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 第141章 “父皇,他们正在讲古代皇帝的故事呢,有趣得很。”

又过了些时日,在一次授课中,我对太子说道:“殿下,今日老臣给您讲讲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深知武将拥兵自重的危害,于是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太子疑惑地问道:“老师,那他这样做是对是错呢?”

我回答道:“殿下,此事有利有弊。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政权,但也使得宋朝在军事上相对薄弱。这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权衡利弊,不可顾此失彼。”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老师,我明白了。”

我接着说道:“再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他出身贫寒,却能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他在位期间,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垦荒,实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太子说道:“朱元璋能从平民成为皇帝,一定有非凡的才能和毅力。”

我说道:“殿下说得对,朱元璋坚韧不拔,善于用人,但他晚年也诛杀了不少功臣,这一点备受争议。”

太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老师,那作为帝王,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呢?”

我说道:“殿下,帝王要有容人之量,也要赏罚分明,不可被猜忌之心蒙蔽。”

看着太子沉思的模样,我接着说道:“殿下,咱们再来讲讲乾隆帝。乾隆帝在位前期,还算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可到了后期,他开始好大喜功,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国库空虚,百姓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太子皱着眉头说道:“老师,那他为何会有如此转变?”

我缓缓说道:“殿下,人在高位久了,容易被权力和虚荣蒙蔽双眼,忘却初心。所以,殿下您日后无论身处何位,都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太子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老师,我定会铭记在心。”

我微笑着继续说道:“那咱们再说说汉文帝刘恒。刘恒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太子眼睛一亮,说道:“老师,汉文帝真是一位贤德的君主。”

我说道:“殿下,汉文帝之所以能开创文景之治,就是因为他能够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关爱百姓。殿下您日后也要以身作则,为天下人做表率。”

太子坚定地说道:“老师,我一定会向这些明君学习,做一个好皇帝。”

太子突然眨了眨眼睛,好奇地问道:“老师,那这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呀?”

我微笑着回答道:“殿下,这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乃是秦始皇嬴政。他统一六国后,认为过往君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示他的尊崇,于是创造了‘皇帝’这个称号。”

太子好奇地追问:“那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呢?”

我耐心地解释道:“殿下,秦始皇嬴政善用人才,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手下有众多能臣良将,如王翦、李斯等。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谋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

太子若有所思地说:“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接着说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还修筑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但他也实施了一些暴政,比如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太子皱了皱眉头说道:“那秦始皇也不是完美的皇帝呀。”

我点头说道:“殿下,人无完人,皇帝亦是如此。但我们要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习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过错。”

太子认真地说道:“老师,我记住了。”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紧接着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禀报:“太子殿下,知府大人,建宁公主来了。”

话音未落,就见建宁公主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听说你们在这儿讲得热闹,本公主也来凑凑热闹。”

我和太子连忙起身行礼。

建宁公主一摆手,说道:“免了免了,你们继续讲,本公主听听。”

太子说道:“皇姐,我们正在讲古代皇帝的故事呢。”

建宁公主眼睛一亮,说道:“那正好,本公主也听听,长长见识。”

我接着说道:“那咱们接着说。汉高祖刘邦,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却能在秦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建宁公主插话道:“这刘邦是不是运气好呀?”

我微笑着回答:“公主,刘邦能成就帝业,可不单单是运气。他善于用人,懂得隐忍,且能顺应民心。”

建宁公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正说着,又有小太监高呼:“皇上驾到!”

众人赶忙跪地行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朗声道:“都平身吧!朕听闻此处热闹,特来瞧瞧。”

建宁公主笑着迎上去:“父皇,他们正在讲古代皇帝的故事呢,有趣得很。”

皇上饶有兴致地说道:“哦?那继续讲来,朕也听听。”

我心里一阵紧张,但还是定了定神,说道:“那臣接着讲。光武帝刘秀,他以柔道治国,偃武修文,励精图治,使得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皇上微微点头:“此乃明君所为。”

我接着说道:“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前期英明果断,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后期却沉迷享乐,宠信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皇上神色凝重:“这便是不能始终保持警醒的后果,当以为戒。”

众人皆点头称是。

我偷偷观察了一下皇上的神色,接着说道:“再说说唐宪宗李纯,他力图中兴,削平藩镇,任用贤良,改革弊政,使唐朝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局面。”

皇上微微眯起眼睛,说道:“此等作为,方显帝王之志。”

我又道:“周世宗柴荣,精明强干,致力于统一大业,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宏愿。”

皇上长叹一口气:“天不假年,实乃憾事。”

此时,建宁公主开口道:“父皇,听了这么多古代皇帝的故事,儿臣觉得当皇帝可真不容易。”

皇上看向公主,慈爱地说道:“吾儿,皇帝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自当兢兢业业,不可有半分懈怠。”

太子也说道:“父皇,儿臣定当以这些帝王为鉴,日后做一个明君。”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甚好,甚好。”

皇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那爱卿继续讲讲,也好让朕与孩子们多些思量。”

我微微躬身,说道:“那臣便接着说。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五次亲征蒙古,加强了明朝的边防;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上抚着胡须说道:“朱棣确有雄才大略。”

我接着说道:“还有清圣祖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抗击沙俄侵略,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

皇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康熙乃一代圣君,其功绩不可磨灭。”

建宁公主眨着眼睛说道:“父皇,这些皇帝都好厉害呀。”

皇上笑了笑,说道:“他们固然厉害,但也有不足之处。朕希望你们能从中学到治国之道,明白为君的责任。”

我赶忙说道:“皇上圣明,相信太子殿下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造福百姓。”

皇上看向太子,目光中满是期许:“吾儿,切不可辜负朕的期望。”

太子郑重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努力。”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