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84章 长安的月

大汉与罗马 第84章 长安的月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这条路,漫长;

这条路,悠远;

这条路,是四百狂信徒,在上下求索;

这条路,神经病一直在蛊惑,他觉得这日子挺好,看不见血,也看不见那些纷争。

一日,一群人围着火堆烤火,崔力问袁华:“娃,你自从被锤子捶了头,就不一样了!”

袁华不知该如何解释?他总不能说,我就是一个抢了别人身体的鬼魂吧!

他看着火堆,开始胡扯,“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去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人告诉我这些故事和道理。”

崔力摸了摸他的头,叹息道:“我情愿你不知道这些道理。”

旁边的古尔丽睁着大眼睛问道:“你是被我们部落锤过脑袋,才知道这些道理的?”

袁华能说什么?

他唯有点头。

第二天,营地里就有人就开始议论,袁先生是在古尔丽以前的部落开悟的。

第三天,这话语又变了,古尔丽他们以前的部落是神赐之地,是神在那里指引袁先生找到真理!

然后,就乱了!很多人跑来找古尔丽和古塔,他们高举着一张画的非常抽象的羊皮地图,让他们把部落的地点标注一下。

古尔丽和古塔,就用手指了一下,然后说:“好像是这里!”

好吧!这两人指的好像还有点偏差,可谁管那么多?这他娘,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要去看一看那个神赐之地。

袁华看到这些人的兴奋劲,他想解释一下,可想了想,怎么解释?说我根本就是个鬼?去你妈的,老子不说了,爱咋地咋滴!

他越是沉默,这地方就越是神秘!

接下来,古尔丽和古塔的身份也变了。你想一想,有人是出生在神赐之地,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他们和神明之间,必然有些联系!

于是,这些狂信徒们,居然私下叫他们俩个是“神赐之地的孩子”,然后随着时间,这群人叫着叫着,就变成了“神子”。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这群人还是很正常的,这事情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扩大而慢慢发酵。

有一天的夜晚,袁华也不记得是哪一天,只是天气已经很冷,天空飘着雪粒子。

哈尼尔带着三个族人,来到袁华他们的火堆前,先是恭敬的施礼,然后问袁华:“袁先生,我们想把你说的故事,写下来送给我们的王,可以吗?”

袁华拨弄了一下火焰,有火星飞散,他笑着说:“当然可以!故事,本来就是说给人听的。”

这时古塔也站起来,他身形挺立,火光照着这孩子的面容,这一刻看上去有些居然有些成熟和坚毅,他说道:“我们一起吧!我也想把这个故事写给玉姐姐看,我们相互参考笔记,相互补足吧!”

哈尼尔他们大喜,连忙说道:“好,好 ,好,我们一起借鉴,一起来完善它”。

于是,一群狂信徒凑在一起研究袁华说的那些故事和道理,看看如何能写出一本书来。

而袁华则烤了烤手脚,就爬进了火堆边的单人帐篷,自言自语:“这天冷的要死,我的电热毯啊!”

他完全不在意那本小说,开玩笑,小说他有一百本,随便他们吧!爱咋写咋写。

可他没有发现,那群人坐在一起时,那虔诚的态度,那无比认真的精神,根本就不是在写故事。

他们都觉得这本书,无比重要,如果不能写好,那么就是亵渎神的指引!他们白天和黑夜,只要有时间就坐在一起认真讨论,如何既能保证故事的好看,还要能让人理解。

最早的两本书,是用羊皮装订的。

一本是故事的原文,另外一本是注释。

故事的原文还好,虽然厚,但是不离谱。

可注释就离了大谱,这注释有三本原文书厚。古塔甚至还不满意,他认为自己还要再做一版。下一版,他要把这些注释的内容再串起来,成为一条逻辑清晰的注释链,上下联通。或者,用袁华的话来说,那是科技树。

袁华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崇拜知识!

一本书,在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穷人是读不起书的,这里还不是说学费,而仅仅说的就是书本身。

你可以想象吗?上千张羊皮,裁切整齐,由人手写,工工整整的抄录,这本书如果放到现在要多少钱?

所以,“知识无价”这句话,在那个时代是真话,而不是口号。

这两套书,一本是古塔和崔力带领懂汉字的二十几个战士,用汉语写完的;

一本是哈尼尔他们用于阗国语写的,只是于阗国语写的,中间还要加上汉字,不然他们的语言承担不了这么大的知识量,因为表音字要为很多东西制造词汇。

而汉字却不需要,因为汉字有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汉字的组合可以很清楚的表达一个意思。

这个工作从十二月初开始,一直干到第二年的三月底,一共有七十八人参与编写,两百多人校验,共耗时四个月。

期间,他们会认真核对每一个问题,有不懂就会再次问询袁华,然后先写草稿,最后才再次落笔。

他们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写,一路探讨,一路实践,一路实验,一路惊叹,一路总结。

他们相互之间,通过这项伟大的工程,变得无比亲近,相互之间称为“我的兄弟”。

请一定要记住,这个时代无比纯朴,他们爱恨分明,“兄弟”这个词,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

这个时代的“兄弟”,是真的会一起拔刀,一起冲上去,一起死的那种!

而他们越写,越惊讶,他们能够感受到这本书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们私下会称袁华为“先知先生”,这里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原本只是因为,袁华比其他人更早的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

时间就这么过去,从夏到冬,从西域走进大汉,走过一个个部落,走过一个个村庄,他们终于走到了终点。

哈尼尔指着远处,月下的一座城,说道:“看,那就是长安!”

袁华带着羊皮披风和兜帽,用围巾裹着脸,他的眼睛上有冰雪的结晶,他看着远处的月,和那座月下的古城,默默不语。

崔力策马向前,他的话很少,但说的深情:“长安啊!”

古尔丽在想,那座城里一定有无数的茶叶,丝绸和瓷器。

而古塔却双手按住马背,他高高的站在马鞍上,看向远处的大城。这孩子从八岁起,就常常听到袁华和崔力议论大汉,议论长安。他跟着刘玉,学习汉字,说汉话,读汉文古籍。那些解忧公主带来的竹简,被一代代女官复刻,那些故事里全是长安!一半的古塔,其实已经是汉人。这时,不知为何,古塔突然想哭,可又不知道为何要哭,泪水就在眼底。

是啊!

一个孩子,他走了一万两千里的长路,只为看一眼长安。

夜里,他们最后一次露宿野外,天气很冷,可他们的心是滚烫的。

哈尼尔喝了一碗羊肉汤,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着火光叹息说道:“若是我早生八十年,就能看到最繁盛的长安。”

袁华不懂,他问道:“现在的长安不繁盛吗?”

哈尼尔摇摇头,他仰头看着雪花,说道:“我的爷爷曾对我讲述那段历史,那还是在距今七十多年以前的时候,当时强大无比的大汉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绿林军和赤眉军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攻进了繁华壮丽的长安城。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皆燃起熊熊烈火。那些宏伟壮观的宫殿楼阁也未能幸免,被无情地付之一炬,滚滚浓烟直冲云霄。这些人,还将贪婪的双手伸向了埋葬着历代皇帝的皇陵,肆无忌惮地挖掘开来,获取其中珍贵的财宝。

那场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仿佛要将整个长安城都吞噬殆尽。昔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街道如今变得冷冷清清,满目疮痍。无数长安百姓惊恐万分,纷纷拖家带口逃离了这座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

遥想当年,长安城中人口多达八十余万,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昌盛之景。然而经过这场浩劫之后,如今这里只剩下区区三十万人左右,往昔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袁华知道东汉定都在洛阳,他真的不知道为何东汉要定都洛阳,现在他终于知道了真相。

原来,长安曾经被大火点燃,原来长安曾经经受劫难。

他缓缓地转过身去,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远方那座历经沧桑、古老而神秘的城市——长安。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都市,如今虽然略显沉寂,但他深知,它终有一日会再度崛起,焕发出昔日的荣光与繁华。

想象着大唐时的长安,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和商队纷至沓来,他们带着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和独特文化,汇聚于此,使得长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语言的交谈声、欢笑声以及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交响乐。

那些宏伟壮观的宫殿楼阁将重新修缮一新,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宽阔笔直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茶馆酒肆里宾客盈门,艺人们弹唱着悠扬动听的乐曲……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长安那无与伦比的魅力和活力。

随着各国商人的频繁往来,贸易活动也日益繁荣昌盛。丝绸之路上驼铃声不绝于耳,满载货物的马车络绎不绝地进出城门。长安城内的市场上摆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珍稀物品,从西域的香料宝石到江南的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他坚信,长安必将再次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