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85章 风雨兼程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第85章 风雨兼程

作者:安知小锅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15:22:49 来源:小说旗

“郭先生,我等有意与你长谈……”刘大儒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在喧闹的书院门口显得格外突兀。

郭凌峰心中了然,改革的风潮席卷郡县,自然会招致保守势力的反弹,而刘大儒作为德高望重的宿儒,无疑是他们中的领袖人物。

他拱手道:“大儒请讲。”

刘大儒并未立刻开口,而是环顾四周,见来往学子众多,便示意郭凌峰移步到书院后院的竹林深处。

竹影婆娑,清风徐徐,却吹散不了二人之间凝重的气氛。

“郭先生,你的新学,我等已经有所耳闻。”刘大儒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气,“你教授格物之法,提倡工商皆本,甚至还将女子纳入教育体系,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离经叛道!”

郭凌峰神色平静,他知道今日之事无法避免,早有心理准备。“大儒此言差矣,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一派胡言!”刘大儒怒喝一声,“自古以来,唯有熟读圣贤书,才能明辨是非,治国齐家!你却将奇技淫巧之术,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这是对先贤的亵渎!”

“大儒,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难道我们不应该与时俱进吗?”郭凌峰据理力争,“我所教授的格物之法,并非奇技淫巧,而是探究事物规律的学问,可以应用于农业、水利、建筑等诸多方面,造福百姓。”

“强词夺理!”刘大儒拂袖而去,身后几位老学究也纷纷摇头叹息,留下郭凌峰一人站在竹林中,身影显得格外孤寂。

这场争论并非个例,很快便从书院蔓延到朝堂之上。刘大儒联合其他保守派官员,对郭凌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指责他扰乱纲常,蛊惑人心。

李红郡主顶着巨大的压力,力保郭凌峰,但朝中的反对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一时间,郭凌峰的名字成为了风暴的中心,有人赞扬他是开明的先驱者,也有人唾骂他是离经叛道的罪魁祸首。

这日傍晚,郭凌峰正在书房中批阅学生作业,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叩声。

“进来。”

房门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与郭凌峰相识已久,教授儒家经典的孙夫子。

他面色凝重,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长叹一声:“子瞻兄,你……唉……”孙夫子缓缓步入房间,听到他的叹息,郭凌峰放下手中的笔,微微抬头,看着多年挚友那张堆满愁云的脸。孙夫子轻轻关上门,走到书桌前,坐下,一双眼睛直视着郭凌峰,仿佛要从他的眼神中寻找到某种慰藉。

“子瞻兄,”孙夫子终于开口,声音仿佛穿透了多年积压的沉重,“你可曾想过,如今这般激起民愤,究竟值不值?”

郭凌峰缓缓点头,沉着而坚定地回应:“凡事皆有代价,无论是保守还是改革,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若因畏惧反对声而停步不前,那我们何以求变?又何以将这方大好河山带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孙夫子的眉头微微锁紧,又松开,像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做一场对抗。他沉默许久,最终叹息道:“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子瞻兄,不瞒你说,我也心有疑虑,但你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确有其独到的价值。文道并重,这才是我们应走的长路。”

郭凌峰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拍了拍孙夫子的肩膀,道:“有你这番话,足矣!”

深夜的书院里,二人对坐而谈,细数改革之困难,共商应对之法。虽然争论不断,意见相左,但相知的心意,未曾变过。

次日,富商赵四闻讯前来,他与郭凌峰有过多次合作,深知这位穿越者胸怀大志。赵四一面细致地向郭凌峰汇报商业上的新动向,一面暗示自己愿意支持他的改革理念。

“郭兄,刘大儒虽能在学术界掀起波澜,但民意尚未定论。我有心在各地设立书院,以你所提倡的工业、商业、女子教育为核心课程,逐步引导百姓接受新学问。”赵四眼中闪过一抹智慧的光芒。

郭凌峰点头称赞:“赵老哥果然目光长远,若能将新学推广开来,那我们的改革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赵四抚掌大笑:“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我会尽全力动用商业网络,为你争取更多支持。”

几天后,郡主李红也不断奔走,试图在朝堂上争取更多支持者。虽然面对巨大的压力,但她那一腔热血与不屈精神,令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郭凌峰的改革理念。

就在这风云变幻,扑朔迷离之时,学生小明悄悄完成了一项农业改良计划。他利用郭凌峰教授的格物之法,改良了农田灌溉系统,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这一成就迅速传开,引来了众多村民和士绅的围观和称赞。

“郭老师,这是真的吗?”小明满怀激动地将成果带到郭凌峰面前,“我…我真的做到了!”

郭凌峰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似不经意地转向窗外,在那延绵的山岭与田野间,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轻声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小明。”

远处,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一个崭新的时代正缓缓到来。郭凌峰静静望向远方,内心的澎湃却像那汹涌的潮水,无法遏制……小明的成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原本对新学说持观望态度的百姓们纷纷围观询问,言语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消息传到书院,学生们欢呼雀跃,看向郭凌峰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崇拜。就连一些原本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教习,也不禁动容,开始重新审视郭凌峰的教育理念。

郡主李红闻讯后更是喜出望外,她当即决定在自己的封地内设立实验田,聘请小明为指导,亲自验证新的农业技术。她深知,只有将新学说付诸实践,取得切实的成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说服那些顽固的反对者。

实验田的选址就定在郡主府邸附近的一片荒地上。李红亲自参与了田地的规划和建设,她不顾身份的尊贵,和农民们一起劳作,学习新的耕种技术。她的行动深深感动了百姓,也让那些质疑改革的人士刮目相看。

时间飞逝,转眼间便到了秋收时节。实验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经过改良后的水稻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郡县,引来了无数百姓的围观和赞叹。

“这…这真是奇迹啊!”一位老农颤巍巍地抚摸着沉甸甸的稻穗,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丰收的景象!”

李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这场改革的胜利,离不开郭凌峰的远见卓识,更离不开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的人们。她看向远处,郭凌峰正被一群热情的百姓围在中间,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却一如既往的坚定。

李红知道,这场改革之路还很漫长,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阻碍。但她相信,只要他们坚定信念,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夜幕降临,郡主府书房内,李红展开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个郡县的情况。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些什么……丰收的喜悦并没有冲昏郭凌峰的头脑,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果不其然,新学说推广的消息传到郡城,如同投入油锅的一滴水,顿时炸开了锅。守旧派们纷纷上书,痛斥新学说“离经叛道”、“蛊惑人心”,要求朝廷立即禁止。其中,以德高望重的刘大儒为首的反对声浪最为强烈。

面对排山倒海的压力,郭凌峰没有退缩,他深知改革之路从来都是荆棘丛生。他在书院召集了所有教习和学生,语气坚定地说:“我知道,任何新的事物出现,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改革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这是大义,我们问心无愧!”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感染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鼓舞。孙夫子激动地站起来说:“郭先生,我们都支持你!新学说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不能让它被扼杀!”

富商赵四也站出来表示:“郭先生,你尽管放手去做,钱的事情不用担心,我愿意倾尽家财支持你!”

看着一张张坚定的面孔,郭凌峰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力量。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并肩作战。

然而,反对派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如何才能化解他们的阻力,让改革顺利进行下去?郭凌峰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刘大儒虽然固执,但却是一位心系百姓、正直无私的学者,或许……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他猛地站起来,对身边的孙夫子说道:“孙先生,麻烦你帮我准备一份帖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