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 第38章 须知,天幕寥寥几句,却道出天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幕缓缓说道:

【按朱元璋之心意,此江山原本欲留给朱标的!让继承大统,令其承载基业!】

【然朱标既殁,朱雄英亦早早离世,令局势更为复杂。此时,朱元璋心中忧虑,举国之事,需得决断,必定选一人继位,承载大明江山!!】

【眼下,朱元璋面临抉择,必须决定谁来继承帝位。】

【朝堂内部分两派,一派推崇燕王朱棣,声势赫赫;一派则拥立朱允炆,论其贤德,亦不遑多让。朱元璋之难,在于择一人出,使之继位,以传承大明基业!!】

【朱元璋必须在这两人之间,挑出一位作为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话音落下。

大明。

洪武年间。

燕王朱棣的眼神瞬间黯淡了。

朱元璋的抉择,他已明了。

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永乐年间。

朱棣伫立于金銮殿,双眸透着冷意。

天幕的叙述似将他带回那苦熬的长夜,无眠辗转。

然而,最终……

朱棣双眼冰冷,直视天幕。

天幕继续叙说。

【也许是出于对朱标的厚爱,或是其他考量,朱元璋再一次坚定地选择了朱允炆!】

【这一决断,影响了大明未来以及世界千年的走向!】

老朱微微一怔。

他原以为天幕会直接开始陈述朱允炆的政绩,却没想到,话题依然围绕着自己!

这江山,毕竟是他老朱做出的抉择。

既然交给朱允炆,这会引发何种后果?

甚至让天幕提到“影响大明的未来”这样沉重的话语!

难道他离世后,江山再生波澜?

朱元璋的表情变得忐忑。

其他帝王则看得津津有味。

看来,老朱的江山并不太平啊。

在天幕的叙述下,他们仿佛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画面一转。

应天府中。

血迹斑斑,囚犯遍地。

泰山之巅,年迈帝王牵着一个青涩的少年,俯瞰大明疆域!

【为何说朱元璋的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大明的走向!】

【首先,就是大将军蓝玉的陨落!】

“什么?”

“我死了?”

蓝玉惊愕不已。

他脸上尽是骇然。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而这时朱元璋已年迈!】

【他心中常自问:能否镇压昔日并肩的老兄弟?!】

【若朱元璋尚能镇压,朱标作为嫡长子多年来的声望也足够镇压,但年纪尚轻的朱允炆,是否有此威信?】

话音落下。

洪武年间。

昔日随朱元璋打江山的兄弟们,皆瞪大双眼,心中忐忑不安。

朱元璋的脸色冷峻,不言一语。

他也不禁信了几分,按照天幕的说法,当时的朱允炆究竟多大?能够镇得住这帮国公吗?

若将整个大明江山比作一根大树,这些功臣,便是其上的尖刺,他必须拔除这些尖刺,朱允炆方能稳固掌权!

【首当其冲者,就是大将军蓝玉!】

【蓝玉,战功赫赫,然性情张狂,不拘小节。既征服元朝,立下赫赫战功,然入元宫肆意妄为,致使皇族贵妃以自尽报国恩。其行径,非但失道,更激起天怒!!】

【然而,朱标未在时,蓝玉之桀骜自如。若朱标即位,蓝玉之行,必成灭顶之灾也!!】

【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奉命拜为大将军,封凉国公。此时,朝廷尚未动其威严。然时不我待,风云突变,朱标辞世,蓝玉之威势,亦难为继!!】

【洪武二十四年,太子朱标驾崩,风云骤变,蓝玉与朝廷之裂隙,日益显露!!】

【洪武二十九年,蓝玉之罪状浮出水面,定为谋反,满门抄斩,牵连者万余人。此时,震动天下,宛若惊雷。朱元璋因而为世所诟,遂冠以冷酷无情之名,世人嘲笑!!】

砰!

蓝玉立刻跪倒,冷汗直流。

“陛下,末将有罪!”

蓝玉脸色惨白。

此前朱标早逝,他并未深思其中缘由。

然而,天幕的几句话让他意识到,朱标的殒命意味着他蓝玉的未来也难保!

身旁的老臣们也纷纷跪伏在地。

只剩汤和一人存世,武将仅余李景隆——这意味着什么?

李善长更是满脸不敢置信。

他是朱元璋的老兄弟,又是老乡,位列六国公之首,居文臣之巅!

他也逃不过此劫?

心中掀起巨浪。

朱元璋眉头一皱。

天幕也太无情,这些事情有什么必要揭露?不是摆明了陷他于难堪吗?

“未曾发生之事,有何罪过可言?”

“更何况,我儿必将安然长寿,无需再忧!”

朱元璋此言一出,众臣的心稍稍安定。

蓝玉,李善长等人互相望了朱标一眼,心中立了主意。

今后,务必令朱标健康强壮,无人能容忍他受病苦!

此外,必须严格盯住他的锻炼,虚胖之症必须根治!

朱标的安危,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安危!

朱元璋明白众兄弟的心思,甚至推测他们或许会对自己有所防备。

无奈叹道,“允炆啊允炆,朕付出如此代价,只为你能更安稳地掌握大明江山!”

“切莫辜负朕的期望啊!”

这时。

天幕画面中,年轻的朱允炆现身,身披金黄色龙袍,神情冷肃。

他端坐于象征大明权威的龙椅之上。

下方,文武百官、天下百姓。

燕王朱棣凝视天幕,神色复杂。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在位期间,强化文官在朝政中的作用,施行宽政、严惩宦官,并改变其祖父的一些不当之政!】

【他大赦天下,普施仁政,设立多项惠民之策,倡导耕织之业,赈济贫困之民,致力安抚百姓,庶民得以休养生息!!】

【此时,史称“建文新政”,时人多称颂其治,然亦有异议。然则此政之推行,亦是其帝业之开端,终究未能长久,后世多有评议!!】

看到此处。

朱元璋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朱允炆的施政方略,虽不似他朱元璋那般雷厉风行,但却亲民有度。

改革弊政,兴农惠民,推行新政。

这评价,不正是一位贤君所该具备的吗?

朱元璋甚感安慰,朱允炆未负他的一片苦心,未负他诛杀蓝玉、牵连万众、付出巨大代价,只为赐他一片安定的江山!

须知,天幕寥寥几句。

却道出文臣仅存汤和,武将仅余李景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