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71章 邯郸风云:赵国复起(一)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71章 邯郸风云:赵国复起(一)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邯郸城,往昔那繁华喧嚣、车水马龙的赵国都城,如今仿若沦为一座阴森修罗场。

城破的硝烟仿若一层驱不散的厚重阴霾,沉甸甸地笼罩着每一寸街巷。

刺鼻的烟火味与血腥气息相互交织,肆意弥漫于残垣断壁间。

久久不散,似是要将这场战争的惨烈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之上,成为抹不去的伤痛印记。

联军士卒们,历经连番鏖战,此刻仿若被抽去了浑身筋骨,精气神皆已损耗殆尽。

有的瘫坐在断砖碎瓦上,满身血污与尘土,眼神空洞而迷茫,望着眼前这满目疮痍之景,沉浸在战争余悸中难以自拔,仿若灵魂都被这场残酷战事抽离。

有的麻木地穿梭于尸首和战利品之间,机械地清点着。

每翻动一具冰冷躯体、拾起一件残破兵刃,都似在无声诉说这场胜负代价惨痛至极的战事,那动作里满是战争带来的疲惫与无奈。

秦王赢高,这位承继先辈壮志、一心欲横扫**的霸主,此刻正站在邯郸宫那荒芜破败的废墟之上,身影冷峻、孤高,恰似一尊威严俯瞰苍生的雕塑。

目光扫过这片往昔金碧辉煌、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的土地,心底五味杂陈。虽说此番赵国已在秦军铁蹄下沦陷。

可秦军亦是付出了惨重代价,各营呈上来的伤亡簿册,那一串串冰冷数字,宛如一把把锋利且淬毒的利刃。

直直刺向他那颗骄傲且坚毅的心,让他也不得不暂且收敛锋芒,皱眉沉思接下来的布局,思量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稳占先手,继续铺就那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

燕国与楚国,战后营帐内外同样一片忙乱嘈杂之景。

伤兵们相互搀扶,拖着伤残躯体艰难挪往军医营帐,沿途痛苦呻吟声此起彼伏。

其余士卒匆忙收拾散落四处的兵器甲胄,盘点所剩不多的粮草辎重,试图从战后狼藉里拼凑出再战的底气,眼神中既有战后的疲态,又有对未来局势的隐忧。

只是,两国将士目光偶然交汇时,那瞬间闪烁的并非齐心抗敌的热忱,而是暗藏于眼底、如幽潭暗流般的猜忌与较劲。

只是碍于当下局势,暂且被深埋于表面那看似融洽的合作之下,犹如休眠火山,稍有星火。

便可能爆发出汹涌烈焰,将这脆弱的联合态势焚烧殆尽。

苏烈,肩负联军后勤调度重任,此刻仿若在惊涛骇浪中艰难掌舵的船夫,拖着沉重如灌铅的步伐,穿行在废墟街巷,神色凝重地监督粮草分发。

他深知,此刻胜负未定、局势飘摇,粮草若有差池,士卒饥馁,联军必会军心大乱、再生祸端,那便是自毁长城、万劫不复。

在这乱世战局里,粮草就是维系联军存续、支撑作战行动的生命线,一丝一毫都容不得马虎。

行至一处街角,一阵尖锐争吵声突兀传来,他循声望去,只见几个燕国士卒与楚国士卒面红耳赤、争执不下。

凑近一听,缘由竟只是争抢一处相较完好的民居,想用作暂避之所,躲开这弥漫城中的肃杀寒意。

苏烈见状,赶忙疾步上前,面色冷峻、声若洪钟:“都住手!如今赵国才败,局势恰似风雨中危舟,飘摇难定,我们若因这等琐事自乱阵脚,拿什么应对接下来波谲云诡的变局?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稳固根基,而非内讧!”

众人被他气势震慑,虽满心不甘,也只能嘟囔着,在他注视下悻悻散开。苏烈望着他们背影。

暗叹之余,深知这微小冲突恰是联军内部矛盾重燃的火星,若不及时疏导管控,迟早燎原,将联军阵营烧得片甲不留,让此前诸多努力与牺牲付诸东流。

在邯郸城另一侧,赵王赵迁被囚于联军临时搭建的牢营之中,往昔象征尊贵身份的华服如今破旧不堪、污渍斑斑,发丝凌乱,形容颇为狼狈。

可即便身处绝境,他脊梁依旧挺直,昂首挺胸,宛如遭狂风骤雨却根基不倒的苍松,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愤恨,恰似两簇幽火,紧盯牢营外动静,那骨子里的倔强不屈,彰显着未灭的复国执念,仿若在黑暗囚牢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重燃赵国烽火的时机。

秦王政终按捺不住,亲临牢营,站在栅栏外,神色复杂打量赵王,良久,开口问道:“赵王,你赵国已覆,可曾后悔与我大秦为敌?”

赵王先是一愣,随即仰天冷笑,笑声在牢营回荡,透着几分凄厉豪迈:“哼,秦国以霸道行世,恃强凌弱,今日胜我,不过倚仗兵力,仿若强盗!但天道轮回,他日必遭反噬,你且等着!”

秦王脸色一沉,仿若被戳中痛处,冷哼一声,拂袖而去,脚步间隐有慌乱。回营后,独坐案前,手指轻叩桌面,对这硬骨头赵王多了几分忌惮,反复权衡是该杀之以绝后患。

还是留作制衡他国的筹码,于这复杂棋局谋长远利益,每一次叩击桌面都似是在权衡利弊的内心节奏。

燕**营内,燕王姬喜满脸愁容,与老将钟离恪相对而坐,商议归程之事。燕王眉头紧锁,焦虑无奈溢于言表:“老将军,此番伐赵,我燕收获寥寥,还折损诸多将士,眼下秦国势大,楚国亦不可小觑,我燕国夹在中间,恰似夹缝蝼蚁,往后如何在秦楚间立足?老将军可有良策?”

钟离恪手捻胡须,闭目沉思片刻后睁眼,沉稳而言:“陛下,如今秦国如日中天,楚国底蕴深厚,燕国当务之急是暂避锋芒,速回整顿军备、强化实力,派能言善辩之士与周边小国修好结盟,互市通商、积草屯粮,以待时局变化。且邯郸新定,秦国定会重兵布局监管,我们不妨主动请缨助其维持治安,一来探听虚实,二来或能分一杯羹,寻得生机。”

燕王眼睛一亮,连声称是,传令准备拔营,似是在黯淡局势中寻到一丝曙光,急于抓住这可能的生机。

恰此时,营帐外喧哗声起,燕王皱眉命人查看,原是秦军押解一群赵国俘虏路过。

燕王目光扫过,见俘虏虽衣衫褴褛、神色萎靡,却多身形矫健、目光坚毅,心头一动,侧身对钟离恪道:“老将军,这些赵国子民皆可用,若带回燕国训练成军,可为我所用,壮大燕军,此乃天赐良机。”

钟离恪却神色凝重摇头:“陛下,此举万万不妥。秦国刚得胜,警惕性高,不会允准,强行掳掠还会加深与秦嫌隙,招来灾祸,望陛下收回成命。”

燕王长叹,满心不甘也只能作罢,那无奈长叹里满是错失机会的遗憾与对燕国处境艰难的喟叹。

此时,牢营中赵王听闻燕国讨好秦国、妄图掳掠俘虏之举,仰天大笑:“可笑燕王鼠目寸光,以为秦国长盛不衰,今日卖我赵国求荣,他日必被秦国弃如敝履!”

这话传入秦王耳中,秦王本就不满燕国行径,此刻更是冷哼:“赵王嘴硬,不过所言有理,燕国不足惧,也不能让其得逞。”

当即下令不许燕国参与邯郸事务,削减其战利品份额。

燕王得知后,大惊失色、懊悔不迭,联军内部矛盾也因这事被激化,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明争暗斗。

一场新风暴悄然酝酿,似是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楚国将领项梁,心思缜密、野心勃勃,眼见燕、赵、秦三国矛盾加剧,恰似渔人见鱼入网,暗喜不已,敏锐察觉这是楚国崛起良机,遂秘密遣心腹,乔装改扮赴各**营游说。

他寻到燕国钟离恪,屏退左右,恳切而言:“老将军,燕国依附秦国实乃与虎谋皮,秦王待燕刻薄,肆意削减、排挤,心性凉薄、毫无诚信。楚国与燕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天然盟友,愿携手共抗暴秦,老将军意下如何?”

钟离恪本就对秦不满,听此劝心动,告知燕王。

燕王犹豫再三,权衡后终敌不过对秦报复的恐惧与楚“橄榄枝”诱惑,决定与楚暗中往来,互通消息谋抗秦策,似是在大国夹缝中寻到新出路,试图打破困局。

另一边,项梁又遣能士潜入赵国残余势力潜藏处,对心怀复国之志的赵军旧部煽风点火:“诸位壮士,赵国虽兵败一时,但根基民心尚在!只要联合楚国,在楚支持下,复国有望,重拾荣耀、再铸辉煌绝非空谈!”

赵王赵迁虽身陷囹圄,积威仍在,旧部闻楚国表态,纷纷响应,暗中集结,伺机而动,愿为复国拼死一搏,仿若星星火种,悄然汇聚,只等燎原之势到来。

秦王赢高久经沙场、目光如炬,很快察觉各**营微妙变化,意识到楚国在背后捣鬼、妄图浑水摸鱼、扩张势力。可此刻各方势力已如脱缰野马。

暗流汹涌,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简单压制。

无奈之下,秦王强压怒火,决定先稳住阵脚,一方面加派人手严控赵国,防赵王与外界联络生变。

另一方面调兵遣将,紧盯燕楚联盟一举一动,寻破局之法,犹如棋局高手面对复杂乱局。

虽棘手却沉稳布局,试图找回掌控权。然局势渐脱掌控,如断了线的风筝在乱世狂风中飘摇。

风云变幻新篇章正徐徐拉开,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每一刻局势都似在悬念中变幻。

就在秦王忙于应对乱局时,齐国横插一杠,打破微妙平衡。

齐王田建眼见天下大乱,各国纷争似满池肥鱼,心生觊觎,琢磨趁机能称霸诸侯、重现威王、宣王辉煌。

于是派使者火急火燎赴楚国,谄媚且暗藏野心道:“楚王陛下,齐国愿出兵助楚攻秦,条件是战后瓜分秦地,你我携手掌乾坤,如何?”

项梁闻之大喜,仿若望见楚国称霸曙光,一拍即合,认为大事可期。

一边紧锣密鼓安排与齐国会师,一边加紧策反小国,编织抗秦大网困秦,似是要织就一张铺天盖地的棋局,将秦国困于其中。

秦王知晓齐国动向,雷霆震怒,朝堂之上仿若被激怒的雄狮,拍案而起:“好你个田建,竟敢趁火打劫、与楚贼勾结,妄图瓜分我大秦,孤绝不轻饶!”

盛怒之余,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困守愁城,遂启用老将王翦之子王贲。王贲自幼随父征战,耳濡目染,智勇双全,深得秦王信任。

秦王当机立断,命王贲率十万秦军精锐,星夜兼程突袭赵国旧部,欲以雷霆手段破楚“阴谋”,打乱联军节奏,重掌战局主动权,似是打出一记凌厉杀招,意图扭转乾坤。

王贲领命,行军快如闪电,所过之处烟尘滚滚、气势汹汹。赵国旧部因先前战事正休整补给,未料秦军来得如此迅猛,阵脚大乱,仓促应战。

好在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邯郸周遭地形烂熟于心,凭借山林沟壑、城垣废墟掩护,顽强抵抗,与秦军展开激烈周旋,似是困兽犹斗,凭借地利与秦军展开生死博弈。

与此同时,燕国和楚国察觉秦军异动,紧急商议对策,深知赵国存亡关乎自身,唇亡齿寒。

当下摒弃前嫌,出兵支援。一时间,通往邯郸官道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各**队如潮水汇聚,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

鲜血汩汩流淌、染红大地,战国乱世陷入混战。

各方杀得难解难分,胜负归属成谜,仿若命运的巨手将各国卷入一场血腥残酷、生死未卜的绞杀棋局之中。

燕国率先派出五千轻骑奔赴赵国旧部处,此皆燕军中精锐,身着轻便铠甲,胯下良驹神骏,擅长奇袭战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行动如风。

恰似一阵疾风骤雨般冲入战场,意图打乱秦军部署节奏。

楚国这边,项梁亲率三万楚军浩荡出发,楚军装备精良,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大阵严整。

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带着磅礴气势压境而来,似要凭借强军之威扭转战局。

王贲深知时间紧迫,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否则联军援军合围,秦军危矣。当下改变策略。

兵分三路,一路佯装主力正面强攻,锣鼓喧天、声势浩大,吸引赵军主力;另外两路似潜伏毒蛇。

借地形掩护绕到赵军后方两侧。

隐匿行踪,欲切断赵军退路,包饺子围歼。赵军全力抵御前方秦军狂攻,士卒咬牙拼死抵抗,刀枪碰撞声不绝于耳,不想后路遇袭,顿时乱作一团。

首尾难顾,仿若陷入绝境的困兽,挣扎于生死边缘。

此时,燕国轻骑恰似天降奇兵,风驰电掣冲入秦军阵营,长枪飞舞,左冲右突,凭高超骑术与凌厉攻势打乱秦军部署,为赵军争得喘息之机。

楚国大军随后汹涌而至,楚军大阵稳步推进,前排刀盾手紧密相连,抵御秦军箭矢,后排长枪兵伺机而动,每逢秦军反扑,长枪便如林般刺出,双方陷入苦战,喊杀声、嘶吼声、兵器碰撞声交织,震耳欲聋,鲜血染红大地。

战况惨烈至极,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与生命,成为残酷战争的无声见证。

而在秦宫之中,秦王紧急召集谋士商讨应对之策,众人围坐,面色凝重、愁眉不展。良久,一谋士起身,神色凝重却笃定献策:“陛下,楚军来势汹汹,然其命脉在粮草供应。若秘密派一支秦军截断楚军粮道,楚军必军心大乱,战局或可惊天逆转,我大秦便能反败为胜。”

秦王眼睛一亮,沉思后觉此计甚妙,当即采纳,悄然调兵遣将,选派得力将领率部星夜奔袭楚军粮道,欲从背后给楚军致命一击,扭转战局劣势。

似是在绝境中寻到破局关键,试图在乱局中力挽狂澜,重掌命运天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