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218章 卧虎藏龙金陵城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218章 卧虎藏龙金陵城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扇门。

谭时飞的热情,让范小刀有些意外。刚来金陵城,屁股还没坐热,又是送美女,又是送银票,这让他生出了警戒之心。

这哪里是接风,这分明是把范小刀架在了火上烤。

更像是对范小刀的一种试探。

范小刀是江湖人,又分管江湖司,自然懂得这些江湖规矩,他们这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拉上船,让自己跟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如今范小刀拒绝了他,接下来怕是不会和颜悦sè了。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难堪出丑。

他不是惹事之人,却也不是怕事之人。

京城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会害怕江湖人?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里是金陵,与京城确实有区别,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双方就算有争斗,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而且要搞事情,也得按照规矩来,但金陵就不同了。

范小刀和赵行来江南,接手六扇门,一是整顿江南的江湖风气,传达江湖新政理念,二是调查私铸铜钱一案,还没等开始,就已掉进了对方糖衣炮弹的陷阱之中。

换作其他人,怕是早已沦陷。

来江南之前,太子曾经暗示过他,江南官场、江湖勾结太深,风气极差,要他做好心里建设,要想查清案子,并非容易之事。

前脚在落脚地,谭时飞就进来了。

他开口就是满脸歉意,“范大人,今日接风宴真是对不住,没有跟大人通气,自作主张,弄得不欢而散,是我唐突了。”

范小刀见他如此,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道:“以后这种宴请,尽量少安排为妙。你来的正好,我有些话要问你。”

才到金陵,按照官场规矩,要找自己的顶头上司金陵知府谢愚报到,得提前做好功课,“谢大人是怎样的人?”

谭时飞道,“谢大人为人清廉,是个好官,也是个清官,在百姓中口碑甚好,只是……”

“只是什么?”

谭时飞低声道,“他做事有些唯唯诺诺,凡事没什么主意,是个老好人了。”

范小刀有些奇怪,这位谢知府,据说是从松江知县提拔上来的,泰和三年的进士,在知县位子上熬了十几年,一年前被提拔为金陵知府。

这件事,可令所有人跌破眼镜!

要知道,金陵乃江南最为富庶的三地之一,金陵知府一职,甚至比一些边陲的巡抚都要热门,是无数人垂涎三尺的肥肉,怎么会落到一无背景,二无关系的人头上?

只是当个老好人,绝不能坐上这个位子!

这时,小叮当进来道,“门外有个人,自称是知府大人的师爷,要进来见你。”

范小刀连让他进来,不多时,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书生打扮的幕僚,来到院内,看到谭时飞,连连哈腰,“谭捕头也在呢!”

谭时飞向范小刀介绍道,“这位是金陵府上的二爷,宋不凡宋师爷。”又问,“大人外出巡查回来了?”

宋不凡一愣道,“回来了?”旋即反应过来,“刚刚回来。听说京城来的范副总捕头来了,这不要请范大人往衙门一叙!”

范小刀拱手道,“在下也正准备去拜谒大人,师爷稍后,我去换套衣服,随后就到。”

谭时飞道:“我刚好也有点事找谢大人,同你一起去。”

范小刀换了红衣捕头服,与谭时飞一起前往知府的公署。都在一个衙门内办公,知府在正堂,六扇门在衙门东南角,中间隔着两道墙。

不审案开堂之时,谢愚一般都在书房办公,反倒自己的公署,平时不怎么去,一般是幕僚还有几个书吏在用。

谭时飞带着范小刀来到书房门口,门也不敲,直接推门而入。

谢愚正在看公文,见二人进来,连忙起身,迎了上来,笑道:“谭捕头也来了!”他打量着范小刀,道:“听说京城派来了两位六扇门总捕头,想必这位便是范捕头吧,年纪轻轻,果然是英雄少年!”

范小刀上前施礼,谢愚拦住道,“没有外人,不必客套。快些坐下。”

书房中有套茶具,以橡树根雕刻而制,已有了包浆,看上去有些年份,他坐在主人位上,亲自为二人摆弄茶叶,道:“本官也没什么爱好,就喜欢点好茶,今年刚下来的明前龙井,来尝尝!”

谭时飞道,“我俩有口福了!”

他看到茶桌上有水果,连招呼也没打,直接拿起一个来,吃了起来。

范小刀有些惊愕,好歹也是下属,这谭时飞怎得如此随便,谭时飞拿起一个苹果,递给范小刀,“你也来个?”

范小刀摇了摇头。

两杯清茶,摆在两人面前。

谭时飞放下水果,端起茶杯,闻了一下,道:“谢大人,你这茶不错,就是水不太行啊。”

谢愚笑道,“谭捕头真是懂行,这茶水是从前院井中打出的。”

谭时飞道,“改日我让人给送一车圣泉水给大人。”

圣泉在凤阳府,号称江南第一泉,水质清冽,乃是泡茶的极品水源,只是距离金陵城将近五百里,要运一车水过来,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谢愚道,“那可要多谢谭捕头了。”

三人闲聊了片刻,范小刀觉得此人说话和蔼,似乎没什么脾气,与

谭时飞所说所差无几。

几杯茶落入腹中,谭时飞从怀中取出一纸公文,道:“这是江宁县捕房捕头孔顺义的委任状,大人给签了吧。”

“江宁县捕房?”谢愚迟疑道,“江宁县不是去年秋刚换了捕房头吗,我记得好像叫郭守凉,这几个月送过来的几个案子,都办得不错。前不久江宁县富户杀妻案,好像就是他破的。”

谭时飞道:“大人,这个案子怕是另有隐情,那郭守亮手底下不干净,被我的人查到了,理应严查,看在同僚一场的份上,我让他引咎辞职,把二捕头孔顺义扶正,还江宁县一个清平。”

谢愚问,“这事儿,江宁知县知道吗?”

谭时飞摇了摇头,“这件事,他并不知情。”

“怕是不妥吧?”

“这个安排,转运使谢大人打过招呼,咱们也不敢招惹啊。”

谢愚一听转运使大人,连连点头,“谢大人打过招呼,那自然是要照办的,可我没见过他的条`子啊?”

谭时飞道,“要不,我给您要一个去?”

谢知府脸sè微微一变,摆了摆手,“这等小事,不必再去找谢大人,我签了便是。”说罢,提起笔墨,在委任状上签上了自己大名。

范小刀看得目瞪口呆,谭时飞在谢愚面前,未免太过于飞扬跋扈了,连人事安排都自作主张,就是不知他口中的转运使大人到底是什么人。

看上去谢知府很是惧怕此人。

一个人名,就把谢愚吓成这样子,至于谭时飞,多半是假借转运使的名义来找谢愚的,原来这金陵城内藏龙卧虎。

难怪谭时飞说他唯唯诺诺,他这是把金陵知府给架空了啊!

谭时飞拿到委任状,“谢谢大人!”

一个金陵,两个谢大人。

一个是金陵知府谢大人,一个是江南转运使谢大人。

不知道他谢的是哪个谢大人。

谭时飞道:“你们先聊,我还有点事,先告辞。”

谢愚也站起身,将他送出门外,待谭时飞走后,谢愚脸sè变得十分难堪,冷哼一声。

范小刀道,“大人对谭捕头似乎有意见啊?”

谢愚道,“狗仗人势的东西,仗着江南转运使的关系,在金陵城内横行霸道,自我调任金陵城,就没办过一件顺心的事!”

“那一位谢大人,又是何人?”

谢愚道,“江南转运使谢芝华,以前是个御史,几年前来金陵,成了金陵一霸,就连巡抚大人也要给几分面子。”他低声道,“听说是太平公主的人。”

范小刀心中暗惊,这太平公主真是无处不在啊。难怪金陵知府做个老好人,敢怒不敢言,他不过是一个地方提拔上来的小官,又怎么能扳得动扎根此处,在这里经营数年的江南转运使?

谢愚又道,“还好你跟赵捕头来了!”

范小刀道,“大人真是抬举我们了。”

谢愚道,“这几个月来,他想尽办法谋求总捕头一职,又是到京城托关系,又是使银子,本以为总捕头一职是囊中之物,只是没想到,朝廷会派你们二人过来。”

说罢,他从取出一把钥匙,打开抽屉柜,取出一封信,递了过来,范小刀接过一看,当即大惊,竟是太子朱延的手书。

他这才明白,难怪谢愚能当上金陵知府,原来他的身后,也有个靠山,那便是太子朱延。朱延在金陵呆了四年,又怎么会不扶植自己的亲信?

只是,这个极为隐秘,谢愚到任之后,表面上与太子没有任何关联,政务上也没什么主见,看似被谭时飞等人架空,实则是在隐忍,在等一个机会。

谭时飞谋求江南六扇门总捕头一职而不得,多半是谢愚在后面搞事,太子担任六扇门总捕头,又怎么会让太平公主的人把持江南六扇门?

书信中,朱延对范、赵二人大加推崇,让谢愚配合两人的工作,彻底整顿江南官场与江湖勾结的一团乱象。

书信的落款时间,是去年十一月。

那时,武林大会还没有召开,他们与驸马府的人斗得正烈,看来,太子把二人派到江南,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向太平公主妥协,而是谋定而动。

他早已预料到,与太平公主的争斗,最后会是什么结果,提前为二人想好了退路,也借这个机会,把他们从六扇门缉盗司中脱离开来,给他们一个更大的施展空间。

范小刀将书信还给谢愚,“没想到,你也是太子的人。”

谢愚道:“当年我做松江知县之时,带着百姓开渠修沟,太子微服私访,去松江田间陇头考察,我当时不认识殿下,见他谈吐不凡,以为是乡间能人异士,与之攀谈甚久,后来邀请他去府中作客,两人秉烛夜谈,从农桑之事到治国之道,只感觉是同道中人,相见恨晚。”

他回忆道,“当初,我并不知他身份,后来我在松江知县任满之时,忽然朝中来了一纸调令,委任我为金陵知府,江南赴任之后,再见到他,才知道是太子殿下。他对我说,金陵城内,鱼龙混杂,官场吏治,混乱不堪,让我暂且隐忍不要妄动,所以一年来,我几乎不问政事,金陵官场见状,更是不再忌惮,我也落得了个老好人的名号。直到去年底,太子来信,说要给我派来两个帮手。范捕头,你们来的真是时候啊!”

范小刀顿时

明白,难怪太子让二人放开手脚,这是把他们两人,当做了捅破金陵官场的两把尖刀!

范小刀起身,深行一礼,“以后日子,多多仰仗大人了。”

谢愚握住他手,“大家互相扶持。赵总捕头什么时候到?”

范小刀道,“月底之前吧。”

“谭时飞做事独断专行,说话做事又是两面三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yīn险的很,你要小心他,别着了他的算计。”

范小刀哈哈一笑,“多谢大人提醒,大人是正经的官场之人,说话行事,一切依规矩来,我们与大人不同之处,而我们做事,除了用法律,还有一件别的武器。”

“什么?”

范小刀道,“手中的刀。”

……

下午是一个六扇门的见面会,谢愚破天荒的来到六扇门,亲自送范小刀正式履职。

谭时飞看到谢愚,愣道,“你怎么来了?”

谢愚道,“怎么,本官不能来吗?”

谭时飞哈哈一笑,“大人的一城父母官,这里又是知府衙门,又何来不能之理,大人能莅临六扇门,是我们六扇门的荣幸。”回头道,“还不行礼?”

众捕快跪下道,“见过大人!”

谢愚淡淡道,“都起来吧!”他指了指范小刀,“这位是……”

未等谢愚继续,谭时飞接过话,道,“这是我们新任的六扇门副总捕头范小刀,京城来的。在六扇门才干了不到一年,屡破奇案,破格提拔为红衣捕头,真是年少有为啊,还不见过范副总捕头?”

这话信息量极大。

京城来的,不到一年,红衣捕头。

几个词,难免让人以为,范小刀之所以火速提拔,是因为有什么关系,而并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在六扇门,从一个捕快到红衣捕头,按正常程序,少说也得十年,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也熬不出个红衣捕头,而眼前这少年,年纪轻轻,就成了红衣捕头,自然难以让在场的老刑名们不服气。

谢愚被抢白,脸sè一阵青一阵红,并不好看。

不过,他又发挥了隐忍功夫,拍了拍手,“好,既然人已送到,本官先告辞。”说罢,与宋师爷离开了六扇门。

果然,一名老捕快yīn阳怪气道,“屡破奇案?不知范副总捕头破了什么案子,可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

出招够快!

范小刀淡淡道,“也没什么奇案,抓了几个间谍,捣毁了北周在京城布局二十年的谍报网络,破了使馆命案,避免了一场外交争端,为朝廷收复凤凰岭提供了绝密情报,运气好而已。”

此言一出,那老捕快顿时不再言语。

众人都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奇案,这是不世功啊。

难怪年轻轻成了江南六扇门的副总捕头。

众人看向他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

谭时飞见状,连道,“老罗,都知道你是老刑名,破案无数,不过,跟范大人比起来,你那些事就别在这里现眼了,在这里yīn阳怪气,是对范大人有意见,还是对我有意见?”

那位姓罗的老捕快,面sè通红,道了一声惭愧,退了下去。

“今日是范大人履新之日,我们来请范副总捕头来讲两句。”

范小刀道,“我叫范小刀,山东人,如今派到江南,担任副总捕头,分管江湖司,配合总捕头赵行主持六扇门工作,片汤话套话我就不多说了,我请各位举起手,重温一下我六扇门入门誓言。”

众人纷纷举手。

“吾辈公门之人,当恪守尽职,尽忠报效朝廷,为国为民,不以武犯禁,不恃强凌弱,以吾辈之所能,让宵小之辈有所震慑,让权贵之人有所忌惮,为沉冤者得雪,为弱小者仗剑,为天下开太平!”

声音传遍六扇门的每个角落。

这几句话,说得正气凛然,可是能够做到的,到底有多少?

范小刀道,“我看了一下名册,咱们江南六扇门,登记在册的,共有一百八十七人,可现场在座的,只有八十余人,不知道在座的诸位,谁能告诉我,那剩下的一百人,到底什么去向?”

现场一片死寂。

不应该是一团和气,说些鼓舞人心的话吗,怎么一上来就找茬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这火烧得也太快了吧?

谭时飞道,“范大人,剩下那些人,有些外出查案,有些在巡逻,因为大人来得匆忙,所以没能召集全。”

范小刀道,“那些是应当的,名册之上,我看到隆泰六年的人,到现在依旧在当差,领取俸禄,若没有算错,他们都已经**十岁了吧?谭捕头,你代理总捕头将近一年了,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怎么回事?”

谭时飞脸sè十分难堪,这是当着所有人的面,给自己的一个下马威啊,他道,“这个中原因,有些复杂,容我事后单独禀明。”

范小刀道,“有什么话,不必藏着掖着,咱们当面说清吧。”

就在陷入僵持之时,门外忽然有人大骂,“姓范的,你个混蛋狗`娘养的,给我滚出来!”

范小刀闻言,脸sè一沉,带着众人,来到门外,只见那个已被革职的城门官蒋校尉,背着被褥,**着上半身,站在六扇门口,破楼大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