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3章 重振旗鼓,幡然醒悟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243章 重振旗鼓,幡然醒悟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国子监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受伤的宫廷教师们聚集一堂,义愤填膺地控诉着那些天才学生们的暴行。郭凌峰面色沉静,仔细倾听着,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紧锁,并不时询问几句细节。

“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这些学生目无师长,肆意妄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一位年长的教师声泪俱下。

郭凌峰起身,走到他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各位老师放心,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这件事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学生闹事,我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

离开国子监后,郭凌峰没有回府,而是径直去了城郊的一处竹林深处。这里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朝野上下享有极高的声望,也是旧学派的领袖人物。

郭凌峰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遭遇和想法和盘托出,最后说道:“学生此番前来,是希望能够得到先生的指点。改革之事,阻力重重,学生深感力不从心。”

朱熹听完,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说道:“改革触动利益,自古艰难。老夫虽然支持新学,但也明白,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你此次提出的精英教育体系,立意虽好,但过于理想化,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你需明白,教育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

郭凌峰听后,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他当即表示虚心接受先生的教诲,并请先生指点迷津。朱熹也不藏私,将自己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倾囊相授。

在朱熹的帮助下,郭凌峰重新修改了精英教育体系方案,并获得了朝廷的认可。朱熹更是公开表态支持改革,在他的号召下,旧学派的不少人也转变了态度,改革的阻力大大减小。

看着眼前这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郭凌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他看向人群中一位面容清秀,眼神却略带傲气的少年,那是所有天才学生中最桀骜不驯的一个。郭凌峰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林渊。”少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气。

“很好,我记住你了。”郭凌峰嘴角微微上扬,“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吧……”

林渊,这个名字很快在国子监里掀起了新的波澜,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关于叛逆和挑战,而是关于天赋与勤奋的融合。郭凌峰像是发现了璞玉,他根据林渊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学习方案。他不再强迫林渊循规蹈矩,而是鼓励他自由探索,挑战权威,甚至允许他在课堂上质疑老师。

“尽情地去思考,去质疑,去打破那些你认为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郭凌峰的话语,像是破晓的曙光,照亮了林渊心中那片渴望自由的天空。

在郭凌峰的指导下,林渊如鱼得水,他开始在学术竞赛中崭露头角。他那独特的解题思路,犀利的批判精神,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曾经质疑郭凌峰改革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体系,那些顽固守旧的观念,也在这位天才少年的光芒下,逐渐瓦解。

与此同时,郭凌峰也关注着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他深知,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培养精英,更要给所有孩子一个公平的机会。他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新的教育模式中来。

一位名叫陈冬的贫苦学子,在郭凌峰的帮助下,得到了系统的学习机会。他天资并不聪颖,却异常刻苦。他每日早起晚睡,孜孜不倦地学习,最终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他的故事,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越来越多的贫苦学子,受到陈冬的鼓舞,他们不再妄自菲薄,而是充满希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国子监的每一个角落,也吹进了那些宫廷教师的心田。他们看着那些曾经顽劣不堪的学生,如今一个个变得积极向上,充满求知欲,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日,几位宫廷教师主动找到了郭凌峰……

几位宫廷教师走进郭凌峰的书房,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有敬佩,有惭愧,更多的是一份期待。“郭大人,我们老朽之前固执己见,阻碍了改革的步伐,还请大人恕罪。”为首的老先生朝着郭凌峰深深作揖,语气诚恳。

郭凌峰连忙起身,扶起老先生:“先生言重了,各位都是我国子监的栋梁,你们的经验和智慧,对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老先生叹了口气:“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旧有的那一套,以为那就是金科玉律,却不知时代在变化,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看了林渊和陈冬这些孩子的变化,我们才明白,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其他几位教师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更优秀的学子贡献一份力量。郭凌峰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教育改革的成功,离不开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支持。

在国子监掀起学习浪潮的同时,陶夭夭也没闲着。她深知,要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仅仅依靠国子监内部的改变还不够,更需要赢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于是,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向普通百姓讲解精英教育的重要性。她让人编排了通俗易懂的戏剧,在市井间表演,用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决定未来。她还开设了面向百姓的讲堂,邀请一些年轻有为的官员学者,分享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成功经验,激励着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陶夭夭的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去读书,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社会各界也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国家,一个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而郭凌峰和他的团队,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开始着手培养第一批精英人才,为国家的未来……

###第243章重振旗鼓

郭凌峰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那棵苍劲的松树,心中感慨万千。教育改革之路,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但好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陶夭夭端着一杯热茶走到他身边,将茶杯轻轻放在桌上:“在想什么呢,眉头皱的都能夹死苍蝇了。”

郭凌峰转头看着她,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我在想,我们现在拥有了最好的土壤,接下来,就该播种希望了。”

陶夭夭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语气中带着几分憧憬:“是啊,真想知道,这些种子最终会成长为怎样参天大树。”

国子监内,焕然一新。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沉闷氛围。学生们三五成群,热烈地讨论着问题,宫廷教师们则穿梭其中,耐心指导,答疑解惑。

林渊和陈冬作为改革后的第一批受益者,成为了其他学生的榜样。他们不再是那个恃才傲物的天才和自卑怯懦的贫困学子,而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挚友。

这天,郭凌峰和一众官员来到国子监,准备挑选第一批参与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子。

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郭凌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这些人将会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郭凌峰的声音在国子监的上空回荡,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专注的面孔,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满足于现状。”郭凌峰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信念,“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变革,需要用新的知识去武装我们的头脑,去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

他顿了顿,让这些话语在学子们的心中回响。“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潜力和才华。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才华,成为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人才。”

学子们静静地聆听着,他们能感受到郭凌峰话语中的真诚和热情。他们知道,郭凌峰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记住,”郭凌峰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无论你们将来走到哪里,无论你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记住你们的责任和使命。你们是帝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你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强大的国家。”

他的话语在国子监中回荡,激发了学子们心中的热血和激情。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塑造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郭凌峰高声宣布,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学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他们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他们将跟随郭凌峰的脚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讲话:“郭大人,学生有一事不明!”

郭凌峰眉头微皱,目光落在说话之人身上。那是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人,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却带着几分质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