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87章 李显:我为啥要政变?

武则天时空

直播画面上一播出参与政变的人员,大殿上的各方人马都是神色不一。

武则天冷冽的目光如同利剑,一一扫过在场的众人,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恨意:“贼子,都是乱臣贼子。朕将张柬之从布衣提拨为宰相,他却要密谋造反。还有李多祚,朕如此信任他,让他执掌禁兵二十余年,居然害朕!”

狄仁杰的脸色一沉,他没想到张柬之在他死后,居然用这样激烈的手段复唐。

武三思等人则是希望这件事能够闹得越大越好,这样说不定武则天还能再考虑后事。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仿佛在暗自盘算着什么。

李显听到自己的名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手微微颤抖,冷汗从额头滑落,他连忙跪在地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母亲,儿臣绝无此意,儿臣对母亲忠心耿耿。”

武则天则是冷哼了一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漠和审视,她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李显,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就要看你这个儿子,是怎么对我这个母亲的了!”

······

【李显啥态度?

李显事先肯定不知道今儿个要搞政变,因为史书上有记载,李显对李多祚他们的到来满心怀疑,躲在东宫里面不出来。

李多祚几个人那叫一个着急呀,李显不出来,他们就没有个标志性的人物,那今晚这事儿就成谋反啦,明儿个早上所有人脑袋都得搬家。

这时候王同皎站出来了,朝着东宫大喊:“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缘无故就被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没有不气愤的,都已经二十三年啦。现在老天都在引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跟南衙朝臣能够齐心协力,立志要灭了那些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且到玄武门去满足大家的期望。”

这儿王同皎明显有两层意思。

首先是告诉李显,咱们已经控制了北门的军队和朝堂上的大臣,太子您就放心出来。

其次呢则有点胁迫的意味,就是说咱们是以太子您的名义搞政变,您出不出来都一样。

李显听了这话,态度有点缓和了,可还是不想出东宫。

李显回答说:“凶恶的小人确实该铲除,可天子身体不好,你们这么干能不让天子受惊吗!诸位还是日后再谋划这事吧。”

这儿实际上就表明李显真正的态度了,他不想搞政变!

可能大家看到这儿就觉得奇怪了,李显难道不想杀了二张报仇?

要知道李显前不久才因为二张的坏话,失去了儿子邵王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女婿魏王武延基。

李显想报仇不?想啊,他也直接说了,“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

那李显为啥不想发动这场政变呢?

实际上,原因,李显也说了,“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

可能大家很纳闷,武则天对李显那么差,废了他皇位,还杀了他儿女,这时候他还操心武则天身体干啥!

那这就得从李显这人的现状来说了。

第一个原因,李显和李旦两兄弟,性格特别像,那就是仁厚懦弱,对家人的包容心特别强。

这性格咋来的?因为他俩在武则天的儿子里,实际上是老三和老四,李显在二十五岁之前,那都是富贵闲人,太子是他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

二十几年吃穿不愁,快快乐乐长大,性格上自然不会很激进。

而且他们在登基前跟母亲武则天也没啥冲突,正常来讲,母子关系应该还算可以。

再者李显和李旦出生之后,武则天就已经参与朝政好多年了,李治又生病了。

那这剧本,不就是,病倒的爹,强势的妈,妥妥的虎妈家庭嘛!

从小开始,家里就是妈妈说了算,那妈妈当皇帝和爸爸当皇帝,有啥区别?

在外人看来,女子执政那是大错,是违背伦理纲常的。

但李显和李旦可能想说:我家里一直是妈妈做主,很正常呀!

第二个原因,就跟上面说的伦理纲常有关。

张柬之他们觉得武则天一个女的当政,违背了正常的伦理纲常。

但从李显的角度出发,武则天是夺了李唐的皇位,可社会上最大的伦理纲常就是父母。

武则天是李显的亲妈,这又不是抱养的,那我现在跟着你张柬之去逼我妈退位,万一我妈身体不好,出个意外,我这当儿子的咋办?

那我岂不是要在历史上留下个弑母的骂名?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现实的原因,那就是李显已经是太子了,而武则天都八十二岁了。

李显安安心心待在东宫,等武则天寿终正寝,就能接班了。

那他现在为啥要造反,万一没成功呢。

更糟糕的情况是,万一武则天在政变过程中出意外了,那弑母的太子还能当皇帝!?

别忘了,李旦也当过皇帝,他也是能继承大唐江山的。

种种原因凑一块儿,很明显,李显现在出面搞政变,不划算,那他自然不想出来。】

······

汉高祖时空

刘邦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直播画面上,他转头看向大殿中的张良,眉头微挑,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子房,你怎么看?这张柬之等人的兵变,是自发的,还是有人背后授意?”

张良微微颔首,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陛下,张柬之已是耄耋之年,他不会轻易受人摆布。或许是武则天对李显儿女的所作所为,让他觉得武则天有意废弃李显,这才决定举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张柬之此举,更像是出于对大唐江山的忠诚,而非他人之言所能左右。”

······

唐太宗时空

“张柬之,这是真正的忠义之人,耄耋之年却行大事。”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张柬之勇气和决心的赞赏,手中也在为这位老臣的壮举鼓掌。

房玄龄此时却微微皱眉,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但这张柬之等人的下场,却可能不会很好。”

李世民的眉头紧锁,他转头看向房玄龄,眼中满是疑惑:“难道他们会失败?”

杜如晦此时站了出来,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沉:“李显已然对张柬之等人心生不满,日后若有奸人挑拨离间,恐怕李显就会想起今日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