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248章 云开见日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248章 云开见日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下官见过李公公。”郭凌峰快步上前,拱手行礼。

李公公笑眯眯地虚扶一把,“郭大人不必多礼,咱家此次前来,是奉圣上旨意,特来嘉奖郭大人为推广教育普及做出的贡献,圣上对大人的举措十分赞赏,称赞您是国之栋梁啊!”

周围人群一片哗然,看向郭凌峰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自从郭凌峰力排众议,推行教育普及政策以来,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从未断绝。然而,郭凌峰顶住了压力,他坚信,只有让更多人读书识字,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这都是皇上圣明,下官不过是尽绵薄之力罢了。”郭凌峰谦逊地回应道。

李公公又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卷轴,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郭爱卿忠心为国,才堪重用,其推行教育普及之策,深得朕心。特赐……”

一连串的赏赐听得众人眼花缭乱,郭凌峰却神色平静,他明白,这些赏赐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教育普及事业的支持。

送走李公公后,郭凌峰和陶夭夭并肩漫步在书院的后花园中。

“峰哥哥,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就连京城都知道了你的功绩。”陶夭夭明媚的双眸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郭凌峰轻轻地将她揽入怀中,“夭夭,这不仅仅是我的功劳,也有你的一份贡献。这段时间你为了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可是没少熬夜。”

“只要能帮到峰哥哥,我做什么都愿意。”陶夭夭的声音甜如蜜糖。

的确,为了更好地推广教育,陶夭夭与郭凌峰呕心沥血,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长期发展规划。他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学府,同时招募和培养更多的教师,让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贵贱,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几个月后,一份题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晋教育改革纲要》的奏折呈递到皇帝案前,这份凝聚着郭凌峰和陶夭夭无数心血的纲要,将为大晋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先生,您觉得这份纲要……”皇帝放下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一旁的老者。

老者捋着花白的胡须,浑浊的眼中却透着精光,他正是当世大儒朱熹。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皇上,这份纲要立意高远,切实可行,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教育改革方案啊!老臣曾一度担忧,普及教育会冲击传统,动摇我儒学根基,如今看来,却是老臣目光短浅了。”

皇帝微微一笑,“哦?先生何出此言?”

“自郭大人推行教育普及以来,民间读书氛围日渐浓厚,百姓明理守法,路不拾遗,此其一也。各地学堂,人才辈出,如那柳文彦,年仅十二便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还有那出身寒门的赵铁柱,刻苦钻研,发明了新型水车,造福一方百姓,此其二也。”朱熹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老臣观察到,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学子们,他们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并非迂腐之辈,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国之栋梁!”

皇帝听完龙颜大悦,“先生所言极是,郭爱卿确是难得的治世能臣啊!”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准奏”二字,并提笔写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个大字。

时光荏苒,转眼间,第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们已经学成毕业。才华横溢的柳文彦放弃了进入仕途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免费的私塾,致力于将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孩子。而刻苦勤奋的赵铁柱则加入了朝廷的工部,致力于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改善百姓生活。

“先生,学生今日就要远赴江南,临行前,特来向您辞行。”一身青衫的柳文彦恭敬地向郭凌峰行礼。

“文彦,此去路途遥远,万事小心。记住,教育之道,任重道远,切不可懈怠。”郭凌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

送走柳文彦后,郭凌峰走进书房,只见陶夭夭正伏案疾书,她面前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卷宗。

“夭夭,还在忙着整理那些宫廷教师的教学心得?”郭凌峰心疼地问道。

“是啊,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经验,我想把它们汇编成册,推广到全国各地,这样就能帮助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了。”陶夭夭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笑着说道,“对了,峰哥哥,我发现……”

她的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启禀大人,宫里来人,说是有要事求见!”侍卫单膝跪地,语气急促。

陶夭夭放下手中的书卷,秀眉微蹙,“宫里来人?可是宫学那边出了什么岔子?”

郭凌峰面色平静,示意侍卫将来人带进书房。

片刻之后,一名身着宫服的内侍快步走了进来,他向郭凌峰和陶夭夭行礼后,恭敬地说道:“郭大人,皇上口谕,宣您即刻进宫。”

郭凌峰心中疑惑,但皇命难违,他立刻整顿衣冠,随内侍匆匆进宫面圣。

御书房内,皇帝正襟危坐,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神色凝重。

“臣郭凌峰,参见皇上。”郭凌峰行礼道。

“爱卿平身。”皇帝放下奏折,示意郭凌峰起身,“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这份奏折的看法。”

郭凌峰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奏折是礼部尚书呈上的,内容是关于近期各地学堂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汇总,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等。

看罢奏折,郭凌峰心中了然,这些问题他早有预料,教育普及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皇上,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臣相信,只要我们及时调整策略,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将教育普及工作推向更高的阶段。”郭凌峰语气坚定地说道。

皇帝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朕已经决定,近期召开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届时,你要将你这段时间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教育改革的设想,向与会官员详细阐述。”

“臣遵旨。”郭凌峰领命。

几日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皇宫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齐聚一堂,共商教育大计。

郭凌峰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演讲。他首先肯定了教育普及工作取得的成果,然后话锋一转,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任重而道远!”郭凌峰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官员的阵阵掌声。

会议结束后,郭凌峰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走访各地学堂,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还组织编写新的教材,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峰哥哥,你看,这是宫廷教师们整理的教学心得,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陶夭夭将一叠厚厚的文稿递给郭凌峰。

郭凌峰接过文稿,仔细翻阅起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好好利用起来,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夜深人静,郭凌峰站在学府的屋顶,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公平的梦想。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郭凌峰回过头,看到陶夭夭披着一件月白色披风,俏生生地站在门口,手中还端着一盏冒着热气的茶。

“夜深露重,峰哥哥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吹风?”陶夭夭走到郭凌峰身边,将手中的茶递给他,“又在操心教育改革的事情?”

郭凌峰接过茶,温热的触感驱散了指尖的凉意,他笑着摇摇头,“夭夭,你还不了解我吗?这世上能让我想破脑袋的事情可不多。”

“哦?那峰哥哥是在想哪个美人?”陶夭夭故意装作一副吃醋的模样,语气酸溜溜的。

郭凌峰被她这副可爱的模样逗笑了,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你这小脑袋瓜里整天都在想些什么呢?”

陶夭夭轻轻靠在郭凌峰的肩头,两人一同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夜幕下,学府里依旧灯火通明,勤奋好学的学子们还在挑灯夜读,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着。

“峰哥哥,你说我们这样做,真的能改变这个世界吗?”陶夭夭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迷茫,尽管她一直支持着郭凌峰,但改革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她心中难免会有些不安。

郭凌峰将陶夭夭揽入怀中,语气坚定地说道:“会的,一定会的!你看,那些曾经被拒之门外,无法读书的孩子们,现在不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知识的洗礼吗?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打破旧有的阶层壁垒,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陶夭夭抬起头,看着郭凌峰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是啊,他们已经跨过了那么多障碍,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呢?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紧接着,一名侍卫慌慌张张地跑上屋顶,单膝跪地,语气焦急:“大……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