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 > 第112章 青州新象,内外交困

经此一役,青州上下一片欢腾。然袁谭与玄风子却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深知,眼前的和平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州实力,玄风子提出革新军制。

“主公,我军虽英勇,但旧有军制在指挥协同上仍有不便。可效仿古制,设立三军,以精锐为中军,善攻者为前军,善守者为后军,各军设将统领,战时相互配合,如此方能发挥更大战力。”

袁谭认可此提议,遂与玄风子着手军制改革。

选将之事至关重要,他们在军中选拔有勇有谋、威望颇高之士。经多番考量,任命赵虎为前军主将,钱豹为后军主将,孙龙为中军主将。三人皆为追随袁谭多年的悍将,得令后,自是尽心竭力训练士卒,一时间,青州军威更盛。

在民生方面,青州的学宫培养出首批贤才。这些学子心怀壮志,纷纷向袁谭进言献策。其中一位名叫李逸的学子提议:“主公,青州农桑乃根基,可设立农官,推广新的耕种之法,兴修水利,定能使粮食产量大增。”袁谭欣然采纳,命人在各地推行。

但外部的压力却如影随形。曹操兵败后,虽暂无力大规模攻青,但暗中使计,联合青州周边的山贼草寇,许以重利,令其骚扰青州边境。这些山贼四处劫掠村庄,抢夺粮食财物,百姓苦不堪言。

袁谭闻报后,令赵虎率前军前往清剿。赵虎领命,率军深入山林。

然山贼凭借熟悉地形,与赵虎军周旋。他们设下陷阱,突袭赵虎军的补给线,令赵虎一时陷入困境。

玄风子得知消息后,建议袁谭派孙龙率中军支援。孙龙领中军赶到,与赵虎合兵一处,改变战术。

他们不再盲目追击,而是先在山贼出没之地设下坚固营寨,步步为营,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侦查山贼巢穴。

经过多番探查,终于寻得山贼老巢所在。孙龙与赵虎商议,决定夜袭。

是夜,青州军趁着夜色,悄然包围山贼老巢,发起猛烈攻击。山贼虽拼死抵抗,但在青州军的强大攻势下,逐渐溃败。赵虎亲手斩杀山贼首领,余众纷纷投降。

青州边境刚得安宁,又传来江东孙权的消息。孙权见袁谭在青州势力渐强,心生忌惮,于是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对青州进行经济封锁。禁止江东的盐、铁、布匹等物资流入青州,同时也阻止青州的特产外销。

这一举措让青州的商业遭受重创。许多商人面临破产,百姓生活也变得艰难。袁谭心急如焚,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有谋士提出,可与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开展贸易,换取所需物资。

袁谭采纳此建议,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鲜卑等部落。使者历经艰辛,到达匈奴部落。匈奴单于听闻来意后,起初并不为所动。使者陈说利害,言明若与青州合作,可共享中原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且青州愿以优惠价格交换匈奴的马匹、牛羊等特产。

单于思索良久,终被说动,同意与青州开展贸易。鲜卑部落见匈奴与青州合作,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青州的商业困境得到缓解,虽不如从前与江东贸易那般繁荣,但也足以维持。

然而,内部矛盾也悄然滋生。随着学宫学子日益增多,不同学派之间产生了争论。以王充为首的儒学派与以张衡为首的工技派,在治国理念与发展方向上分歧严重。

王充认为应遵循儒家之道,以礼义教化百姓,发展农业与文化;张衡则主张大力发展工技,制造先进器械,提升青州军事实力与生产效率。两派争执不下,甚至影响到学宫的正常教学与青州的政务推行。

袁谭与玄风子不得不出面调解。玄风子道:“诸君皆为青州栋梁,儒家之道可安民心,工技之学可强国力,二者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可设立专门学府,分别研习,相互借鉴。”袁谭亦表示,在政务上会综合考量两派意见,合理施行。

经调解,两派矛盾暂得缓和。但此时,西凉传来噩耗。马超与韩遂的同盟再次破裂,二人重燃战火。这使得青州与西凉的抗曹同盟摇摇欲坠,曹操又有了可乘之机。

袁谭欲再次派人前往西凉调解,玄风子却叹道:“主公,西凉之事,恐非我等能多次左右。当下应先稳固青州自身,加强防御,提升实力。若曹操来袭,我青州唯有依靠自身之力,方有胜算。”

袁谭无奈,只得将重心放回青州。他亲自巡视各地城防,督促士兵训练,鼓励百姓生产。

同时,加大对学工与工技研究的投入,期望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更多人才,制造出更精良的器械。

在这内忧外患之中,青州艰难前行。袁谭望着这片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未来的路布满荆棘,每一步都需谨慎抉择。但他坚信,只要青州军民一心,总有一日能在这乱世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是这过程注定充满坎坷与磨难,而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与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