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63章 非洲据点

大汉与罗马 第163章 非洲据点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离开直布罗陀,他们在非洲西北部的外海上,遇见了一支海盗舰队!

因为,这些海盗居然直直的朝着他们的舰队而来,毫不掩饰他们的恶意。

袁华看着远处海面之上,那五条没有悬挂任何旗帜的三列桨战舰,他笑的眼泪水都出来了。

他指着五条三列桨战舰说道:“十五条一百五十吨级的战舰迎敌,其余货轮偏转航线,继续前行。”

在黑海海战之后,不奴族的海军战术再次调整,只要敌人的海船数量不超过十条,那么货船将不再参战,只会偏转,绕过交战区,继续按照航线航行。

高进在长空号上,用旗语问袁华:“是否需要俘虏?”

袁华的答复是:“击毁所有船只,不允许登船,但是可以救海面上的人。”

高进此次出手可谓心狠手辣至极!只见他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要求全体战舰一律使用燃烧弹发动攻击。

他们也总结出经验了,十五条战舰采用阿兰人的战法,在t字横头做椭圆形环形航行。

刹那间,十五艘战舰火力全开,仅经过两轮猛轰,便有多达 240 枚煤油燃烧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令人震惊的是,其中竟然有足足十二枚精准地命中目标。

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三艘海盗军舰瞬间被熊熊烈火所吞噬,火光冲天,黑烟滚滚。而另外两艘海盗舰见状不妙,企图仓皇逃窜。然而此时,不奴族人已然陷入疯狂状态,他们毫不留情地沿着海面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之战。

最终,所有的海盗船都未能逃脱厄运,纷纷化作一个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火炬,将这片海域照得亮如白昼。海盗们在火海中发出凄厉的惨叫声,不少人绝望地选择跳入大海以求一线生机。与此同时,不奴人展开救援行动,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成功救起了整整九十名落水的海盗。

不奴族的战舰犹如一群凶猛的鲨鱼,在海面上紧紧环绕着这些已被烈焰笼罩的海盗船,虎视眈眈地盘旋游弋。待到海盗船火势愈发猛烈,其甲板之上高温难耐、根本无法立足之际,不奴族的战舰方才逐渐靠近。

一艘接着一艘,不奴族的战舰巧妙地围绕着海盗船航行,并在相距约百米之处,持续不断地发射出威力惊人的重炮弹,径直轰击船只的水线部位。伴随着阵阵沉闷的木板破裂声响起,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海盗船开始缓缓下沉,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就好像它们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一样。

袁华不是圣母,他可不希望有恶人进入团队。他下令将九十个海盗被分开审问,最后又杀掉三十个满手鲜血的海盗,留下六十奴隶船工加入舰队。

让不奴族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海盗其实是罗马欧洲海军的一支,这群货居然还干抢劫的生意?

袁华突然觉得,海洋文明本身,充满了矛盾?他想到了英国,那群货色,平时也做全球贸易,顺便在路上抢劫。

好吧!这算什么?罗马海洋文明的传承者?当然,审讯本身也透露出一个信息,罗马政府本身并不知道,这是罗马海军的私人行为。

古代人居然如此聪明,杀良冒功,顺便发财,这确实是一个生财之道。

在无垠的大西洋上,三十六条海船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他们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向着未知的远方。风高浪急,海浪如同愤怒的巨兽,一次次拍打着船身,仿佛要将这些渺小的船只吞噬。然而,这些勇敢的旅人并未退缩,他们迎着风浪,迎着暴风,迎着大雨,一路向南。

白天,船队以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航行十二个小时,大约能航行二百四十公里。船只之间相距两百米左右,形成三条并行的航海纵队。他们像三条向南蜿蜒前行的巨龙,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划出一道道白色的航迹。海风呼啸,海浪翻滚,但船队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仿佛是大海上的秩序与纪律的象征。

夜晚,海浪渐渐平息,星空在头顶闪烁。船队有时会在大海上用绳索连接,彼此依靠着度过漫长的黑夜;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停靠在非洲西岸的村落或无人的海岸。每当停泊在有人烟的地方,他们便会与当地居民进行简单的贸易,交换一些食物和种子。这些交易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也让船队的成员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随着不断向南航行,天气越来越温暖。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海鸥在天空中盘旋,发出清脆的叫声,为这片孤独的海域增添了一丝生机。

整个团队在海洋上的劳作,慢慢培养起深厚的友谊和团结。袁华也是船队中的一员,他深刻地感受到海洋航行能培养民族的坚韧,纪律和团结。

这是海洋文明与生俱来的文化,它让不同背景的人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凝聚在一起。

这群海员随着熟悉起来,他们在两条海船之间互骂,笑骂之间一起面对长空巨浪;他们一起在风暴中将自己绑在船舱里,让命运决定自己的生死;一起在星空下畅谈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华开始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海洋时,其实会产生一些独特的灵魂共鸣。

这个团队里,有大汉人,乌孙人,阿兰人,罗马人,希腊人,腓尼基人,这简直就是一个农耕,游牧和海洋文明的集合生命体。

谁说,其他民族不能航海!

人类在面对大海时,会产生同样的情感。

古代的航海,会面对多种极端:

一是面对没有边际的大海,当海船绽开风帆,船只破开海浪,人们会自然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精神共鸣,让人想要一路向前,不断开拓。

二是狭小的船舱里,聚集这来自各个地区的人们,他们的语言,行为,日复一日在相互影响,这种压迫的环境,会让人们慢慢具备一种包容性,从最开始的吵闹,打骂,到无可奈何的融合,到最后人们会发现,他们是命运一体的,终将结为兄弟。

三是每一次停泊,人们都会停泊在不同的港口和村落。每一次停泊,是与不同种族、语言和宗教的人们共同生活、每一日见到都是新的,这带来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四是苦难带来更紧密的团结。海洋航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高度团结。在海上,船员们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面对风浪和挑战。这种团结与协作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一艘船的内部,还体现在船队之间。

在十月十三日,他们遇到了巨浪,一条雅典的货船沉没。所有船只拼尽全力,他们也只救下了十一人,还有九十人永远的沉入大海。

可苦难,让这些人更加团结。因为他们知道,在生命最艰苦的时候,只有身边的伙伴会伸出手来拉你一把。

最后是对未来的乐观,面对大海,如果不能乐观,那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巨浪和死亡。

一路曲折向南。在十月底,他们终于发现天气变得炎热,而且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等长。

而且他们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不再是从北到南,而是开始向着东方在航行。

十月三十一日,在向东航行一天后,袁华发现了不对。

他下令,“向北,我们寻找海岸的村落停泊和交易。休息三天,补充物资和淡水,后天开始将正式向西航行。”

他们在北面发现了人类的定居地,那里有一条大河,沿着海边有一些小的部落村落。

袁华根本不知道这是哪里,其实他们在今天科特迪瓦的萨桑德拉省。

这里的部落最开始很畏惧不奴族的船队,直到不奴族送出了一些陶器,双方才慢慢有了交流。

只是语言完全不通,但双方居然可以通过手语,慢慢开始了沟通和最基本的交易。

袁华他们偶尔在非洲西部的小村落附近落脚,但每一次都是停留一夜,他们和当地人只是简单的交换物品,很快就离开了。

但这一次,他认真的观察了非洲人的村落,农田和建筑。

他吃惊的发现,非洲人此时也掌握了最古老的冶铁方式,只是铁器的质量非常不好。

袁华并不理解,到底是什么锁死了非洲文明继续向前?但公元一一四年,非洲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铁料提取和工具制作。

不奴族的铁器,成了附近村落交易的重点,小刀,锄头,铲子,叉子,铁耙,锤子,斧头,这些都是非洲人民交易的重点。

他们头顶着沉重的箩筐,带着水果,粮食,动物皮毛。。。黄金?

等等,怎么会有黄金?

有一位大爷,居然从篓子里拿出三个拇指大的黄金,要换三把斧头?

换,当然换,袁华送给了老人十把斧头,并举起黄金向他示意,这东西有多少就要多少!

黄金的熔点是1064.18度,比铜的熔点还要低,拇指大的黄金绝不可能是沙子里面淘出来的。

这里有黄金矿脉!

只是,他确实没有时间去寻找这些矿脉,而且黄金是美丽,却没有钢铁和粮食重要,他的目标无比明确。

他们在这个大河和大海的交汇之处,停留了十天,因为交易的人太多,而且很多都拿着金灿灿的东西,让他们难以拒绝。

到九月十一日,他们离开时候,这里附近部落的老人们还过来,通过手语想要挽留。

毕竟,一个可以提供大量铁器的友善部落,对于周围的小村落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方便和支持。

部落居民送来八只阿扎瓦克犬的小狗,作为礼物送给不奴族。这种成年狗,体型修长,速度非常快,速度和耐力惊人,甚至能帮助猎人捕杀羚羊。

袁华抱过一只胖乎乎的小狗,笑着说:“我们还会回来的,只是要过一段时间。”

他让士兵拿来八张羊毛毯,作为回礼送给部落居民。

最后,不奴族在这个大河的入海口,插入一面不奴族的旗帜。

不奴人留下一条大船和一百个船员,他们将在大河边修建一个小营寨和码头,作为非洲的第一个正式落脚点和补给基地。

同时,他们还会教育附近的部族如何种植庄稼,如何修建水利。

这条留下的大船上装有大量货物,以铁器为主,他们将可以自己进行贸易,并可以自主应用这些物资,雇佣当地老百姓来协助建造营地,这将是不奴族在非洲的第一个据点。

向着所有送行的不奴族士兵和附近村民们的挥手道别。

古塔的脚边趴着一条小狗,他在船舱里数着各种各样的黄金,他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他跟袁华说:“应该先到这里贸易,然后再去罗马买东西,这样最赚钱!”

袁华哈哈大笑,他摸着古塔的脑袋说道:“你现在和古尔丽非常像,不愧是姐弟。”

古塔举起一块拳头大的黄金,问袁华:“你不喜欢黄金?”

袁华将小狗一把抱起来,摸着它的皮毛,小东西的尾巴甩个不停,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

袁华笑了笑,回答道:“一般,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这东西只是好看。”

古塔也不太理解,他的手换了个角度,船舱外的阳光落在金子上,金色的光芒反射到古塔脸上,问道:“那为啥这么多人都为它疯狂?”

袁华突然愣住了,是啊!为什么这么多人为它疯狂?

袁华想了想,说道:“因为它是最稳定的货币,能够交换大量的人类劳动成果。”

古塔补充了一句:“不仅仅是劳动,还有劳动人口本身也可以购买!”

这句话,突然就让袁华愣住了。。。是啊!人口!

古塔的话语,一瞬间把袁华踢回自己曾经的时空,他突然有了一丝明悟。

欧洲的奴隶制到底是多长时间?

他们其实在整个殖民时代都还是奴隶文明!

他们在全世界抓捕和贩卖奴隶,一直到什么时间结束的?袁华根本不记得,最后一批被贩卖奴隶结束的时间。

袁华开始思考,如果购买奴隶,然后不断转化为不奴族人口,是不是可以快速扩张不奴族的人口基数?

他不知道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就算他不购买奴隶,长达数千年的欧洲的奴隶文明,自己就会结束吗?

备注: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在1807年后逐渐走向终结,而全球范围内的奴隶贸易直到1889-1890年布鲁塞尔会议后才基本结束。也就是说,欧洲结束奴隶文明的时间只有134年,一个无比漫长和黑暗的时代。按照统计,欧洲在近代历史上从非洲,南美和中东,共贩卖和抓捕超过一千二百万人口。

注意,这还只是能够有奴隶交易数据统计的近代,欧洲的整个古代史充满了奴隶贸易。劳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一个家庭一旦失去男性劳动力,那接下来女人,孩子和老人很难独自存活,奴隶贸易直接和间接导致超过一亿人死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