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61章 机械,知识和尊重

大汉与罗马 第61章 机械,知识和尊重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自从上次利用投石机机动作战,众人都已经知道机械的力量。

如果,没有投石机,要用人力来攻打贵霜人的营地,那就要用无数人命来填,先不说败,就说胜,那也会是一场惨胜。

不要说什么铁甲无敌!

在捡点敌人兵器时,袁华已经看到敌人营地里也有成堆的铁流星锤,带有铁矛头的投矛,一些士兵死的时候,手里也有重斧和铁锤,这些武器对于重甲步兵也有致命伤害。

想想也是,如果铁甲无敌,那么后世的大宋有最多的步人甲军队,西夏更有防护到极致的铁鹞子,也没有看到这两个如何真的强大了,反而都被金和蒙古压着打,直到亡国。

经过这么多次作战,不奴众武将已经对骑马重步兵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其作用有三:

一,以重甲守城,各重甲只需要守住方寸之间,坚甲重城,极其坚固。

二,以重甲守车阵,与守城相似,其坚固将让游牧兵极难攻克。

三,以重甲骑步,夜晚冲营,这样对方视野不明,远不可射,只可近战,而重甲近战无敌。

军队回到山海城,立刻进行了一种新的武器装备,盾斧兵和重弩兵暂时不变,但重枪兵多装备三根金属头投矛。

这一次用缴获的投矛,长枪兵的投矛杀伤力极大,五十步以内无人可挡。

学习罗马人的金属尖刺投矛,在战马上利用速度投矛,五十步可以破重盾。这种投矛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前端的尖刺,再投出去后大多会弯曲,敌人无法拿起再用。这就让敌人无法再使用这种重武器,威胁己方士兵的安全。

无论东方西方,只要有用就需要学习。

他的部队学习东方大汉军队的阵型,学习东方大汉的札甲,学习东方帕提亚的重甲重骑,学习东方大汉的重力投石机,学习阿兰人的环射,学习东方游牧民族如何养育牛马,学习大汉如何孕育苗木,学习中亚种植棉花,学习大汉的人力织布机,然后用东方的水力机械改进,织出西方的油布软船帆。

现在,他们还在学习大汉如何造纸,学习罗马人的投矛,有用就拿来。

人需要开阔,心胸够大,世界就足够大!

此次出征,人数不变,但他们从船上拆下四十套大型弩机,这种弩机也用了滑轮组,需要五人或者一牛,一齐发力上弩,可从零度平射到四十度仰射,其最大射程可达五百步。一次可以上三支铁矛头带尾羽的木杆重弩矢,每一支都如同一支小投矛。

这四十架弩机被架在新加入的四十架牛车上,可以随军移动,同时这种船用弩机,还带有一个软油布棚,雨天也可以保护弩机进行射击。

海港边,看着这一切,袁华感慨:“穷则陆军上舰,富则海军上陆啊?”

老阿拉什在一边说道:“富个屁,现在就是有啥用啥,别自以为是!”

哟!这老小子,汉语学的牛皮了!

刘玉也说:“再造四十架弩机,会影响农具的生产,收入又少了很多!”

好吧!袁华不说话了,咱还是穷啊。穷也要海军上陆!四十架弩车而已,一个个都大呼小叫,也不知道配合一下,真没意思。

船支上的重弩机,将由工匠提供新一代弩机替代,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补足。

袁华他们就骑马立于码头通往城镇的道路之边,一队队骑兵,一架架车马行过,这些士兵无论男女,皆是红衣玄甲,铁盔红缨,战马雄壮,众人心情皆无比豪迈。

这时,一队少年兵在队尾随行,他们也皆是白马,引得路边送别的百姓大声叫好。

袁华看着这上百个白马少年,颇为不解,问刘行:“这是哪里来的小兵?”

刘玉却作揖道:“这是我安排的,汉字学习,一日不可废弛,所以我安排识字最好的一百学生,随军教字,教军号命令,他们都已经跟随我们女官学习两年,人人皆可识汉字三千,已经可以教士卒一些汉字了。”

老阿拉什看向这群少年,不禁回忆起自己年幼时,策马入王庭时的场景,那一日也是人潮欢呼,白马鲜衣啊!

他感慨道:“好一群白马少年郎!”

袁华大声笑道:“好,刘玉,你做的好!我们确实需要认识文字,懂文化,人人知号令的部队!”

刘玉拱手再次说道:“其实,这些少年也可以为士兵写家信,这样无论在哪里,不奴三城都将和千里之外的士兵连为一体。”

乞力大喜,他说:“这样的少年兵,谁不喜欢,怕是老兵也要礼让三分!谁还没有家人,写信是一个了不得的本事,士兵们会高兴的。”

刘玉在众人临行前,又说道:“今日,我族强盛,人口已过十四万,田亩广阔,若集中于一城,来回耗时,不利于耕种和牧业,我思索良久,欲建村落,这样可以方便耕种,不知各位可同意否?”

这是实情,众人点头,相互拜别!

看着远行,登上海船的众人,刘玉带领所有民众作长揖送别,码头上全是俯身作长揖的人群,数万人,看不到边际。

这是大汉为勇士送行的礼节,是为国征战者,应该获得的礼遇。

袁华也感动,他带着旗舰的官兵也作揖拜别,所有的千夫长,百夫长,士兵一个个跟着,站在海船上向所有人作长揖。这是为建设部族人们的敬意,是为十数万日日夜夜在田间,在工坊里劳作人们的尊重。

岸上,海上,很安静,却庄重而神圣,这一刻,不奴族再也不像游牧部落,而是像极了大汉!

老阿拉什作揖完毕,立正身型,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袁华曾说,军民一家!今天,我们应该算是做到了。我不奴族必将昌盛,此处山海,也必将不凡!”,这老东西,拥有语言天赋,他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汉语,能阅读刘玉那些女官所写的文章,渐渐已经汉化。

公元一一一年五月三十日,不奴族再次东征,战贵霜!

这一次,他们已经决定正面与敌交战,上万士兵再用来继续摸鱼,反而得不偿失,也并不赚钱!

袁华站在船舱里,对着与他随行的乞力,古尔丽还有所有的千夫长说道:“此次东征,我不奴族要打出山海的气势,要和贵霜人比一比高下!与正面战争接敌,与正面战场败敌,此一战要为乌孙立榜样,要让乌孙人知道什么是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我欲整合乌孙人,不依靠武力,不依靠奴役,依靠友谊和信任,依靠工业和商业,依靠文字和文明,哪怕我们世代接力,用十年百年之功,合兄弟之部落!”

众人皆是大喜,皆抚胸说道:“奉王庭之命,合百部成族!”

袁华也向他们抚胸,说道:“我们一路走来,吃过太多的苦,牺牲过太多的人,感谢你们一路同行,愿我不奴,以文明合百部,世代昌盛!”

众人齐声回答:“愿我不奴世代昌盛!”

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那艘巨大的船只终于缓缓地靠近了可彦和解忧所在的海边城池。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只见一片广袤无垠的草海与波涛汹涌的大海相互交融在一起,而就在它们的连接处,赫然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城池。

这座城池依照汉制建造,宛如一头巨兽般威风凛凛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其城墙也参照不奴,用砖木搭建,墙高八米,坚不可摧;城池还在建造,可城墙已经近乎完工。城楼巍峨耸立,气势磅礴。远远望去,整个城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据说,这座城最初被命名为“希望”,乃是刘玉所取。这个名字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它承载了可彦部和解忧部所有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和憧憬。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堵墙壁都仿佛诉说着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此时此刻,海面上热闹非凡。众多小巧玲珑的渔船犹如一片片轻盈的树叶,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渔民们辛勤劳作,撒网捕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在海边,则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煤炉,炉火熊熊燃烧,正熬煮着晶莹剔透的海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味道,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生机。

总之,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处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出海捕鱼的渔民,还是熬制海盐的工人,他们都是那样的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可彦和刘希耳站在码头边,看到遮天而来的海帆,那无数迎风招展的不奴族旗帜,皆是大喜。

旗舰靠上木制矛码头,缆绳系好,厚木板搭好,袁华他们走下大船,双方紧紧的拥抱。

接着,一条条海船靠岸。码头不够,也有远处海船放下长舟,不奴军队开始登岸。

一队队的骑兵,一辆辆牛车,上万人的军队在码头上集合,排着整齐的队列,源源不断的走向城外的军营。

可彦看着一列列沉默着走过身旁的这些不奴族战士,总觉得这些士兵有些不一样,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哪里不一样了。

众人就这么看着,交谈着,看着一队队士兵走完。这才,一起骑上战马,跟着最后的辎重部队,向着那个巨大的营区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