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三十七章   养龙人(中)

小楼珠玉寒 第三十七章   养龙人(中)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厅屋中,常青青听得谢知兰传述张家嫂子的言语后,脸显诧异之色,秀眉轻蹙,凝思不语。

青娥言道,“对于医术,我是不为精通,但以子时生产的幼猪下药治病说法,却是觉得不可思议…”

常青青微微点了点头,言道,“奇人异方或许有之,但以幼猪下药治疾之说,却是让人奇怪…”

青娥眉头一皱,言道,“这幼猪产下一两日之中,几无差异,变化甚微,那苏姓先生是如何分辨幼猪是子时所产?”

“应是他有着一套辨识的方法吧…”常青青沉吟道,“而以张家嫂子言语来看,这苏先生的暗疾应是难治,以至于长期需求子时生产的幼猪…”

谢知兰言道,“那可是要将猪仔送去卖与?”

“虽说是不缺家用,但这二十两银子却不是小数目,而若是不卖…亦会让邻人相疑我等,日后倒是会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常青青言语一顿,望向青娥,“若是长疾,其眉宇间定然有迹可探,青姨你也通晓些许医理,且与知兰同往,暗中观察这苏先生迹象,回来与我言知,或许我可以对症下药,与他根冶…”

常青青早年积蓄多给与方常胜安置流民为用,私房甚少,待回到药王谷后,入山采集草药,卖与药商,数年来倒是蓄有不少银两,且眼下依是釆药卖与商人,确是不愁生计。

“好,用过早膳后,奴婢让陆明赶上驴车送去…”青娥点头道,“今日恰是赶集,家里谷米所余不多,此行正好能带上一石回来,也能给念久、小少爷带些糖果…”

苏家屯位于中台峰西侧,与老虎沟距有近十里路,是‘小五台山’诸峰范围内最大的村庄,也是诸村落每逢初一、十五赶集的地方。

“陆大哥他们要轮值关注丹炉炉火,还是我来赶车前去为好…”谢知兰言道。

苗家的‘周天心法’亦是大成武学,虽说常青青入门也早,但真正潜心研修时日,却是在生下赵忆非之后,那时她已是十八岁,在药王谷期间得贺梅指点,才为踏入归真境大成。她心知自身武学微弱,便是想用‘丹药’助力,来提升武学境界。

而苗家‘百草经’,记载有提升真元的丹药炼制方法,其中‘归元丹’功效最为显著,但常青青发觉,依当日楚南风从青城山带回配方所炼制的‘魄元丹’,其功效亦非寻常,便想将两种丹药药力融合,所以迁居南台峰数月间,一直在试炼新的丹药,期间皆由唐慬、陆明、张勇三人照看炉火,而不日新制丹药即将出炉,眼下自是容不得有些许差错。

“知兰你又是助我采药,又要操持家务,还要被忆非缠扰…”常青青感叹道,“我真不知如何相谢与你…”

“姐姐传授‘周天心法’,已使知兰受益无穷,这般言说,却为让知兰不知所措…”

青娥笑道,“知兰姑娘来日若是遇上了可心人,奴婢当要想方设法让那良人上门方可…”

“青姨…”谢知兰脸色顿然绯红,娇羞之下,却为向厅外奔岀。

在常青青轻笑声中,满脸笑意的青娥举步行出厅屋,在庭院石桌备上粥食,招呼众人用膳。

用过早膳后,青娥先为出院去唤上那张家嫂子,而谢知兰则寻出一只竹篮,用粗布铺底,将四只刚生下来的幼猪放入篮中,再用粗布遮盖,然后行到后院,将驴车从侧院牵到宅院前,待青娥与张家嫂子来到后,便赶着驴车去往苏家屯。

乡间路道崎岖不平,近十里路,却也费了近半个时辰才到达苏家屯,在张家嫂子指引下,穿过村落中热闹的赶集地段,朝东北侧方向又行了近三里路程,来到一座背靠中台峰、坐北向南的宅院前面。

只见那宅院围墙两侧被一片高有两丈的竹林遮掩,微风拂过,竹叶摇曳间隐约可见青砖砌成的院墙。

门檐向前延伸三尺余长,青瓦层叠覆盖,两边檐角微扬而起,两扇紧闭的大门刷着黑漆,正中间嵌有一对虎头铜饰门扣,一条青石门槛高近尺,遮阳门檐对齐的门前月台,宽有五尺余,三层青石台阶拾级而上。

谢知兰轻扯缰绳,止住毛驴前行,张家嫂子率先下了驴车,举步行到宅院门前。在她拍着门扣叫门片刻后,大门缓缓打开,一位面容白皙、五官精致、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出现在门口,只见他身着淡青色直领袍衫,束着黑色的腰带,身材挺拔,儒雅气度中透着超越年龄的稳重。

那少年听完张家嫂子的一番言语后,举目望向驻足三丈之远的谢知兰、青娥,微微一笑,点头示意,那笑容却为让人如沐春风。

脸颊莫名发烫的谢知兰,又觉心头小鹿乱撞,听得张家嫂子的招唤,心神一定,咬了一下嘴唇,随着青娥身后款步近前。

“苏先生出门访友,这是苏公子…”张家嫂子言道。

“常宅青娥见过苏公子…”

“谢知兰见过苏公子…”

“小可苏长安有礼了…”

待三人见礼之后,张家嫂子言道,“青娥姐,把幼猪给苏公子便可。”

苏长安伸手接过青娥递来的竹篮,掀开粗布略为一看,点头道,“三位稍后,小可这就去取上银子…”

未待众人作答,苏长安转身行进院内,片刻后,只见他左手提着钱囊,踏步而岀,将钱囊递与青娥,言道,“青娥大姐,这是二十两纹银,请过目…”

青娥接过钱囊,打开略为一观,言道,“是二十两纹银,多谢苏公子了…”

苏长安微微一笑,伸手从袖袋中掏出半锭银子,递与张家嫂子,“有劳嫂子费心,恰好今日赶集,买点糖果与令公子…”

话未讲完,那张家嫂子将手一推,“这如何使得,我家相公亦是读书人,若是知晓,当会责怪于我…”

苏长安笑道,“嫂子若是不收,家父归来亦会见责于我,届时当会遣我送去,岂不麻烦…”

张家嫂子摇了摇头,引身后退一步,欠身道,“苏公子的好意心领了,奴家就告退了…”

谢知兰与青娥见状互视一眼,齐为行礼告退,随着张家嫂子身后,行下台阶而去。

张家嫂子虽为人妇,毕竟是女子之身,苏长安自不便将银子执意强递,望了一眼三人行去的背影,神情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进入院内,将大门关上。

转过屏门墙,提起置放在院庭中的竹篮,疾步行向后院,行到离后院院墙五尺之距时,环顾四周片刻,骤然纵身而起,穿过院墙外的竹林,向中台峰疾纵而上。

中台峰高有六百余丈,山中植被繁茂,此时方值辰时,半山腰上依是云雾缭绕,苏长安纵掠至四百余丈高的山径时,站定身形,转而向右侧林中行去,绕着林树行有三十余丈,一处拱形崖壁赫然眼前,这崖壁高约十五六丈,壁面斑驳错落,背东之侧凹凸起伏,朝南、面东之向则颇为平整。

崖壁拱心前,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地势,宽约十来丈,深有三丈,在离崖壁一丈距离之处,有一块近两丈高的巨石,想是饱受风吹日晒,巨石面层粗糙坑洼,拱心平地之下,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林木高低错落,向山下延伸而去。

苏长安纵身掠下崖壁,落在巨石左侧,行到巨石与崖壁相向的正中间,面对崖壁,身形突左突右疾闪晃动,将及十息之数,整个人竟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待有小半个时辰,又见苏长安提着竹篮凭空出现在巨石前面,紧接着身形一纵,向山下林中闯入,半盏茶功夫后,便回到了山下宅院。

当身形纵入后院之际,却为听到一道声音,“长安,前院后院皆有门户,为父外岀期间,你进岀自家宅院都是跳来跳去吗?”

刚为落身站定的苏长安,闻言舌头一伸,旋而脸色一正,应声道,“孩儿知错了,望爹爹莫为生气。”

“到前厅来…”

“是,爹爹…”

前庭厅门口站着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葛布袍衫的老者,当望见苏长安身形出现廊道上之时,微微一笑,“到山上了?”

苏长安点头道,“半个时辰前,老虎沟张家嫂子,带着其邻居来宅,售卖了四只幼猪…”

“哦?”苏姓老者眉头一扬,旋而笑道,“可是子时所产?”

“孩儿试了,幼猪喝了灵水,全身立为透明,确是子时所产。”

“看来这张家媳妇不仅是热心肠,还与我苏家有缘,你相谢人家没有?”

“孩儿与她银两,她又为推却…”

“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言诚不欺人,她夫君只晓得埋头苦读,想是不知谷米如何而来,还自视清高,家务生计全赖她一人身上…看来为父还歹将银子埋在她家田地了。”

苏长安强忍笑意,低首言道,“爹爹此行如何…”

“将那蕲王送回府中,又掳了一位司天监官员询问,岂知他一问三不知,为父恐他言诈,本想抓他家人作胁逼问,岂知来了一位身手了得的大内供奉,竟能以抱丹大成之力,迫得为父收招回护,掌力比房州那位元婴境之人,犹为不输…”

原来这苏姓老者竟是掳去郑王、蕲王的蒙面人。

苏长安疑道,“有如此人物?爹爹可是看岀他的来历…”

苏姓老者摇头道,“为父岀山这几年间,埋头在青龙山寻找灵穴,却是疏忽了对江湖人物的留意,看来要再去太白书院一趟,从头查起…”

苏长安略一迟疑,言道,“爹爹不是说书院之人是毫不知情…为何还要再去查探?”

苏姓老者眉头一皱,举步行到庭中的石桌跟着,引身落座左侧石墩上,摆动右手示意苏长安落座身侧。

待苏长安落座右侧墩上后,苏姓老者言道,“为父当年只是抓了书院中的学子询问,未曾对那闵姓兄弟入手查询…”

“可…爹爹不是查岀他二人从未离开书院吗?”

“若非金龙灵运有变,为父亦是不会出山,想是与你一般,以为山外之人,亦如山中邻里这般朴实诚信。

这近四年来,虽说为父只能算是有一半时日,可以离开中台峰,而其间也多在青龙山中,但来来去去之间,却为见识不少诡诈之徒⋯”

苏姓老者言语一顿,叹了一声,又道,“那逊帝有高手相护,掳其不得,这蕲王请来却是做了无用之功,从那护卫口中所得知的三人,其中穆道承已是身死,那明无僧人无人知晓他来自何处,更不用说去往何处,而楚南风听闻是遇了海难,生死不明…

眼下能知晓龙脉真相的唯有三处可寻,一,寻赵匡胤,二为在房州保护逊帝之人,其三就是太白书院…赵匡胤、房州这两处高手如云,应是难成,故而为父才想从书院入手…”

“那爹爹想如何着手?”

“唉,为父对他们生平几无了解,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们家人作胁,虽说那闵氏兄弟未曾离开过太白书院,但想他们或是知情…”

苏长安听出其父去太白书院复查是无奈之举,闻言便道,“若是闵氏兄弟不惧爹爹所威胁…置其家人于不顾,难道爹爹真的会下狠手?”

苏姓老者一愣,双手一摊,反复望了一眼,叹道,“逼不得已之下,为父也只能痛下杀手了。”

“孩儿有一想法,不和爹爹是否同意?”

“讲来听听…”

“孩儿想岀山,前去开封,混入大内…”

话未讲完,苏姓老者顿然摇头,“不可,此下还未确认逊帝是否为真命天子,当不可对赵匡胤下手…”

“孩儿并非此意…”

“哦?你的意思是混在赵匡胤身侧?”

“正是,若非有人相助,以他之力,绝难可以谋夺大运,孩儿心猜他身侧必有知情之人,倘使可以接近赵匡胤,终有一日会让孩儿窥岀丝缕痕迹…”

“你应知我苏家祖训,未为婚娶生子,是不可离山…”

“倘若未能早为寻到龙脉灵穴,而赵匡胤又攻打这北汉之地,届时如何能使金龙灵运臣服一统大运?但若被赵匡胤强行取了北汉,它必会远遁而去,天下一统大势也是不成,而若金龙遁去北辽,金、水得以相依,那天下一分为二局面立现…”

苏姓老者摇头道,“当年袁天师已隔断金龙北遁地脉,若无传国玉玺,金龙绝无可能遁走北地,况且无人能知晓玉玺的用处所在…”

“可即使金龙不遁北地,只要它一为遁去,百年之期必会成势,届时天下亦会大乱,难道爹爹要、要……”

想是知道苏长安的言下之意,苏姓老者眉头一皱,顿为沉思起来,良久之后,望着神情期待之色的苏长安,言道,“你也知为父当年因急于求成,至使眼下每年都要闭关百日,若是在为父闭关期间,你无论寻到任何线索,都能做到按兵不动,为父就允你岀山。”

“爹爹放心,孩儿绝不擅自妄动…”

“还有,无论如何都不可施展‘春秋诀’掌法…”

苏长安展颜一笑,“爹爹每次出山都未携上‘抱节’,孩儿便知爹爹是留下剑道给孩儿行走。”

苏姓老者叹了一声,眼神尽显怜爱之情,“其实为父是曾想过让你岀山助力,就是担心你心性善良,会为人所趁……”

“孩儿明白,孩儿绝不让爹爹担心…”

“以你此下的年纪有着抱丹小成的修为,定会引人相疑,你当要压在神念小成之境…”苏姓老者言道,“而若知此,很难混进大内司职,为父有个安排,但想是最为妥当…”

“请爹爹示下…”

“为父前日甩掉那使掌的高手,在泽州一处山洞中作了歇脚,在午时之后,又为转去开封,想寻出司天监监正所在,在前往司天监的路道上,经过一处正在修建的一座府院,听得两名‘将作监’官员争吵,一人言称这样不符礼制,一人言称那般规格甚高,心感奇怪之下,为父暗中抓了一名兵卫打听,原来这府院是修与赵匡胤之子为用…”

苏长安极为智慧之人,闻言心念一动,“爹爹的意思是,让孩儿随护这皇子身边…”

“不错,为父询了那兵卫,此皇子名唤赵德昭,次月将会出阁入仕,官拜贵州防御使,此赐封已拟礼部备册,只待府院建成,便司礼昭告天下…两日后,你且先去开封寻个地方落脚,寻策如何混入皇子府…”

“孩儿遵命…”

“冬至之期,你万万要记得回山,助为父开灵养龙…”

“孩儿谨记在心…”

****

巳时将到,谢知兰三人回到了老虎沟,与张家嫂子道谢作别后,谢知兰将驴车赶到宅院前停下,与青娥将在集市上购置的谷米等物搬进院中,待物件安放好之后,谢知兰便行出宅院,将驴车牵去侧院安放。

庭院中,常青青望见青娥衣衫上,明显有泥土斑驳,心感奇怪,言道,“驴车翻了吗?青姨,怎么周身都是土迹斑斑…”

青娥苦笑道,“是翻到田间去了…”

“哦?这毛驴已是被知兰驯得服服贴贴,怎生会发脾气…”

“奴婢与张家嫂子盘坐在车板上,正聊着有关苏家的话题,突然间驴车就翻进田沟去了,却为不知是何原因,幸好那时还未到集市,不若谷米想是要倒了一大半…”

常青青微微一笑,“如此看来,应是那毛驴突然来了脾气,先去后院把衣衫换了吧…”

青娥应声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