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51章 黑海城

大汉与罗马 第151章 黑海城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匠人文明,在黑海之滨展示着无穷的威力。

罗马工匠在这里看到了无数的工具,简直都是神迹。

钢铁拼装的龙门吊,可以在钢轨上移动,用两头牛力驱动的动滑轮组,能一次性将上千斤的砖头送往十米的高墙之上。

水力的钢铁工坊,日夜不息,匠人们三班倒,出产着各种标准件,小到各种螺栓,大到十米长的钢轨锻造,日夜不停的产出。

到处都是四匹马或牛驱动的大型重载马车,每个工匠都有一套标准的工具箱。

各种小型油料鼓风熔炉,可以再现场熔炼钢铁进行钢铁溶接。

土地的耕作,远比罗马精细,鱼塘,水渠,沿着河流开挖出大型蓄水水库。甚至,不奴族人居然敢用钢筋和水泥混凝土封死峡谷出口。

然后沿着山坡建立风车阵列,只要有风的季节,它们就会从河流里日日夜夜逐级抬水,存进峡谷,成为巨大的水库,用于干旱季节的水力锻造和灌溉所用。

罗马工匠们,震惊的不止是这些工具和工业,更让他们震惊的是,不奴族的工匠数量。

在罗马,一个万人的城镇,工匠可能只有数百人。

但这一次在黑海城的工地,他们看到了上万工匠,陆陆续续,分工明确的投入城市建设的进程之中。

这些工匠有的是负责烧窑,他们沿着山坡建立起上百个巨大的砖窑,烟火从不熄灭。

有的负责建造钢铁熔炉,有的负责建造水力和风力作坊,有的负责建造伐木工坊,他们来的快,施工快,走的也快。

一个森林里的风力锯木厂,从他们进入到施工完成,只需要十三天。而第二个就只需要九天,因为伐木场的风力圆锯一旦开始咆哮,生产力惊人。

最神奇的是,这些风力机械还带有重力存储系统,经过简单的动力切换,当无人使用风力的时候,旋转的巨大风车会将一捆捆巨大的网兜砖块吊到高处。

这些巨大的砖块网兜,会在没有风力的时候,一个个缓慢下坠,通过钢铁轮组驱动圆锯工作。

这简直就是神的构思,如此精密而神奇,没有风力的情况下,锯木厂也能持续工作两天,简直不可思议。

分工明确的令人发指,在罗马一个工匠组,如果有一匹马车,那么喂马,为马匹准备草料,都需要自己完成。

在这里却有专门的人,每天将草料送到各个工地的马棚,然后还有人在马棚里收集马粪,保持每日的清洁。

这些马粪听说会做成肥料,用于种植,这闻所未闻。

钢铁在罗马是精贵的,可在这里却是建筑材料,他们用钢铁连接件,连接任何木头材料,快速搭建房屋和大型仓库。

在罗马无比昂贵的东西,在这里随意使用。一箱箱的铁钉和螺栓,就堆在仓库里,要用就填表领取。

在罗马,他们要修建一个大型砖木仓库需要三个月,而不奴族只需要二十五天,用的人手还要比他们少一半。

还有就是运输能力,这一点让罗马人更为惊奇,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去到山海城,上千里的遥远路途,四天就能抵达。

刚刚回来的人们,都在说那里的城市夜晚如同白昼,整个城市灯火通明,这在罗马任何城市都没有见过,哪怕是那些去过罗马城的海员,他们也没有见过。

有时候,他们不知道究竟谁是文明,谁是蛮族?

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罗马几乎在任何方面都落后于不奴族。

罗马人的骄傲,这一刻不再那么明亮。

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的竟然是数学!那些复杂到令人咋舌的计算问题,对于不奴族的工匠们以及那位白马少年来说,仿佛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只见他们运用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奇怪符号,还有一个被称作“算盘”的奇妙工具。

这个算盘简直就是一件神器啊!当那修长而灵活的手指在算珠间轻快地跳跃时,一串串准确无误的数字便迅速呈现在眼前。这神奇的景象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在遥远的罗马帝国,根本就不曾有过如此神奇的发明。人们只能依靠繁琐的纸笔运算来完成各种数学难题,哪能像这里一样轻松快捷呢?

这里的食物,也远远好于罗马,馒头,面条,米饭,肉食,小米粥,蔬菜,这里好像永远不缺乏粮食。

他们的海船的捕鱼,也非常具有规模,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巨大拖网,一次性就能运回数千斤的鱼获。

有专门的人负责,腌制这些肉食,海岸线上全是烘烤鱼干的香味。

房屋现在是每个家庭一间,但到了明年,不奴族说,他们的标准是每人一间,明年春天以后还会建造四倍的住宅,并从山顶水库延伸出管道,让水管进入每个城区。

同时,他们还在每个城区打井,为了应对枯水季节。井修的非常漂亮,下面覆盖烧过的沙砾,全部用青砖建造,上面还有一个轮轴,方便老人和女人们操作。同时水井的边缘还用木头修建围栏,防止小孩落入。

城市里修建了排水渠,道路是夯土覆盖矿渣,但听说修建完城墙以后,会用砖头覆盖路面,现在只是暂时使用。

不奴族现在的饮食是集体吃饭的,但是所有人要检查手是否干净,吃饭前每个人都要洗手和洗脸,不干净的人无法领到饭食。

有知识的罗马长者,叹息道:“不奴族比我们领先太多,罗马落后了!”

黑海城的城墙,在十一二月停工了,但十米高的城墙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半,这在罗马人看来也算奇迹。

罗马如果要修建一座四米高围墙的城市,没有三年是建立不起来的。

当然,罗马没有不奴族这么多的工具和马牛,罗马完全是依靠大量奴隶在进行大规模城市建造。

现在的罗马人的思维是混乱的,他们想念自己的家乡,却同时期待这座城市的崛起,心情无比复杂。

只有老人们无比清醒,他们对身边人说:“拥护不奴族吧!因为接下来如果罗马进军这里,不奴族如果输了,我们就会全部沦为奴隶!罗马不会因为我们曾经的身份而宽容。”

六万各个族群的人们,开始慢慢融入这个城市,在农田,在矿山,在工坊,在建筑工地,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这个城市,一天天在成长,按照不奴族的高层计划,明年七月,这座城市就会有产出,源源不断的产品将从这里走出工坊,进入黑海沿岸的市场。

阿兰人将不奴人的商品带去西部的边境,在那里卖给东哥特人,而东哥特人又将他们贩卖进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换取黄金和白银。

而日耳曼人也开始建立商队,送去更西面,那里的凯尔特人和高卢人会购买他们带来的商品,这些商品正在和罗马的商品一起在各个地区销售。

在大陆的北面,一条牵涉千百个部落的商路也在旷野和森林中慢慢成型。

每天,都有阿兰人从这里挑选商品出发,每一天也有阿兰人的商队抵达。

黑海城,慢慢成为西北部贸易的重要节点,开始串起欧洲大陆的贸易珍珠链,它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黑海城的船厂此时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繁忙至极的景象。里海各个造船厂向黑海派出了工匠,在本地也招募大量工人,总计三千的工人们在各个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艘艘崭新的海船逐渐成形,并准备下水试航。

现在黑海造船工业链,是整个不奴族城市里面最大的,只有他们的规模超过三千人。

就算山海城,再支援黑海城以后,他们的船厂工人也只有九百人左右,已经从峰值的一千六百人,下降到一半左右。

自进入十一月份以来,源源不断的木头被运进了烤干工厂。这些原木经过精心的烘烤处理后,变得干燥且坚固,为后续的造船工程提供了优质的材料。与此同时,钢铁厂里也是火花四溅,机器轰鸣。一批批用于建造船体的钢材不断产出,它们将成为海船坚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木蜡油厂也正式投入生产。这种特殊的涂料能够有效地保护木材不受海水侵蚀,延长海船的使用寿命。如今,整个造船产业链紧密配合,高效运转,使得造船进度大幅提升。

令人瞩目的是,每隔短短七天时间,便会有一艘排水量高达一百五十吨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如此惊人的速度不仅展现了黑海城船厂卓越的制造能力,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在航海领域的强大实力。

为了驾驭这些新造的海船,里海舰队特意调来了大批经验丰富的海员。他们带来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新船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同时,当地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海员,并组织开展严格的培训课程。许多年轻人怀揣着对大海的向往和梦想,踊跃报名参加,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员,为国家的海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批的三十条全是战舰,平时训练,在渔船有需要的时候,他们的六十吨货仓还充当渔船的货仓。

这种船只前后各有两台“热吻” ,拥有五十人的战斗队,这是不奴族在黑海的第一支战斗舰队。

袁华已经在准备冲破拜占庭海峡,冲进地中海,杀出直布罗陀海峡做准备。

南北美洲之旅,已经被排上了日程,袁华需要种子,那些粮食种子正在中美洲的土地里被美洲当地人种植。

第一次出访美洲的舰队,被安排在一一四年八月,这将是一支三十条船队组成的舰队。共分为三个战斗队,每五条四炮重火力战舰,携带五条双炮轻火力运输舰,构成一个战斗单元。每个战斗单元,各拥有五百名战斗人员。

他们将在中美洲建立起一个桥头堡基地,然后另外两只舰队将向南北美洲延伸出两个临时基地,用来在那里和当地人建立贸易体系。

黑海城,将是一切的关键!

三月,希耳用大车快速来回十次,带回来三万大汉的灾民,落户在伊犁城和四河草原。并在东都洛阳接受大汉的册封后,大汉向不奴族正式派遣了持节使臣,常驻伊犁城。

从现在起,和大汉的所有官方联络将可以通过持节使臣进行联络,他们就是大汉的外交官员。

从春节以后,袁华就跟着大车运输队出发前往黑海城,他将亲自参与黑海海军的训练。

一切都是为了粮食,民以食为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