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62章 巴统和直布罗陀

大汉与罗马 第162章 巴统和直布罗陀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公元一一四年九月二日,罗马皇帝图拉真,将最忠诚的将军哈德良派往黑海东岸的巴统城。

九月十五日,上午,在海船的海螺号声和罗马士兵潮水般的欢呼声中。

三十八岁的哈德良,身披铠甲,走下罗马海军的五列桨巨型战舰的踏板,他看着眼前的六个罗马军团长,面无表情的问道:“各个军团的粮草和辎重,是否已经准备好?”

为首的罗马军团长,右手握拳抚胸,低头道:“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已经全部准备好!”

哈德良未置可否,他翻身骑上罗马士兵牵来的战马,对着六个罗马军团长说道:“立刻通知下去,明日凌晨开拔。目标,第比利斯!”

同时,他转身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道:“让亚美尼亚的王,带领军队跟随我们的大军前进,这一次集中兵力,我们层层推进。”

一位罗马军团长,急忙问道:“可这样进军的速度太慢,我们可能很难按照皇帝陛下的要求,在今年十二月拿下埃里温城。”

哈德良看了看这位军团长,说道:“你不需要思考!你就是我的剑,我并不喜欢,一把会自己思考的剑。”

他策马向前,然后又转身,看着身后的六个军团长说道:“我会修书给皇帝陛下,你们只需要执行,这是我最后的解释?”

哈德良身材高大健壮,留着厚密的卷发,眼神犀利。他蓄有精心修剪的络腮胡,是第一位留胡须罗马将军。他极其喜爱希腊文化,他的胡须和头发风格带有明显的希腊化特征。

哈德良的幼年在“野兔之地”长大,那时的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到处都是野兔。那里的蛮族崇拜公牛,他在蛮族间长大,天生魁梧壮硕,能单挑野牛。

他作为图拉真的养子,跟随图拉真南征北战,重视军队建设,亲自视察军营,与士兵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极其受到罗马普通士兵的尊重和敬畏。

征服达契亚的战争中,他一直是罗马军团的前锋主官,作战风格稳重而泼辣,死于他治下密涅瓦军团的达契亚士兵超过五万。

罗马从现在起,将全面反攻帕提亚人占据的第比利斯和埃里温。

图拉真在哈德良出行之前,说道:“罗马的荣耀,从来都是来自于投矛和短剑,任何敢于与罗马为敌之人,皆亡于我罗马剑下。”

九月十五日,同一时刻。

袁华他们抵达了非洲西北角的丹吉尔城,在古罗马时期,丹吉尔(tangier)是非洲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非洲海岸,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雅典到直布罗陀海峡南面的丹吉尔城,是两千四百公里,而袁华他们绕道南路增加了五百公里,此次航程是两千九百公里。

他们现在的平均航速是18.5公里每小时,相当于十节航速。

每天平均能够航行220公里,从雅典到丹吉尔他们航行了十四天的时间。

丹吉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最初由腓尼基人建立,名为“丁吉斯”(tingis),意为“港口”。公元前140年,迦太基人占领此地,并将其更名为“丹吉尔”。公元前42年,罗马帝国吞并了这座城市,并将其设为自由港,使其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的丹吉尔城是罗马帝国毛里塔尼亚丁吉塔那省(tingitana)的首府,也是当时非洲西北部最大的城市。

它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非洲一侧,是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军事和贸易价值。

作为自由港,丹吉尔的贸易和商业非常发达,成为罗马帝国在非洲的重要经济中心。

随着引领船只,带领船队的进港。

不奴族众人,全部站在海船之上,了望这座非洲城市,它的建筑风格是如此多元,完美的融合了腓尼基、迦太基和罗马建筑文化,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象征。

迎接他们的港口商业官员,骄傲的说道:“欢迎你们,我的朋友,丹吉尔是自由之港,你们在这里的贸易将享受帝国税收的优惠。”

袁华好奇的问道:“什么是自由之港?”

官员乐呵呵的说道:“整个帝国只有三座自由港,分别是丹吉尔,马萨利亚(今法国马赛)和亚历山大港(位于埃及)。自由港是帝国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域,拥有贸易自由、税收优惠和行政自治,我们是帝国做繁盛的海港和贸易的天堂。”

袁华挺好奇,他再次通过翻译问道:“请问,丹吉尔的税率是多少?”

港口官员拍着胸口说道:“没有哪一座罗马的城市能有我们这么低的税率,普通商品低于5%,而奢侈品需要商谈。”

古塔吃惊了,小家伙拉了拉袁华的衣袖,小声说道:“那我们在雅典做生意不是亏钱了?”

袁华摸了摸古塔的脑袋,说道:“不完全是这样,这三个自由港其实都在罗马帝国的边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是不同的,商品最终的售价可能也会有不同。售价和税率之间,必然有着某种逻辑!你需要思考,为什么罗马会有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带来了什么好处,以及坏处?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虽然,袁华在引导古塔的思考,但就他本身而言,他是震撼的。

古罗马人在公元一百年,就已经开始建立经济特区了?

他们在商业领域里,思维之活跃,让袁华在内心里叹服不已。

在这里,袁华并不准备销售奢侈品,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里已经是罗马海权延伸的极限,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很快,就要离开罗马海军的势力范围。

这代表外面的海域,将充满危险,除了自然,还有人。根据罗马海员的信息,这个时代从不缺海盗!

其次,袁华他们这一次只是需要兑换一些生活物资和沿途消耗的粮食,以及一些修补船舶的材料。

所以,袁华他们只能先拿出了一些陶器和铁制工具进行销售,这些足够他们用来购买所需物资。

九月中旬,地中海的阳光依旧炽热,但海风已经带来了一丝初秋的凉爽。袁华带着一群不奴族人,行走在丹吉尔城的市场中。这座城市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角,见证了罗马、迦太基和腓尼基文明的交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神韵。

丹吉尔城的市场就在港口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牲畜的叫声和人群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袁华和不奴族人穿梭在狭窄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是风格各异的建筑:罗马式的拱门和柱廊、迦太基的石质建筑以及腓尼基人的彩色陶砖装饰,这些建筑风格的融合让这座城市显得格外迷人。

袁华的目光被一家位于海边的造船厂吸引。这是一家腓尼基人的造船厂,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在地中海地区享有盛名。造船厂的工人们忙碌着,他们大多是当地人,身着简单的亚麻布衣,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他们手中的工具简单而古老,但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熟练和专注。

造船厂里,摆放着几艘正在建造中的船只。这些船的龙骨坚固,船身修长,显然是为长途航行而设计的。袁华和不奴族人停下脚步,好奇地观察着造船的过程。一位年长的腓尼基工匠注意到了他们,他停下手中的活儿,用带有口音的拉丁语向他们介绍造船的工艺。

“尊敬的朋友,这些船是用高山之上的雪松木建造的,”他自豪地说,“这种木材既坚固又轻便,适合在海上航行。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年前就开始建造这样的船,它们航行在地中海的每一个角落。”

袁华被这位工匠的热情所感染,他仔细地观察着造船的每一个细节。他注意到,这些船的船头装饰着精美的木雕,通常是海神的形象,这或许是腓尼基人对海洋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方式。

不奴族的匠人们,对于制造,对于这些船只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和腓尼基人的工匠用手比划着,居然能够顺利的沟通和理解这些船只的构造和用途。袁华意识到,工业人本身可能有另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天生就能交流。

在造船厂的院子里,袁华和不奴族人停留了许久。他们与腓尼基工匠交流着,尽管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微笑,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热情和友善。

腓尼基人第一次知道了水密隔舱,而不奴族也第一次知道用不同的松木胶用于粘合和防腐。

以及腓尼基人用原始沥青和动物油脂,涂抹船只底部用来防止海洋生物的生长。

当太阳渐渐西沉,海面上洒满了金色的余晖。

在袁华和不奴族人离开造船厂的时候,他们和船厂签订了一份订单。

从明天起所有的三十三条海船,将被这个造船厂拖上码头,进行船底防腐处理。船厂将铲掉水生生物,然后为船只底部涂上沥青。

这大约需要二十个金币,将提高整个船队的平均航速。

九月十六日,当腓尼基人的工匠登上不奴族的船只,船厂老板兴奋的不行,他看见了很多他不理解的东西。

斯特林和热吻已经被搬下船只,但不奴族用钢铁作为船只主梁和框架的建造方式,让腓尼基人的工匠们惊叹不已。

而且,风帆,那数量惊人的风帆,钢铁支撑的三条巨型桅杆,也让这些工匠惊为天人。

当听到这些船只的航速时,腓尼基工匠们都呆了,他们最知道航速的意义!

腓尼基老板,对着袁华感慨道:“这样一条帆船的造价,几乎等于我们三十条船只,这简直是疯了!”

但他同样感慨道:“面对海神的愤怒,这些船只的钢铁主梁和各种支撑要比我们的牢固的多啊!”

袁华笑道:“我们将前往一个全新的大陆,你敢不敢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前往?我保证你将在那里拥有一座可以建造钢铁船只的船厂。”

袁华其实也就是就是一句话,但他低估了腓尼基人的冒险精神。

第三天,船厂的老板找到他,说道:“我们腓尼基人从大海的东部而来,黎凡特(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是最早的海洋民族,曾经我们的脚步遍布整个大海,迦太基人,希腊人,学习我们的造船技艺,才开始慢慢成长。而后,罗马人才慢慢在他们身上学会,什么是造船,什么是航海?但今天,腓尼基人的骄傲已经不在,我想追随你们的步伐,去建造更好,更大的船只。我愿意变卖家财,带上我的族人随你们前往新的大陆,请接受一群流浪腓尼基人,真诚的归附。”

袁华好奇的问道:“究竟是什么让你想要跟随我们?”

这腓尼基老船匠,指着远处的不奴族海船,说道:“是那些船!远古的腓尼基首领,昨夜在梦里告诉我,不能错过这一次机会。这是我们这个小小部族,最后的机会!”

这群流浪的腓尼基人小部落,只有一百人,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大海边建造船只,可这群人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海船。

袁华指着码头上,腓尼基工匠们已经建好的三条一百五十吨排水量的货船,问道:“这些船,能卖给我们吗?”

腓尼基工匠摇头:“这是别人订下的海船,过两日就要交付!”

袁华笑道:“如果我愿意加钱呢?”

于是,这三条海船加价百分之二十,被袁华买下。

然后,不奴族在船厂点起熔炉,数百工匠日夜不停的劳作,用五天时间。用钢铁材料,为这三条海船加固船体,全部都加装了一条桅杆和大量帆布。

不奴族的舰队,增加到三十六条海船,人数增加到两千六百四十六人。其中,工匠人数接近千人。

九月二十五日,三十六条海船,依次出港绕道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开始离开罗马人的势力范围。

袁华将航行到昼夜等长的日子,那时即将抵达赤道附近,他们会开始向正西航行。

袁华知道,那里将是非洲大陆和南美洲最接近的地区。

可他没有注意,在他购买三条货船之后,有人已经盯上了他们。

一支没有桨手的商队,带着这么多船只,出手就能溢价购买三条货船,这不是肥羊,那什么才是肥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