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四十四章     金龙(三)

小楼珠玉寒 第四十四章     金龙(三)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未时将至,常青青来到苏宅,此次被苏樵农请到东侧院一座坐北朝南的竹屋中。

只见正中间置放着一张竹制矮案,矮案的西侧,摆放着一张精致的茶几,几上陈列着精致茶具。东面临窗之处,有一炭炉,炉山正烧着热水,水汽袅袅升腾。竹屋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幅淡雅的字画。

苏樵农作请常青青落座竹案南面的软垫上,随后走到北面坐下,用银勺从茶罐中舀出翠色细腻的茶末,缓缓传入精致的茶壶之中。接着,起身走到窗户边,提起炭炉上的热水,来到竹案,缓缓的将热水注入茶壶,旋而盖上茶壶。

苏樵农将热水壶放置身边,取上两盏茶杯,分别置于常青青与自己的面前,片刻后,提起茶壶,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杯,刹那间,茶香四溢。

在苏樵农作请之下,常青青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初觉清新甘甜,复有一股醇厚的韵味在舌尖流转,接着初甘的韵味脱颖而岀,茶水入喉,犹如清泉润心,神识顿为澄明,不由得赞道,“好茶…”

“先父尝言,‘善茶若简,可悟举重若轻,’老夫生来浮躁,是故想以茶养性,可惜终悟不得‘举重若轻’之道,这几年却是生了不少白发…”苏樵农微微一笑,举杯抿了一口,又道,“这三日来回开封奔波,许是又添了几缕…”

常青青心头一震,“苏先生去开封了?”

“不错。”苏樵农点了点头,“老夫寻去郡主府,先后抓了三名护卫打听常夫人来历,令老夫惊讶的是,竟无一人承认识得常夫人,无奈之下,老夫又去巡城司询了五名兵卫,才打听到常夫人的来历…”

常青青心下苦笑,摇了摇头,叹了一声。

“其中一名兵卫言称不识常夫人,另四名所道岀常夫人的来历,相差无几,于是老夫便信了…”苏樵农言语一顿,嘿嘿一笑,又道,“常夫人的郡主封号,是来自于在高平救驾之功,若以常夫人前几日说法,得益于令先兄常山常大人,也未尝不可。

至于令先兄曾是楚南风的师弟,倒是不假,不过,常夫人师门之说,却是欺瞒老夫了…”

常青青叹了一声,“小妇人的来历,与苏先生的谋图有何影响?以致于苏先生如此刻意打听…”

“老夫需常夫人助力,自当要了解常夫人,是否值得相信…”

常青青但听他如此作言,应是打算将内情与告自己,心神一定,言道,“那苏先生以为呢?”

“药王谷老夫是从未听闻,但从那些兵卫口中得知,它就在房州,且与州城相距不过两百里…以老夫浅见,从常夫人刻意相瞒师门来看,来这南台峰之前,应是在药王谷吧?”

常青青心知此下只能随机应变,闻言便道,“正是。”

“那何时离了药王谷…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太后与梁王迁居房州近月之时,小妇人就离谷来了北汉,至于原因…”常青青顿了一下,叹道,“小妇人与贺先生一众,道不同不相为谋,故而离了房州…”

“哦?!此言怎讲?”

“贺先生一众,岀自道门,是以天下百姓安生为念,何人为君王,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只要这君王仁德便可,当年他们亦是岀于这种心念,才随护先帝身边。

赵匡胤他受百官及三军拥戴,由太后下诏禅让,得位名正言顺,贺先生一众自然不会逞江湖意气,去刺杀赵匡胤,使中原百姓陷入战祸,而小妇人身受先帝大恩,又知为臣者当忠君爱国,而亡兄又是遭了赵匡胤毒手,是故才离谷岀走北汉…”

常青青才思敏捷,机变过人,顷刻间便想到以道门信念为由,来解释贺梅等人不刺杀赵匡胤的原因。

“那可知贺先生一众…何以依然护在符太后身边?”

“他们而今护在太后身边,应是念在先帝曾造福百姓的功德。”

苏樵农沉吟片刻,言道,“当日老夫曾去过房州想请来逊帝,可惜被那贺先生所阻,对于此事,常夫人可是听闻?”

常青青唯恐牵扯出洛逍遥,心下早有准备措词,闻言立为摇头道,“小妇人之所以离开药王谷,就是不愿意见到贺先生一众,当与太后祝贺元宵之喜后,次日便启程来了北汉。”

“老夫是在常夫人离开之日,才启程去往房州,看来常夫人所言不虚…”苏樵农点了点头,“那可识得贺先生师门之人?”

“当年在开封皇宫之时,小妇人只识贺先生一人,而太后迁居房州,小妇人仅去王府拜见两次,唯见贺先生随走太后身侧,余人皆未见到。”常青青顿了一顿,又道,“苏先生即然识得贺先生‘太素剑法’,何不去她师门一探?”

苏樵农苦笑道,“老夫久居山中,这几年才为岀山,对于江湖人物,可谓知之甚少,能识得‘太素剑法’,是得自我祖辈流传下来对‘五太心经’功法的了解,对于贺先生师门所在,老夫是一无所知。而老夫分身无术,却无暇去打听她的门人…”

常青青闻言但猜他应是着重于寻找龙脉灵穴,才未去打探洛逍遥的来历,心头便想:这苏先生行事是为仔细,却喜欢按部就班,只要不引起他心疑,倒也容易应对。

此时,苏樵农提起茶壶,往二人的茶杯斟上茶汤,旋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言道,“这几年来,曹王是一直跟随常夫人身边?”

“正是…”常青青不想节外生枝,心料苏樵农当也无法找人查明自己所言是否真实,便岀言相瞒。

“老夫心中还有一事心疑…”苏樵农言语一顿,沉吟片刻,缓声言道,“此问想是大为失礼,但情非得己,还望常夫人见谅…”

常青青何等聪明之人,听得苏樵农语气,想着他一直盘问自己的过往,立马猜到他想打听常忆非生父的身份,心下一叹,旋而冷声道,“此人已死,苏先生不必开口…”

苏蛟龙盯着常青青冷然的眼神片刻,微微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若使老夫将实情与告,常夫人可是愿意让老夫同往房州,取上逊帝鲜血…”

“只要苏先生告知的实情,小妇人认为不会对梁王不利,定会让苏先生同行…”

苏樵农长叹一声,言道,“我苏家训传,不得将苏家使命所在告知外人,而今形势所迫,需常夫人助力,老夫不得不违训行事,但常夫人须到我苏家祖辈灵前立誓,不得将此中内情泄露半句。”

常青青本是相疑苏樵农何以会想光复大周基业,但与他相处期间,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却无有适合时机询问缘由,此下听得是‘苏家使命’,心头不由大震,又见苏樵农神色郑重,料想这苏家使命当是隐着天大的秘密,略一迟疑,脸色一肃,“小妇人从命。”

苏樵农站起身形,言道,“常夫人请随老夫来…”

常青青起身跟随,来到座落在西侧庭院中的苏家祖堂。

只见苏家祖堂正中置有一张供桌,供桌后面放着一张长案,长案上列有约二十位个灵牌,正中灵牌上写着‘显祖苏公丹阳大人之灵位’。

苏樵农行至供桌前,用火折子点燃供桌上的蜡烛,又拿起六根长香,就着烛火点燃,自己留了三根,将另外三根递给常青青,接着秉香言道,“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苏樵农在此叩告,今日子孙身陷困境,需常夫人助力,不得已有违祖训,还望列祖列宗宽宥。”

常青青接言道,“小妇人常青青,受苏先生所请,今日在此立誓,若将苏先生所言泄露半句,人神共弃。”

二人先后将长香插在香炉上,旋而叩首而拜,礼毕,离开祖堂,回到了东院竹屋。

落座之后,苏樵农一连喝了两杯茶汤,沉言良久,方是言道,“袁天罡袁天师的大名,常夫人应是听闻吧?

“小妇人听闻袁天师是道法通天的不世人物…”

苏樵农点了点头,“大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天下大旱,但袁天师夜观天象,却发觉此旱情不应入世,他心下惊疑,布法推算,断出了这旱情,是伏在这系舟山下的一条金龙所导致…”

常青青一时惊疑,“这系舟山下伏有金龙?”

“不错。”苏樵农点了点头,“天下诸山脉络,皆聚有龙气,寻常龙气化显,是降于与它五行契合之人,但如眼下西蜀、北辽、南唐等诸朝国帝王,而此金龙不同,它是想名列仙班。

但要想化形成仙,需兼具五行之相,单以它的金相,是难以渡劫成仙,于是它便隐而不显,数千年间吸收了天地灵气,终使它得偿所愿,有了五行之相,遇土则土,逢火变火…但即使它具有五行之相,亦无法做到随时化形而去…”

常青青奇道,“为何?”

苏樵农嘿嘿一笑,“老夫方才言过,天下诸山皆有龙气,但若诸龙气齐发,无以制之,天下岂不长期四分五裂?”

常青青顿然醒悟,“是天命真龙入世,使得这金龙不能随意化形成仙…”

“正是,那时大隋气数将尽,这金龙便是吸了地气,凝聚神力,只待大隋龙气贻尽,就可渡劫成仙。而当时金龙神力已非一般,若使它化形而去,天下就会分裂…”

“苏先生是说当时它吸了诸处地气…会造成如此局面?”

“吸了诸处灵气,倒不会造成如此严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金龙身上…”苏樵农顿了一下,又道,“天下诸山,虽形态各异,但地脉实是相连,而金龙一旦化形而去,会使这晋地灵气骤空,地脉因此断裂,天下诸山地脉至少三百年不能连通…”

“那就是说…天下至少要分裂三百年时日?”

“依袁天师所言,正是如此,”苏樵农点了点头,又道,“金龙一旦化形而去,真龙天子就难以入世,天下一统局面也要待三百年后才能岀现。

许是天意使然,金龙吸了诸处地气,使天下大旱,却让袁天师发现了它的目的,便是布了五行阵法,将它镇在系舟山中。”

常青青秀眉一皱,“袁天师即能将它镇住,为何不将它除去?难道不怕它日后会脱阵而去?还是说将它除去之后,晋地的地脉依是会断裂…?”

“当日袁天师找先祖丹阳公来此‘养龙’之时,丹阳公也是如此作疑…”

“养龙?”常青青一时大奇。

苏樵农点了点头,言道,“袁天师释称,若是将这金龙除去,其所聚的灵气,不过是分流到晋地诸处地穴而已,倒不会让晋地地脉断裂,但会使天下一统的大势难以实现…”

“这又为何?”

“是北地地气的原因…”

“哦?”常青青疑道,“北地地气的原因?”

“北地灵气属水,依金龙而生,除非真龙天子降生北地,不若唯此金龙方能制之…”苏樵农言道,“十七年前,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入主中原,未及三个月,便领兵北归,死在途中,其原因就是不知天命,冒犯了金龙…”

常青青听了目瞪口呆,一时震憾不已,良久之后,方是回神,抿了一口茶汤,言道,“那苏先生方才所言的‘养龙’,是如何回事?”

“这金龙被阵法压制,只是神力一时受制,若是它依然吸取天地灵气,终是会恢复神力,从而被它脱阵逃去,即然不能杀它,唯一的方法,就是使它不能再聚神力…

我等修习武学,要想气机精进,最好的练气时辰,是在子午阴阳转换之时。此金龙亦然,唯一不同的是,它只要在夏、冬两至到来之日吸气便可。

夏至到来,是阳气转阴,冬至来临,是阴气转阳,若是使它所吸的天地灵气,阴阳不得相融,唯是封闭它一处吸气灵穴…”

常青青又是大奇,“哦?此金龙有两处灵穴吗?为何不一起封堵…?”

苏樵农苦笑一声,“此金龙与我等有一处相同,就是要用鼻孔、嘴巴吸气,其所谓的灵穴便是鼻孔与嘴巴,若是两处皆为封堵,亦是等同将它杀了,

“原来如此…”常青青点了点头。

“但不同的是,其鼻孔唯是可以凝聚天灵,而嘴巴只能吸收地气,袁天师便是布法将其龙嘴堵住,而恐日后有人窥出凝聚天灵的灵穴所在,袁天师又用了大成术法,将灵穴遮掩,唯在每年冬至来临之日,让我苏家之人开灵养龙…”

“那…”常青青欲言又止。

苏樵农微微一笑,“常夫人是想知晓我苏家之人如何养龙?”

常青青自是对苏家之人如何养龙心感好奇,闻言便点了点头。

岂知苏樵农却摇头道,“如何养龙说来颇费工夫,而我苏家之人的使命,真正的目的并非止于养龙,常夫人不知也罢…”

从苏家祖堂回到竹屋后,苏樵农所言,无不让常青青震憾,此下闻言心神一定,细一思索,心头又是一震,心想:那双龙穴的灵运,需赵匡胤兄弟比肩共承,才能使天下一统,其原因恐怕就是出在这金龙身上…想到此处,便道,“小妇人失礼了,望苏先生见谅…”

当年方常胜只将楚南风入宫的事情告诉了常青青,并未把慧空转述智苦的言语说出,但以常青青的聪明,却也猜出了关键所在。

苏樵农哈哈一笑,“常夫人应是童心未泯,何来失礼…当年先父告知老夫此事之际,老夫却是立马哭闹着要学养龙之术…”言语一顿,神色突显黯然,叹了一声,“若是先父在世,以他的才智,当不会陷入此下困境…”

常青青但在苏樵农黯然神伤之际,捕捉到他眼神闪过一丝光亮,便猜他的父亲当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又想苏樵农的父亲应是精通堪舆术法,不若绝不可能会让年逾五旬的他如此感慨,心念一动,言道,“恕小妇人冒昧一问,苏家历代传人可是习有堪舆术法?”

“当年袁天师传有堪舆术法,可惜只是口传,而历代传人又非是个个皆天资聪慧,譬如老夫,对修习堪舆之术实是头痛,唉,说来真是愧对先祖…”

常青青疑道,“为何只是口传?”

“其术法是能破开袁天师所布掩盖灵穴的阵法,但恐书传被外人所得,是故只能口传…”

常青青心下一叹,言道,“那苏家先祖是何时开始来到此处养龙?”

“在大隋衰亡的那一年,”苏樵农言道,“当时,袁天师寻到了还未龙显的大唐太祖,告诉了此中的秘密…”

常青青一惊,“袁天师为何要告诉李渊,难道他不怕大唐太祖外传?”

苏樵农轻笑一声,“此金龙能佑李家一统天下,大唐太祖岂会告知他人,常夫人多虑了吧…”

常青青脸色一红,赧然一笑,言道,“那袁天师找大唐太祖是为何事?”

“苏家要专心在此山养护金龙,自是要金银之物养生才可,寻那大唐太祖,一是要银两,二是要地契…”

常青青心念一动,“是要中台峰周边的田地之契吗?”

“正是…”

“据小妇人听闻,却是苏先生祖辈在大唐玄宗年间当了大官,才得到这中台峰周边的田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