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 > 第208章 粮改蒙冤朝堂艰

侍卫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禀报:“大人……陈御史……他在朝堂上……弹劾您!”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落在桌案上,墨汁溅染开来,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涌的不安。“弹劾我?理由?”

侍卫颤声道:“陈御史说……说大人的粮食改革劳民伤财,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反而引发了这场天灾!”

顾长渊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推行新政以来,早料到会遭到保守派的阻挠,却没想到他们竟会如此卑鄙,将天灾的责任也强加于他。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陛下怎么说?”

“陛下……陛下震怒,下令明日早朝,大人务必出席,当面对质。”侍卫低着头,不敢看顾长渊的脸色。

顾长渊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他知道,一场硬仗在等着他。他看向帐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黎明的到来能带来一丝转机。

与此同时,京城吴府内,灯火通明。吴大地主正与陈御史密谋,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陈大人,明日早朝,您尽管放开手脚去弹劾顾长渊,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证据’,保证让他百口莫辩!”

陈御史接过吴大地主递过来的一叠文书,仔细翻阅着,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经过歪曲和伪造的数据,足以证明顾长渊的改革毫无成效,甚至还加剧了灾情。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吴老爷放心,明日我定会在朝堂上将顾长渊拉下马!”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气氛凝重。顾长渊一身官服,面色沉静地站在朝堂中央,直面皇帝的审视和群臣的议论。陈御史手持笏板,声色俱厉地控诉着顾长渊的罪状,言辞凿凿,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顾长渊!你推行新政,劳民伤财,致使民怨沸腾!如今又天降灾祸,更是证明你的改革彻底失败!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陈御史慷慨激昂,唾沫横飞。

吴大地主也站了出来,添油加醋地附和道:“陛下,臣可以作证!顾长渊的改革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导致了粮食减产!如今灾民遍地,都是拜他所赐!”说着,他将手中的“证据”呈了上去。

皇帝脸色阴沉,看着顾长渊,眼中充满了失望。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陈御史,指责顾长渊。一时间,顾长渊仿佛成了众矢之的。

徐凛风站在人群中,看着被围攻的顾长渊,心中焦急万分。他想要站出来为顾长渊辩解,却被身边的同僚拉住,低声劝道:“徐大人,这个时候你还是少说两句吧,免得惹祸上身。”

顾长渊环视四周,看着一张张或冷漠或幸灾乐祸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为自己辩护,却听到殿外传来一声高呼……

“报——”一声高呼划破了金銮殿上紧张的氛围。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快步走到殿中央,跪下禀报:“陛下,微臣奉命前往灾区赈灾,带回了一些情况!”

皇帝示意他说下去。信使从怀中掏出一份卷轴,双手呈上:“这是微臣在灾区收集到的民情记录,以及部分受灾地区的粮产数据。”

顾长渊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微臣恳请您过目这份卷轴,其中记录了微臣推行新政后,一些小农户的实际收成情况,足以证明新政并非一无是处!”

皇帝接过卷轴,仔细翻阅起来。卷轴上记录的数据与陈御史呈上的“证据”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地方的粮产还略有提升。皇帝的眉头微微舒展,看向顾长渊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探究。

陈御史见状,连忙上前说道:“陛下,这份卷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说不定是顾长渊为了脱罪而伪造的!”

顾长渊冷哼一声:“陈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我的改革失败,可有证据?你所说的‘证据’,又是从何而来?”

陈御史一时语塞,支吾道:“这……这是下官从民间收集而来……”

“民间?是哪个民间?是像吴老爷这样的‘民间’吗?”顾长渊眼神犀利地看向吴大地主,吴大地主脸色一变,避开了顾长渊的目光。

顾长渊趁胜追击,继续说道:“陛下,微臣的新政虽然尚未完全推广开来,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次的天灾并非新政导致,而是因为连日暴雨,导致河水决堤,淹没了农田。微臣已经拟定了新的应对措施,包括修筑堤坝,疏通河道,以及推广抗旱作物,相信只要给予微臣足够的时间,定能扭转乾坤!”

然而,许多大臣并不相信顾长渊的话。他们认为顾长渊巧言令色,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罪责。他们纷纷附和陈御史,要求停止粮食改革,恢复旧制。

与此同时,徐凛风在朝堂下四处奔走,试图寻找能够证明顾长渊清白的证据。他找到了几个曾经支持新政的官员,却发现他们要么闭口不言,要么改口倒戈,甚至还有人声称自己受到了顾长渊的胁迫。

徐凛风心中一沉,他知道,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他翻阅着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却发现很多关键的证据都已经被销毁或篡改。他的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了肉里。

朝堂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开始偏向保守势力,认为应该停止粮食改革。皇帝也对顾长渊产生了怀疑,他放下手中的卷轴,缓缓开口:“顾长渊,你所说的这些,朕还需要时间去查证。你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否则……”

皇帝没有说完,但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顾长渊看着皇帝,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却听到徐凛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大人,等等!”徐凛风快步走到顾长渊身边,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着,似乎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他附在顾长渊耳边,低声说道:“我……我找到了一些东西……”

徐凛风的声音很低,却如同惊雷一般在顾长渊耳边炸响。“大人,我找到了吴大地主账房的亲戚,他偷偷给了我这个。”徐凛风将一小卷纸塞进顾长渊手中。

顾长渊迅速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数字和人名。他目光一凝,这些赫然是吴大地主贿赂官员的证据,其中赫然包括陈御史的名字!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抬头看向皇帝。

“陛下,臣有证据证明,陈御史与吴大地主勾合,伪造证据,陷害臣!”顾长渊掷地有声地说道,并将手中的纸卷呈了上去。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陈御史脸色煞白,指着顾长渊大声喊道:“你血口喷人!这分明是你伪造的证据!”

“陛下明鉴,这卷纸上的字迹是吴大地主账房的,臣可以请人来辨认。”顾长渊冷静地应对,目光如炬。

皇帝接过纸卷,仔细查看,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看向陈御史,语气冰冷:“陈御史,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陈御史冷汗涔涔,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吴大地主也吓得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顾长渊趁胜追击,将吴大地主如何操纵粮价,制造饥荒,嫁祸新政的阴谋一一揭露。他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使得原本支持陈御史的大臣们也纷纷闭上了嘴。

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见风使舵,开始倒戈支持顾长渊。他们纷纷指责陈御史和吴大地主的罪行,要求严惩不贷。

皇帝看着事态的发展,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沉声说道:“来人,将陈御史和吴大地主拿下,严加审问!”

侍卫立刻上前,将两人押了下去。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顾长渊看着两人被带走的身影,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他深知如果不能在朝堂上彻底反驳污蔑,粮食改革将彻底失败。他决定深入调查吴大地主提供的虚假证据,寻找反击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和徐凛风马不停蹄地走访调查,收集证据。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受灾的百姓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他们发现,吴大地主不仅操纵粮价,还私自囤积粮食,导致灾情加重。

在调查过程中,顾长渊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指向一个更大的阴谋,似乎有人在幕后操控这一切,目的不仅仅是阻止粮食改革,而是要彻底扳倒他。但这些线索还很模糊,不足以完全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自朝堂的压力,来自民间的压力,来自幕后黑手的压力。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张被拉满的弓,随时可能断裂。

一天深夜,顾长渊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翻阅着收集到的资料,眉头紧锁。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看到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谁?”顾长渊低声喝道。

没有回应。

顾长渊立刻追了出去,却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院子。他心中一沉,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他回到书房,拿起桌上的油灯,走向书架后隐藏的暗格。缓缓地,他将暗格打开,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把……匕首。

顾长渊回到书房,不安地踱步。他知道,扳倒陈御史和吴大地主只是第一步,幕后黑手依然隐藏在暗处,虎视眈眈。他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这几天,他几乎没有合眼,四处奔波,收集证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推行的粮食改革,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

“大人,您已经三天三夜没休息了,还是先休息一下吧。”徐凛风端着一碗清粥走了进来,语气中带着担忧。

顾长渊接过粥,勉强喝了几口,却食不知味。“凛风,你说这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地陷害我?”

徐凛风沉吟片刻,说道:“大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人势力庞大,而且心思缜密,行事谨慎,极难追踪。但他如此针对大人的粮食改革,恐怕不仅仅是政见不合那么简单。”

顾长渊点点头,他也感觉到这一点。粮食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其中不乏朝中权贵。但他万万没想到,对方的反扑会如此迅速和猛烈。

“凛风,你说会不会是……”顾长渊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徐凛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落在了书架上的一本厚厚的账册上。“大人是怀疑……户部尚书?”

顾长渊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户部尚书王大人一直对他的粮食改革持反对态度,而且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如果他是幕后黑手,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可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王大人所为。”徐凛风提醒道。

“我知道,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顾长渊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凛风,你继续调查吴大地主的关系网,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我再去一趟户部,仔细查阅一下近期的粮仓出入记录。”

徐凛风领命而去。顾长渊则独自一人前往户部。他仔细翻阅着粮仓的出入记录,一页一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异常之处:近几个月来,粮仓的粮食损耗量明显增加,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范围。

顾长渊心中一凛,难道有人在暗中偷盗粮食?他继续往下查,发现这些损耗的粮食都流向了同一个地方——城郊的一家私人粮仓。而这家粮仓的主人,正是……

顾长渊猛地站起身,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他立刻将这些记录抄录下来,然后快步离开了户部。

回到府中,顾长渊立刻召集了几个心腹,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们。“你们立刻去城郊的那家粮仓,暗中调查,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证据。”

“是,大人!”几人领命而去。

顾长渊回到书房,心中依然无法平静。他感到自己正一步步接近真相,但也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危险。他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王大人。然后,他将这张纸紧紧地攥在手中,眼中闪烁着寒光。

夜深了,顾长渊依然没有睡意。他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突然,他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不好了!”一个心腹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我们……我们发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