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49章 星辰之城

大汉与罗马 第149章 星辰之城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中亚这个地方地广而人稀,大多数部族都是从事游牧生活,牛羊不少,人并不多。

偏偏这地方,矿场多的数也数不清,石油就那么露天在大地上,无人在乎。

袁华作为矿业大学的高材生,跟着白马少年纵马山川,看到这么多矿山,看着那些原油,眼睛都火热了。

他让工业部门做出铁皮桶子,将黑色的液体黄金装进铁皮桶子,用大车运回不奴族的源启城,开始了伟大的石油分离实验。

开玩笑,石油蒸馏那玩意的原理图,他完全记得,现在他带着一群工匠在无人的荒地里,开始搭建加热器和小型蒸馏塔。

他其实就是负责画图,向所有工匠描述原理,然后让他们先做一个非常微型的钢铁蒸馏实验设备,要求很简单,先蒸馏一桶原油,看看能不能把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和各种油分离出来。

他现在最想要的其实是煤油,石蜡,润滑油和沥青。

第一个可以做煤油灯,第二个可以做防腐,第三个可以替代大量动物油做轴承润滑,最后一个可以用来铺路。

想想看,公元一百年,煤油灯,沥青马路,**不**?

结果,他十一月离开源启城,十二月就收到了一个礼物。

这群工匠还在制作实验设备,但他们居然利用石油可以燃烧的特性制作了一个石油灯!

对,直接烧石油的灯,用罗马工匠的制作的彩色玻璃片,加上不奴族的钢铁框架,里面装上一小桶石油,可以燃烧一个晚上,只是味道有的大。

但这玩意,燃烧的火焰很大,亮度不错,放在户外做照明,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袁华带着这个需要用马车运输的大石油灯,前往不奴族在山海城的广场。

他让人制作一个砖头底座,然后每天夜晚点燃这盏灯,给这个广场的夜晚带来冬日里的光明。

第二天,这个东西就成了新闻,广场上挤满了人,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居然不用加柴,可以燃烧整整一个夜晚,而且非常明亮。

刘玉和崔力也去看了,他们找到袁华,问他:“你造这个东西用来干嘛?”

袁华笑着说:“不是我造的,是源启城的工匠们造着玩的,有意思吗?”

刘玉笑着问:“这东西烧的是什么?”

袁华说:“地下的黑色油,草原上有很多。”

崔力对这东西很感兴趣,他说道:“我想在广场上多摆一些,冬日的夜晚它们显得明亮,温暖。另外,我自己也想买一个摆在院子里”

袁华笑了,说道:“我们自己就可以造,去源启城那边运一些石油回来就可以。”

刘玉的雄心更大,她问道:“是不是,只要有石油,这个灯可以一直燃烧下去?”

袁华点点头,说道:“当然”

刘玉对崔力说道:“我们来点亮山海城吧!让这座城市成为冬夜里的光明之城。”

崔力很惊讶,他问道:“那要造多少这种灯?”

袁华再旁边说道:“每一百米一盏灯应该就够了”

刘玉做出了决定,她说道:“这将是山海城送给所有城市居民的新年礼物,在这片山海之间,我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不夜之城。”

袁华和崔力看着刘玉,两个人都吃惊于这位女子的胸怀,她居然要照亮一座城市?

袁华点点头,说道:“说不定,这也是一个产品,我们先用山海城打个样板工程。”

他们拿出地图,计算了一下,好家伙,要制作至少四千三百盏石油灯,每个月要用掉三百桶石油。

袁华疑惑道看向二人问到:“值得吗?”

崔力和刘玉同时点头,说道:“值得!”

袁华不明白了,反问:“为啥啊?”

刘玉说:“文明的光。”

崔力说:“不奴人的骄傲。”

袁华把毛笔一扔,把心一横,说道:“开干!”

为了不奴人的骄傲,为了这冬夜里文明的光,我们干了!

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石油工业的大型项目产生了。

于是,石油被源源不断的送草原上被采集,送到源启城,又装船送往山海城。

慢慢的,这成了一个全新的职业,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加入其中。

江海,源启,希望和不屈,都知道了山海城的宏伟计划,他们都表示要制作自己的石油灯,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一个新的产业就此诞生。

十二月,石油蒸馏器开始工作,开始是一个小小的蒸馏塔,工匠们真的分流出了不同的油料,这些油料的特性各不相同,袁华要的东西开始出现。

工业部门也发现了价值,特别是煤油灯和润滑油,让他们欣喜若狂,这样可以减少食用油脂的大量消耗,获得的产量也远远高于动物油和植物油,这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不奴族的礼物。

在源启城用沥青,铺了一小段马路,简直也是神迹,马车走上去无比轻盈。而且沥青覆盖过的路面,不会再生长杂草,一切都是如此完美,简直就是马路的神级材料。

而军事部门也测试了石油弹,“热吻”变成了非常恐怖的武器,石油的燃烧是无解的存在,远比木炭要难处理的多,他们会附着物体的表面,根本无法熄灭。

这种武器是薄铁皮包裹着石油,外面是一层沁油的皮子,点燃皮子,然后抛射。轰击在物体表面,薄铁皮会碎裂,燃烧的皮子会点燃里面的石油,而泼洒开的石油会一直附着在物体的表面燃烧。

后来这种弹药,被直接用做成了圆球状厚瓷器,作用和薄铁皮差不多,但成本更低,可以大规模烧制。

里面的油料,也变成了煤油,简直丧心病狂。

原本他们还想用汽油,被袁华阻止了,那玩意燃烧太过剧烈,别把自己玩完了。

润滑油也开始送往仓库,送一批到各地驿站,开始挂牌销售,这东西比羊油和牛油便宜很多,供商队的马车队使用。

商人是非常敏锐的,一种新的油料出现,可以用于马车轴承,那么也可以用于门轴,用于任何机械活动部件,很多商人已经开始成桶的购买润滑油,除了在路途上使用,也准备带一些回去销售。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气温也开始不断地下降。这一变化使得原本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商路,如今也慢慢地冷清了下来。那些曾经频繁穿梭于道路之上的商队,此刻也渐渐地减少了它们的身影。

然而,仍有许多商队选择在这个时候停下他们匆忙的脚步,暂时驻留在不奴族所在的城市之中。这些商人们深知寒冬的威力,明白继续前行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危险。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耐心等待,等待着春天那温暖而和煦的阳光再次照耀大地,等待着冰雪消融、道路畅通无阻的时刻到来。

在不奴族广袤的土地上,每一座城市里的客栈都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景象。那些大大小小的客栈无一不是门庭若市,住客盈门。

有的客栈门口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他们或是背着沉甸甸的行囊,或是牵着马匹,焦急地等待着店家安排房间;有的则在大堂内与同伴谈笑风生,分享着各自旅途中的奇闻异事和惊险经历。

店内的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穿梭于人群之间,为客人端茶倒水、送菜送饭。而掌柜更是一刻也不得闲,既要招呼新到的客人,又要协调客房的分配,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尽管如此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因为这繁荣的生意让他们感到无比欣喜。

春节来临前的一天,客栈的老板通知所有商人,“明日,请各位晚上在广场集合,我们不奴族请各位一起吃饺子。”

他们前几日,已经把客人的名单送到城市管理机构,这是城市要求他们送达的,用来计算饺子的数量。

春节的山海城,寒风凛冽却也挡不住热闹的氛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广场上人声鼎沸,本地人与外地人齐聚一堂,共同迎接这特别的时刻。

广场中央,熊熊篝火燃烧起来,火光映照着一张张兴奋的脸庞。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热气腾腾的茶水在炉火上冒着热气,茶香四溢。大家一边喝茶,一边畅谈着各自的家乡趣事,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

酒香也在这热闹的场景中弥漫开来,山海城第一次热情地拿出自家酒坊酿造的美酒,与外地朋友一同分享。以前不奴族是不酿酒的,因为粮食不够。现在粮食够了,各个城市会少量酿酒和制作酒精。现在,各个城市的广场上,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是友情与喜悦的交响乐。而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饺子皮薄馅大,咬上一口,满是春节的味道。大家你一筷我一叉,吃得津津有味,仿佛这小小的饺子,承载着无尽的幸福与团圆。

吃完饺子,每个人还能去领两根羊肉串,广场上都是饺子和烤肉的香味。

当最后一口饺子下肚,人们纷纷起身,目光齐齐投向连接广场的各个街道。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篝火还在噼里啪啦地燃烧,仿佛在为即将上演的盛景奏响序曲。

随着一声鼓声想起,咚咚咚的鼓声里,数千盏石油灯逐一点亮。

刹那间,整个山海城被璀璨的灯火照亮,满目星光。灯光从街道的两旁洒下,从每一处角落蔓延开来,将这座城市装扮得绚丽多彩。

那些刚刚坐海船抵达码头的商人和海员们,此时无比震撼,他们虽然没吃到饺子,却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画卷。

远处的鼓声里,一朵朵星光,一点点绽放,就像一朵星光的花朵,在黑夜里慢慢绽开,何其壮丽!

山海城这一刻简直就像满城温暖的星光,无比美丽,无比迷人,让人震撼。

一位穿着裘皮的帕提亚商人,感慨道:“好一座星辰之城!”

连袁华看着灯火在鼓声中满满在城市里点亮,都感慨不已:“疑似银河落山海啊!”

刘玉也呢喃道:“何似人间?”

本地人和外地人一同陷入赞叹与骄傲之中。本地人自豪地向外地朋友介绍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讲述着石油灯背后的创新。而外地人则惊叹于这不夜之城的壮丽,他们一边感叹,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听这石油灯的购买渠道。各地商会的代表们更是摩拳擦掌,他们看到了商机,看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与活力。

在这满城灯火的映照下,人们的心紧紧相连。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热情。春节的山海城,因这篝火、这灯火、这饺子,这团圆,而变得更加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