,面对这位当时权倾天下的闯王,张家玉表现得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一种“宾而不臣”的姿态。只见他只是微微拱手作揖,行了一个长长的揖礼,但坚决不肯下跪参拜,表示自己绝不屈服于强权。

随着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张家玉也迅速返回家乡。不久之后,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张家玉却因为给李自成上了这两个奏章而不幸被捕押解到了南京。在这里,他被判定为有罪之臣,眼看就要面临严惩。但幸运的是,经过一些有权有势之人的极力辩解,张家玉最终得以获释。】

******

“张家玉虽然有降李自成的行为,但大节不亏!”那个东林老臣感觉自己就如同挨了一个响亮的大嘴巴,但仍然咬着牙继续说道,至少在他内心中想的是,李自成毕竟也是汉人,而满清则是异族,降李与降清两者不能同堂而论。

******

【等到隆武朝廷成立之后,张家玉因其出众才能受到重用,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没过多久,他又兼任管理吏、户、礼三科事务,可谓是位高权重。在此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抗击清军的战斗之中,并且积极主张招安大顺农民军的残余部队,希望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隆武朝廷终究还是覆灭了。无奈之下,张家玉只得再次回到故乡。然而此时,清兵已经攻占了广州,局势愈发危急。当地的清朝总督佟养甲久闻张家玉大名,对其才华颇为赏识,于是多次派遣使者手持书信前来劝降。但是,每一次都遭到了张家玉义正言辞地断然拒绝。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家玉毫不退缩,甚至自豪地宣称自己乃是“孔门高弟,太祖孤臣”。他坚定地表示:“身为堂堂七尺男儿,若能得志,则应当立下赫赫功勋;倘若不得志,那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名誉和气节!”这份浩然正气,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他神情坚毅地表明自己坚决要坚守抗击清军的志向,毅然决定蓄留头发而绝不剃头。他义正言辞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这是无法被强行剥夺的。我视我的头发如同珍宝一般珍惜,哪怕拔掉一根,就算有人用清朝天子之位来诱惑我,让我改变心意,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区区官职爵位,怎能动摇得了我的决心!”于是,他满腔热血地积极谋划着起义的各项事宜。

没过多久,他便给陈邦彦回复书信,共同约定一起发动起义行动,以此来牵制清军的兵力部署。终于,在三月四日这一天,他与举人韩如琰一同率领军队在东莞起事。他们成功地生擒了由清廷所任命的知县郑瞻,并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投降清军的士绅李觉斯的全部家产,用来犒赏义军将士们,同时向四面八方传递出讨贼檄文。

与此同时,他还向永历朝廷呈递表章,永历皇帝得知后,大为赞赏,随即晋升张家玉为兵部尚书,并委任其提督岭东地区的军事要务。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李成栋就率领大批清兵进行疯狂反扑。张家玉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家乡的士兵撤退至到滘,但仍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最终,到滘不幸沦陷敌手,凶残的清兵在城中大肆屠杀无辜百姓。张家玉的祖母、母亲、叔父、妻子以及妹妹等亲人皆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尽管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张家玉却并未气馁退缩,反而再次召集众多义士继续与清兵交锋作战。一直持续到五月底,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张家玉最终战败退回西乡。

六月,骄阳似火,大地仿佛被炙烤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就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陈子壮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毅然决然地“散尽家财”,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毫不保留地投入到招募义勇军的行动之中。很快,一支充满热血与斗志的队伍在南海之九江村落脚生根。

陈子壮深知,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对抗强大的清兵,于是他积极与张家玉、陈邦彦以及新会的王兴、高凉的崔良槚、潮阳的赖其肖等各路抗清武装取得联系,并互通声息。他们如同点点繁星,分散在广袤的大地上,但却都怀着同样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那就是抗击清兵,保卫家园。

在各方势力的紧密配合下,他们分别展开了一系列英勇无畏的出击行动。一时间,清兵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与此同时,李成栋率领着大批清兵向西进军,使得广州城的防守力量变得相对空虚起来。

陈子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他迅速会同陈邦彦,与曾经担任过指挥职务的杨可观、杨景晔以及知州梁若衡等人商议对策。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联合花山一带的三千名义军,悄悄潜入广州城内作为内应。一切安排就绪后,他们约定好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共同发起对广州城的进攻。届时,只要看到城内城外同时举起火光,便是总攻开始的信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计划即将实施的前两天,陈子壮派遣前往广州城打探情报的间谍不幸被清军抓获。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导致整个行动计划完全暴露在了敌人面前。得知消息后的总督佟养甲大惊失色,他急忙召回正在西进途中的李成栋大军,并当机立断地处死了杨可观、杨景晔等义士。可怜那三千名花山义军,尚未开战便已全部惨遭坑杀,原本精心策划的义军内线就这样被无情地切断了。

尽管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陈子壮并没有放弃。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一路奋勇前行,直至抵达五羊驿。但由于失去了内应的支持,加上清军早有防备,最终这场战斗还是以失败告终。

十四日凌晨时分,夜色如墨,万籁俱寂。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时刻,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悄然上演。陈子壮心怀壮志,再次集结了英勇无畏的舟师,准备对城池发起突袭。他们乘风破浪,向着目标疾驰而去。

然而,狡猾的清军早已有所防备,严阵以待。当义军的战船靠近城墙时,清军突然发动猛烈攻击,箭如雨下,火炮轰鸣。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义军的战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势,义军们奋勇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战舟纷纷被焚毁,队伍也随之溃败不堪。

陈子壮见势不妙,只得率领残部且战且退,最终退守到九江一带。这场激战让他遭受重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失去了自己心爱的长子——上庸。上庸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这无疑给陈子壮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打击。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捷报。原来,前御史麦而炫领导的义军成功攻破了高明县城,并派人前来迎接陈子壮以及前主事朱实莲一同前往守城。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众人心中的阴霾。

与此同时,张家玉在西乡遭遇兵败后,并没有气馁消沉,反而愈挫愈勇。他迅速重整旗鼓,联合姚金之、陈谷子、罗同天等人所率领的三千义军,士气高昂地继续征战。这支联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收复了龙门、博罗、连平、长宁等诸多城镇。他们的胜利声震四方,声势再度大振。

紧接着,张家玉乘胜追击,挥军进攻惠州。经过一番激烈厮杀,终于攻克了归善。然而,他深知兵源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于是立即返回龙门招募新兵。自幼就喜好击剑、行侠仗义的张家玉,结交了众多山林水泽中的豪杰之士。正因如此,他每到一处都能得到民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够迅速崛起。仅仅十天时间,他便成功募集到一万名士兵。

实力大增的张家玉将这些新兵分为龙、虎、犀、象四个兵营,进行严格训练。随后,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增城。增城之战异常激烈,双方杀得天昏地暗。但张家玉指挥有方,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攻占了增城。至此,张家玉的军队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广州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率领军队返回广州城的李成栋心中十分清楚,此次战略布局对于广州而言,最大的威胁莫过于盘踞在清远等地区的陈邦彦。当初陈邦彦进攻广州失利以后,便迅速带领士兵与其他义军会师,并成功攻占了三水、胥江、新宁以及新会等地。到了九月的时候,更是一举攻克清远,由此形成了张家玉在广州东部,而陈邦彦则在广州西部的局势。

佟养甲和李成栋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一致认为:“陈邦彦占据着上游地带,其水军行动迅猛,如果我们的大军向东出击,他必定不会放过广州防守空虚这个绝佳机会,而且极有可能会联合西边的越军一同来袭。”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最终决定率先征讨陈邦彦。

就这样,一场场激烈无比的水战先后在江门和胥江两地拉开帷幕。陈邦彦抗击清兵的决心异常坚决,自从起兵以来,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夜晚也只是合衣小憩片刻从不睡在床上,始终与手下的士卒们同甘共苦。正因如此,他麾下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即便面临再艰难的处境,也没有丝毫想要叛变投敌的念头。众多义士们与清军展开了生死较量般的海上激战。

最终因为敌众我寡,陈邦彦退守清远十多天。损失惨重,精锐部队都没了,外面也没有援兵。城最终还是被攻破了。在城陷落之前,他在墙壁上题诗:“无拳无勇,何饷何兵。联络山海,喋血会城。天命不佑,祸患是撄,千秋而下,鉴此孤贞!”(没拳头没勇气,没粮饷没士兵。联络山海,血战会城。老天不保佑,灾祸自己找上门,千秋万代之后,以此证明我的忠贞!)

他忠贞不渝,足以贯穿日月,他为了永历帝的安全,不惜用生命顽强抵抗,来牵制清军。他被俘后,拒绝治疗伤口、拒绝吃东西。在狱中五天,慷慨激昂地赋诗。他临死之前的绝命词是:“天造兮多艰,臣在江之浒。书生且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厓山多忠魂,前后照千古。”(老天制造的困难太多啦,我在江边。书生也能谈论兵法,只是时机不对啊。我死后会怎么样呢,我独自受苦。厓山有很多忠臣的魂魄,前后照耀千古。)

他在就义之前,挂念的仍然是永历皇帝的安危。他遭受了最残忍的磔刑,壮烈牺牲。当时是九月二十八日,正好是永历帝安全逃回广西的时候。

陈邦彦的威胁消除后,清军就全力攻打张家玉。十月,李成栋增兵增城。初四双方在水上展开大战,由于临战的时候张家玉军中,指挥信号出错,军队大乱导致战败。身中九箭的张家玉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拒绝了将领们“想背着他逃走”的行动。

他乐观地对手下人说:“好男儿走天下,哪能不遇点大麻烦,事已至此,还犹豫啥呢,大不了跟敌人拼了!”然后一咬牙一跺脚就站了起来,挨个给诸位将领行礼,自己跳进野塘里寻死。这一年他 33 岁。

当陈邦彦、张家玉先后为国捐躯的时候,陈子壮又接连出兵攻打新会、新兴,可惜都没成功。最后只能退守高明,拼死抵抗。二十九日一大早,敌人挖地道攻城,城被攻破了。陈子壮突围到南海九江村,被抓住了。戴着镣铐被送到广州。

佟养甲对他说:“我和你是年间,何必造反呢?”陈子壮一脸正气地说:“你知道年间是怎么来的吗?年家的是同朝为官的情谊,你背叛了朝廷,却说是我造反,我可是大明的臣子,怎么会跟你是年家呢!”于是在十一月六日在广州英勇就义了。

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的努力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不屈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敬仰,他们是南明最后的“风骨”,是汉人不屈的“精神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