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黄帝内经百姓版 > 第17章 (12)从脉象看身体虚实与疾病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洪大这一体征,确实与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息息相关。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阴精不足而阳有余”这一表述。在这里,“阴精”通常指的是体内的精微物质,如血液、津液等,它们具有滋养、濡润、宁静等作用;而“阳”则代表着机体的功能活动,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的特性。

当阴精不足时,意味着体内的滋养物质减少,无法充分制约阳气的亢进,从而导致阳气相对有余,即“阳有余”。这种情况下,阳气失去了阴精的制约,便会过度活跃,产生热邪,进而引发一系列热病症状,中医称之为“热中之病”。

脉象洪大,正是这种阴阳失衡在体表的一种反映。洪大脉的特点是脉体宽大,搏动有力,来势汹涌,如波涛汹涌般汹涌澎湃,这反映出体内阳气旺盛、气血充盈的状态。然而,这种充盈并非健康状态下的充盈,而是由于阴精不足,阳气失去制约而过度亢进的结果。

因此,对于脉象洪大的患者,中医在治疗上通常会采用滋阴清热、调和阴阳的方法,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热病症状,恢复健康。

脉象来时急疾而去时徐缓,这是由于上部实而下部虚,气逆于上,多好发为癫仆一类的疾病。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这是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多好发为疠风之病。患这种病的原因,是因为阳气虚而失去扞卫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气而发病。

“有两手脉均见沉细数的,沉细为肾之脉体,数为热,故发为少阴之阳厥”。这句话描述的是,当两手脉象均表现为沉、细、数时,通常意味着肾脏的病理状态。沉脉表示病邪在里,细脉则多表示血虚或阴虚,数脉则与热邪相关。因此,当这三种脉象同时出现时,往往提示着少阴经的阳厥病,即由于肾脏阴阳失衡,阳气上逆而导致的眩晕、四肢厥冷等症状。

“如见脉沉细数散,为阴血亏损,多发为阴虚阳亢之虚劳寒热病”,正是对脉象与病症之间深刻联系的精准描述。

我们来逐一解析这四种脉象:沉脉,指的是脉象深沉,按之始觉,通常表示病邪在里,正气不足;细脉,则是指脉象细如线,应指明显,多表示血虚或阴虚;数脉,即脉象跳动较快,通常与热邪相关,也可能表示体内正气与病邪斗争激烈;而散脉,则如同散落的珠子,按之无根,浮散不收,往往预示着正气耗散,病情危重。

当这四种脉象同时出现时,即脉沉、细、数、散并见,便意味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严峻。阴血严重亏损,阴虚无法制约阳亢,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虚劳寒热病症。这些病症通常表现为低热缠绵、盗汗不止、乏力倦怠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这种脉象与病症的对应关系,可能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阴血亏损、阴虚阳亢,可能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调节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

“脉浮而散,好发为眩晕仆倒之病”。这句话描述的是浮散脉与眩晕仆倒病症的关系。浮脉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散脉则表示正气耗散。当脉浮而散时,往往意味着正气虚弱,无法固摄气血,容易出现眩晕、仆倒等症状。

“凡见浮脉而不躁急,其病在阳分,则出现发热的症状,病在足三阴经;如浮而躁急的,则病在手三阳经”。这句话总结了浮脉与病位、病性的关系。当浮脉不躁急时,通常表示病邪在阳分(即体表或脏腑的阳面),容易出现发热等症状,且病位多在足三阴经。而当浮脉躁急时,则表示病邪在手三阳经,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凡见细脉而沉,其病在阴分,发为骨节疼痛,病在手三阴经;如果脉细沉而静,其病在足三阴经”,以及“发现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是病在阳分,为阳热郁滞的脉象,可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这两段话便是对脉象与病症关系的深刻阐述。

我们来看“细脉而沉”的情况。细脉通常表示血虚或阴虚,沉脉则表示病邪在里,正气不足。当两者同时出现时,往往意味着病邪已经深入阴分,即人体的内部或脏腑的阴面。此时,如果病邪侵袭到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就可能出现骨节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手三阴经与上肢、胸胁等部位有密切联系,病邪侵袭这些经络时,容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

而如果脉细沉而静,即脉象除了细沉之外,还表现出一种平静、无波动的状态,那么病位就可能在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阴经与下肢、腹部等部位有密切关系,病邪侵袭这些经络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多样,但通常与脾、肾、肝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接下来,我们再看“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数脉通常表示热邪存在或正气与病邪斗争激烈,而脉象中出现一次歇止,则称为促脉,是阳热郁滞、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当这种脉象出现时,往往意味着病邪在阳分,即人体的外部或脏腑的阳面。此时,如果病邪影响到肠道等消化器官,就可能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等症状。这是因为阳热郁滞、气血不畅容易影响到肠道的传导功能,导致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的发生。

诊察到各种有病的脉象而切按时,如见涩脉是阳气有余则多汗而身寒,阴气阳气均有余,则无汗而身寒。按脉浮取不见,沉取则脉沉迟不浮,是病在内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积聚病。按脉沉取不显,浮取则脉浮数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内,当有深发热之症。

凡诊脉推求于上部,只见于上部,下部脉弱的,这是上实下虚,故出现腰足清冷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下部,只见于下部,而上部脉弱的,这是上虚下实,故出现头项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脉气少的,是生阳之气不足,故可以出现腰脊疼痛及身体痹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