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253章 大厦将倾,全是独木!

大汉与罗马 第253章 大厦将倾,全是独木!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9 20:43:40 来源:小说旗

公元123年1月。

汝南城外,华夏军的营寨如黑云压城,战旗猎猎,杀气腾腾。城内,袁氏家族的府邸中灯火通明,议事厅内气氛紧张,族内诸人齐聚一堂,商讨家族的未来。

袁氏家族在汝南根基深厚,世代为官,积累了无数财富与土地,是汝南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然而,如今华夏军兵临城下,东汉朝廷风雨飘摇,袁氏家族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议事厅中,袁氏家主坐在主位,面色凝重,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汝南城已被华夏军围困月余,朝廷自顾不暇,援军已然无望。如今,我们袁氏家族何去何从,必须做出抉择!”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议论纷纷。族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嘈杂,气氛热烈。

“家主,华夏军势如破竹,我们袁氏若与之为敌,必无胜算。不如趁早归降,保全家族性命与财富!”一位族中长老率先开口,语气急切。

“不可!我袁氏世代为大汉臣子,怎能轻易背弃朝廷?若此时归降,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更何况,还要分我等土地,这如何能忍?!”另一位族人反驳道,脸上满是愤慨。

“归降与否,暂且不论。华夏军提出的条件,每人五十亩土地,虽不能保我们富贵,但足以让袁氏家族延续香火。若与华夏军死战,只怕袁氏满门都将葬送于此!”又一位族人分析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众人议论纷纷,各执一词,议事厅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袁氏家主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族人们的争论。他知道,这是一场关乎袁氏家族生死存亡的讨论,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家族的未来。

终于,袁氏家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议事厅内渐渐恢复了平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家主身上。

“诸位,我袁氏家族在汝南经营多年,财富与土地固然重要,但家族的性命才是根本。”家主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华夏军的铁蹄已不可阻挡,东汉朝廷自身难保,我们袁氏若再犹豫,只怕连全族的性命都难保全。”

族人们沉默不语,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家主的话句句在理。家主继续说道:“华夏军提出的条件虽苛刻,但至少能保全我们的性命与家族的延续。我已派人与华夏军秘密接触,商讨议和之事。”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一片哗然。族人们纷纷抬起头,目光中带着震惊与不安。

“家主,这……这岂不是背叛大汉?”一位族人颤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袁氏家主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背叛?大汉的江山已风雨飘摇,我们袁氏家族若不为自己留一条后路,难道要与大汉这条破船共沉?若你不愿,可以去洛阳,去与洛阳共存亡,我却不能让家族毁于一旦!”

众人沉默不语,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家主的选择是唯一的出路。家主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诸位,我袁氏家族的未来,就在此一举。议和之事,必须秘密进行,绝不能走漏风声。若能保全家族性命,财富与土地日后皆可再夺!”

族人们纷纷点头,心中虽有无奈,但也明白家主的抉择是为了家族的未来。家主转身,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默默说道:“袁氏家族的未来,绝不能葬送于此。保全性命,才是唯一的希望。”

议事厅内,众人散去,但袁氏家族的命运,却已在这场激烈的讨论中悄然改变。

公元123年春,万物复苏之际,函谷关已经被袁华的十万铁蹄踏破,这片古老的土地瞬间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弘农杨氏,世代繁衍于此,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抉择。

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祖宗祠堂那有些褪色的牌位上,金光与暗影交错,宛如此刻杨氏众人的心境,一半是希望,一半是绝望。祠堂内,族中男女老少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沉重与不安的气息。长者的胡须微微颤抖,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忧虑;年轻一辈则面色凝重,双拳紧握,仿佛时刻准备着为家族的命运而战。

族中德高望重的杨老太公缓缓起身,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他走到祠堂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位族人,那眼神中既有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也有对当下困境的无奈。“吾族自汉以来,世代忠良,耕读传家,今华夏猖獗,占我函谷,吾等岂可坐以待毙?”他的声音虽不高,却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一时间,祠堂内议论纷纷。有主张奋起抵抗者,他们热血沸腾,认为杨氏男儿当以死守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有主张暂避锋芒者,认为当下敌强我弱,不宜硬碰,应保存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大计。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祠堂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吾等不可忘却,我杨氏一族乃汉室忠良之后,忠义二字,刻于骨髓。”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声音沉稳,目光坚定,“然,盲目抵抗非明智之举,当审时度势,寻出一条既能保全家族,又能坚守忠义之路。”

此言一出,众人皆陷入沉思。是啊,忠义不可丢,但家族的未来亦不可不顾。一时间,祠堂内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窗外,春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却丝毫无法缓解族人心中的焦虑与沉重。

此刻,杨氏一族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左是血战到底的悲壮,向右是忍辱负重的艰辛,而前方,则是未知的命运。他们深知,今日之抉择,将决定杨氏一族未来的走向,是湮灭于历史的尘埃,还是浴火重生,皆在此一举。每一个杨氏族人的心中,都在默默祈祷,愿祖宗庇佑,为家族指引一条光明之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弘农杨氏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分出一半家人,散于各地,以防万一。这个决定并非轻易做出,每一个被选中分散的家人都怀揣着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与不舍,但他们深知,这是为了家族的延续与传承。

分散的家人带着家族的嘱托和希望,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他们有的向北,奔赴广袤的草原与山川;有的向南,去往温暖湿润的水乡泽国;有的向西,探寻那神秘而遥远的边陲之地。他们深知,此去或许再难相见,但为了家族的火种能够在乱世中得以保存,他们义无反顾。

而留在主家的成员,则肩负起了与袁华谈判的重任。他们明白,这是一场关乎家族命运的较量,必须全力以赴。

谈判的那一天,气氛略显凝重。袁华带着他的心腹谋士和精锐卫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弘农杨氏的主宅前。主家的长辈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迎接袁华的到来。

进入正厅,双方分宾主落座。袁华微微抬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杨氏众人,笑意盈盈。他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诚挚:“杨氏一族,学识无双,今日得见,是我的荣幸。”

主家的长辈微微躬身,神色从容地回应道:“袁公缪赞。杨氏家族深知时势艰难,也愿意顺应潮流。我们愿意归降袁公,遵守人均五十亩土地令,让族人得以安居乐业。然而,东汉乃华夏正统,我们杨氏家族深受皇恩,绝不能参与对东汉的战争。”

袁华听了,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哈哈,杨氏一族果然有骨气!我倒也佩服。”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赏,“杨氏家族在天下间的威望和影响力,本人一直都十分看重。你们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一点让我很是钦佩。”

杨氏众人听了袁华的话,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刮目相看。他们原本以为袁华会借此机会刁难他们,没想到他却如此通达。

袁华接着说道:“杨氏家族的归降,对本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你们家族的人才济济,定能为华夏的大业添砖加瓦。至于东汉的战争,本公也无意让你们卷入其中。只要你们安心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和族人,一切好说。”

主家的长辈连忙起身,躬身谢道:“多谢袁公的体谅和包容。杨氏家族定当谨遵袁公的教诲,不负袁公的期望。”

袁华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坐下。接下来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就一些具体的事宜达成了共识。

待到袁华离去,有族人问老者,“那一半族人,可需要找回?”

老者摇头,说道,“让他们,散于天地吧!此天下动荡,谁又说的准未来的变动?”

这一刻,所有世家其实都已经觉得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袁华和赵林从弘农杨氏回到军营的路上,说道:“他们其实都觉得自己是那一根独木,但都无决死抗争之心!”

赵林叹息道,“大汉数百年,居然说倒就倒了!连世家大族,这些最大的利益获得者,都无抗争之心?”

袁华笑道:“越是富人,越是读书人,越是官员,就越没有决死一战的勇气!历朝历代,真的有和敌人决死一战之人,只有贫穷的,一无所有的人们!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所以会拿起武器和敌人厮杀到底!”

他举起马鞭,指向天地,说道,“能为这片土地真的决死之人,唯有世家说的贱民!撼世家易,撼民难!”

赵林不理解,他说道:“难道,推动天下变化的不是有知识的世家?”

袁华摇头,他说道:“是谁推倒了大秦帝国?”

赵林说:“汉高祖刘邦。”

袁华点头,又摇头,“他是摘桃子的人,但他也是贱民一个!最开始的,是陈胜和吴广带着一群农民,他们最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袁华看向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对赵林说,“我们华夏,从来都是老百姓最有战斗力,世家以为他们能拥有一切,以为他们能周旋在各个朝代之间,千秋万代。可最终他们都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或早或晚!”

赵林再问:“难道没有朝代可以长治久安?”

袁华思索了很久,才回答道:“有新生,就有老朽,若有一日社会的财富极度集中,那朝代就已经走入末路!这时若不能有人站出来,咬着牙齿对自己刮骨疗伤,忍下切骨之痛,朝代就会自然死亡,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里。”

赵林再问,“不能最开始就立法平均财富?”

袁华说道:“很难!但我们要做!五十亩均田制,就是在做。可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要是制度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有人钻!世家就是钻过漏洞的一群老鼠。”

赵林说:“可以把漏洞都堵死!”

袁华笑着摇头,说道:“那就没了活力!如同把树木的根系捆上橡胶皮,最终全部也都会枯萎。”

赵林莫名有些伤感,“所以,华夏有一日也会走向没落?”

袁华大笑,“做好你我的事,历史自有历史的评说,你我又何必在乎?”

袁华一夹马腹,纵马向前。

赵林挥鞭,大声喊道:“男儿一生,纵马疆场,已然豪迈!随便史官怎么说吧,我跟着您就对了!”

袁华回头,哈哈大笑,“对,这样就很好!任史官说吧,好男儿谁会在乎?”

一行骑兵,渐渐消失在雪地之上,落雪将他们的马蹄印覆盖,好似他们从未来过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