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219章 八月流金

大汉与罗马 第219章 八月流金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6 17:09:24 来源:小说旗

公元118年6月底,炽热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大地上,袁华乘坐的马车缓缓跨越伊犁城。抬眼望去,两边天山绵延,似两条巨龙蜿蜒盘踞,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圣洁光芒,与山下生机勃勃的景象相互映衬。

袁华透过车窗,看到各个部族的人们在田间辛勤耕耘、劳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这一刻,袁华的心被深深触动。他深知,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诸多不同的部族,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历史,然而,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着。

他渴望着,能有那么一首歌,让歌颂天下所有的人们都能和睦地在苍穹之下劳作,携手征服这片广袤的大地,一同向着遥远的星空迈进。

就在此时,马车前行,耳边传来清脆的铃铛摇曳之声,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故事。远处牧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悠长而有力,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袁华闭上双眼,思绪随着声音飘荡,恍惚间,他仿佛听到了悠扬的草原长调,那歌声仿佛带着他穿越草原,感受着风的轻抚与草的低语。

他又似乎听见了归兹国舞女脚边银铃的声响,那声音轻盈灵动,仿佛看到舞女们身着华丽服饰,翩翩起舞,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而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那声音犹如中国的战鼓,沉稳而有力,敲打着他的心弦。这声音让他感受到了力量与激情,那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在这纷繁的声音交织中,袁华仿佛还听到了帕提亚的银色竖琴之音,那柔和的旋律,带着异域的神秘与浪漫。

他静静地坐在马车里,任由马车随着人流缓缓前行。各种声音在他耳边交织成一曲宏大的乐章。

他就一遍又一遍的写,一遍又一遍的改。他不懂音符,可他试着去唱,一遍又一遍,不断体会着不同唱法是否能表达他心中的宏伟。

他写着只有他自己能看的懂的符号,写着一首送给华夏的歌。

他知道,不奴族有懂得音律的人可以帮他完善和整理。

人一旦陷入安静,时间就没有意义,七天七夜很快过去。最终,赶车的小哥终于不用忍受他的惨嚎和低吟。

在这片汇聚了多元文化与力量的土地上,袁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华夏的美好憧憬。他知道,只有当所有的人们都能放下分歧,携手共进,才能实现那个伟大的梦想。于是,他拿起纸笔,在马车的颠簸中,认真地写下了那首送给他们华夏的歌,希望这首歌能如同一缕春风,吹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让和平、团结与奋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华夏之歌》

主歌 1:

跨越雄伟天山 心潮澎湃翻卷

各族的过往 如风云在眼前

大汉的辉煌 匈奴的豪迈

乌孙的勇敢 阿兰的风采

(此处节奏仿若草原长调的悠长辽阔)

主歌 2:

贵霜的智慧 帕提亚的绚烂

罗马的荣耀 非洲的灿烂

印第安的传说 岁月中流转

历史的长河 浪花拍岸

(此处节奏宛如非洲部落的密集手鼓,充满活力)

副歌:

让我们相拥 和平的胸怀

不分彼此 共融华夏的未来

面对自然 挑战宇宙的安排

手牵手 心相连 永不分开

(此处节奏变为中国大鼓)

主歌 3:

风雨曾洗礼 战火曾蔓延

但希望的火焰 从未熄灭

文化的交融 心灵的交汇

共同的梦想 闪耀不灭

(此处节奏类似帕提亚的吟唱)

主歌 4:

岁月的车轮 不停向前

融合的力量 能破万难

不分种族 不分地域

在五洲大地 谱写新篇

(此处节奏西域归兹音乐的自由奔放)

副歌:

让我们相拥 和平的胸怀

不分彼此 共融华夏的未来

面对自然 挑战宇宙的安排

手牵手 心相连 永不分开

(此处节奏以多种特色节奏的交织融合,印第安战舞的热烈与豪放)

尾声:

愿世界大同 和平永在

华夏的光芒 照亮时代

共同的家园 共同的爱

永恒的旋律 唱响未来

(美索不达米亚的竖琴之音)

古塔和老阿拉什正在地中海的海船上,他们向着黑海城扬帆而去。老阿拉什第一次看到古塔是如此的认真,如此的投入,他一直在制作武器的图纸,好像脑袋里住着一个武器狂魔。

在两洋城,他已经向工厂交付了一种称为“快速火炮”的图纸,听大匠师说那玩意可能很厉害!

可现在古塔还在绘制新的武器图纸,因为古塔看到了煤油燧石打火机,他要把佛郎机炮小型化,他称为“后装弹药枪”。

十八岁的古塔就待在下层甲板的尾部,用一块布帘隔出一个小小的空间。除了吃饭,他要么在甲板上思考,要么就在绘制图纸。

现在的古塔,变得沉静而通透,如同一块琥珀!

这一次的美洲生活,他在丛林里血战,他的刀饮过了很多鲜血,老阿拉什的思想在他的灵魂里萌芽。

他就像是袁华,崔力和老阿拉什的融合体。

从袁华身上,他看到了人间的大爱和科学的精神!

从老阿拉什身上,他看到了杀出朗朗晴空的气概。力量面前,一切皆是虚妄!

幼年在流浪的途中,小古塔就常常给崔力帮忙。窝在工匠大车的车厢里,他看着崔力,用小刀将一根根木头仔细切削,变成单体弓,装上弩身和弩机。最后,这些弩甚至能够将女人,也变成强大的战士。他从小就知道,工匠是一切伟大力量的来源。

现在,老阿拉什总是趴在船舱的入口,大声的叫他,“古塔,上来!呼吸一下空气,晒晒太阳。”

古塔总是会在船舱里大喊:“等我一下,等我一下就好!”

老家伙是怕这个孩子闷坏了,可看着古塔从船舱里出来,他的眼睛是如此的明亮。。。像什么?像极了鹰的眼睛,锋利,有神。丝毫也没有,被憋坏的样子,反而越来越有精神。

可真正让他们感动的是,当华夏国建国的消息被海船带去各个地方。

白马少年和执鞭者向人们解释国和民族的不同,国家是一个比民族更大的集合,国家需要由各个民族融合而成,国家也必须由各个民族融合而成!国家之中不分你我,国家会保护各个民族!

所有印第安部落的首领都很高兴,他们喜欢“不分你我”。

奥尔梅克的祭司们,送来了一个一人高的玉器,是两个连体雕刻的字,华夏。

年轻的祭司说,“大祭司让我告诉你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这是我们全体奥尔梅克人送给华夏的礼物,从此,不分你我!”

而新草原城收到了二十只可爱的羊驼,这是草原上的印第安部落送给华夏的礼物,他们并不富裕,这让阿力更加感动。

他们也知道新草原城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华夏建国庆典,所以送来了礼物。

将羊驼交给阿力,那个部落首领笑着拍着阿力的肩膀,用印第安语说道:“不分你我”。

不奴寒月带着小星,回到小星曾经居住的部落。老人将女孩从大车的车厢里抱下来,然后让孩子给部落的每一个家庭送上五小包粮食。

小女孩用小手,将五小粮食送给每一个印第安家庭,老不奴寒月会笑着用汉语说一遍:“不分你我,五谷丰登!”

而戴着羽毛冠的印第安酋长,也在旁边用印第安语说一遍:“不分你我,五谷丰收”。

小星在旁边看着,老人和族人们拥抱,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分享着中午的食物,火焰将松枝引燃,发出噼啪的响声。

酋长问寒月:“为什么不奴族要建国?”

寒月详细的说:“我们以前是三个民族组成的,分别是汉族,乌孙族和阿兰族,我就来自阿兰族。后来,慢慢的变大了,匈奴,希腊,大月氏更多的民族加入进来,再后来我们来到这里”

老不奴寒月指着周围的群山说道:“这片美丽的美洲大陆,认识了你们。无数的民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包容所有民族,也需要将联合城邦制度进化到国家制度, 才能凝聚更大的力量,征服自然,应对威胁。”

酋长还是不太明白,他想了想,问道:“城邦制度和国家制度有不同吗?”

不奴寒月笑着说:“我也说不太好,但是白马少年们说,国家是一个更大,也更强的民族集合,有更大的力量面对变化。”

酋长没有再问关于国家的问题,他突然想到什么,说道:“寒月,你告诉我每年你们能吸收两成的人口,加入你们,是吗?”

寒月点头,说道:“明年应该能够吸收八百人到一千人左右。”

酋长说:“你说华夏,不分你我。愿意带上我们部落吗?你知道,我们人口也不多,就六百人。”

寒月笑着问酋长,“为什么?要是加入我们,就不再有酋长了,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酋长指着部落里的老老少少,说道:“他们说,要住大房子,要有新衣服,要去到大河边耕种土地,要有你们能拥有的工具,可这片山林的产出太少了。”

寒月说:“你呢?”

酋长摇头说道:“其实,我很累,你不知道,每一年都有很多族人死去,我们渔猎的收获,要养活六百多人口,非常艰难。可你们不同,我看到了,你们的海船能带回来满满一船舱的海鱼,一次就能够我们这样部落吃上半年。我只想让族人们过的好一点,我自己也想让家人过的好一点。”

寒月点头说道:“先派人和我们一起劳作,我付给你食物,海鱼,羊肉和粮食都可以。然后,让年轻人去城里学习汉字,认识一千个汉字就能加入我们,可以带上直系家属。”

酋长说,“好!我让年轻人先学,我已经老了。”

寒月拍了拍这个印第安壮汉的肩膀,说道:“部落要学着耕种和畜牧,我会让人教你们如何种地和饲养动物,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然后,老人告诉首领一个赚钱的门道,“我们那里有一批新到的漆树和棉花的种子,你们可以学着种植。我们每年会支付一笔费用用来给照顾它们的部落,等到几年后可以采集又会支付采集的费用,这里山地广阔,你们可以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酋长不懂什么是漆树和棉花,但他知道老家伙在帮他,他说道:“我会带着族里的老人们去学习种树,让年轻人跟着你们干活,赚的钱换工具和粮食,这样可好!”

寒月点头,笑着说:“好,我来安排。”

这一幕发生在美洲和非洲十个城市,分别是非洲的前进城和尖角城(好望角),美洲的两洋城,新世界城,友谊城(奥尔梅克),新草原城(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五湖城(北美五大湖地区),大西洋城(今天纽约),太平洋城(今日洛杉矶附近)和群山城(今西雅图附近)。

当然,除了前进城,两洋城和新世界城,其他地方都是据点,人口大约都在五千以内,却朝气蓬勃。

在里海西岸,古尔丽奔跑着飞入袁华的怀里,两人手牵着手走出港口。已经长大的袁悦,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跟着亲兵们一起骑上战马,先跑回家里,她给母亲带来了很多来自大汉的礼物。

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