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219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219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谭时飞见状,喝道:“蒋校尉,你已被范大人革职,还有胆来此,岂有此理!”

蒋校尉道,“姓范的,我来讨个说法!”

“什么说法?”

蒋校尉道,“不就是顶撞了你几句吗?你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老子也给你下跪赔不是了,你凭什么革老子的职?”

范小刀见他丝毫无悔改之sè,冷冷道,“品行不端,横行乡里,吃拿卡要,这三宗罪过,足以将你革职。”

蒋校尉不服气道,“吃拿卡要?”他指着在场的众人,“在场这么多人,哪个没有吃拿卡要过?你凭什么只革我的职,有种连他们一起开除!”

此言一出,算是把在场所有人都得罪了。

众人脸sè十分难堪,纷纷暗骂。你姓蒋的点背儿踩到屎上,没必要拉着大家一起跟你吃屎吧?本来,还有些同情这位蒋校尉,认为范大人判罚太过于严苛,此刻巴不得把这家伙清理出去。

范小刀问,“我倒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谁吃拿卡要了?”

谭时飞连道,“这种小人的话,大人不必当真,我们身为六扇门捕快,当为百姓谋福祉,替陛下解忧难,又怎么会有如此行径,这姓蒋的分明是故意挑拨离间,大人切勿轻信。”

范小刀心中冷笑,都是一个山里的狐狸,跟我谈什么聊斋。这种话,赵行说出来,我信,至于你嘛,呵呵呵。

蒋校尉知道说错话,连转移话题,“我不管。你夺走我的差事,我一家老小五口,没有了着落,从今往后,我就跟着你混,你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别不信,我连铺盖卷都带来了。”

哟呵,这位蒋校尉是来耍无赖了。

谭时飞指着他喝道:“混账东西!今日是范大人就任履新之日,岂容你这般胡闹!”

蒋校尉冷笑一声,“就任?履新?诸位怕是不知,我们这位范大人,一年之前,还是在山寨中当山大王,后来在京城杀了人,靠着关系保住一条命,跑到江南来避风头吧。我们这可是六扇门,不是山寨,姓范的,你来错地方了。”

一个城门官,当着自己的面,来拆自己的台,又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内幕?若说没有人指使,他断然不信。

范小刀脸sè难堪,问,“谭捕头,冲击六扇门衙门,诋毁官差,当何责罚?”

谭时飞道,“打二十大板,轰出衙门。”

范小刀道,“那就照办吧。”

说罢,转身离去。

两名衙役上来,押住蒋校尉,带到了校场,这些人都是本地人,本就是熟识,又在一个衙门当差,二十大板,也就是做做样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蒋校尉倒也配合,一边痛喊,一边骂范小刀。

十几板下去,蒋校尉看上去皮开肉绽,但都是皮外伤。

谭时飞来到校场,两名行刑的捕快连忙行礼,谭时飞摆摆手,“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他来到蒋校尉身前,“兄弟,委屈你了。”

蒋校尉道,“谭爷,我刚才骂得还行?”

谭时飞道,“骂归骂,把其他兄弟也牵扯进来,就有些不通人情了。”

蒋校尉道,“我也是一时口快,没过脑子。这么一闹腾,姓范的估计也没脸在这里混了,不过,谭爷,我的差事怕是也保不住了,您答应的事儿……”

“我答应什么了?”

蒋校尉道,“您不是说,让我闹上一闹,若是到位了,就在漕帮给我介绍个堂主的位子。”

谭时飞道,“这把火已经点起来了,还得添一把柴,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我听谭爷的。”

谭时飞问两个衙役,“打了几板了?”

衙役道,“还有五板。”

谭时飞接过杀威棒,道,“我来吧。”对蒋校尉道,“兄弟,你信我吗?”

蒋校尉道:“信不过谁,也得信谭爷啊。”

“那好,你忍一忍,且放宽心,等事情过去,你的老婆,我来帮你照顾!”

说罢,抡起棍棒,照脑袋砸了下去。

蒋校尉连哀嚎都来不及,登时脑浆崩裂,整个人在地上抽搐了几下,蜷缩在地上,一动不动,死得不能再死。

两个衙役吓得目瞪口呆,“谭爷,这……”

蒋校尉将杀威棒扔在地上,“怕什么?你们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至于他的死,是他不小心用头撞上去的。”

衙役道:“这事儿要是追究起来……”

谭时飞道,“你们就一口咬定,范大人下的命令就行。我和衙门中的八十多个兄弟,都能为你们作证!”

……

“死了?”

范小刀听说蒋校尉被打死之事,也是吃了一惊。

谭时飞道,“两个兄弟下手没轻没重,那姓蒋的又挣扎,刚好一棍打在后脑上,直接过去了。这种失手,也是常有之事,大人不必介怀。”

范小刀盯着谭时飞,看得谭时飞心中发毛,脸上强自镇定。

“死了人了,还不是小事?”范小刀摆了摆手,“行了,我知道了,你先回去。”

范小刀心中烦躁,才来了一天,怎么遇到这么多破事?他本来想借助这个机会,先从收城门税的城门官开始动手,把历年来的那些歪风邪气给改一下,可还没等动手,就先死了一个。

范小刀又来到谢愚公署内,跟他说明了情况。

谢愚道:“衙役们行刑失手打死人之事,或常有之,此事可大可小,只要家属不闹,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看怎么谈了。”

范小刀道,“我去谈。”

谢愚连忙阻止,“这件事让宋师爷去谈,他是本地人,又深知其中的人情世故。你我在此等候消息便是。”

过了一个时辰,宋师爷回来了,道:“幸不辱命。”

谢愚给他倒了一杯茶,宋师爷道,“快把我嘴皮子说破了。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也都理解,不过,蒋家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赔偿白银一千两,来办理身后事,二是恢复他的城门官身份,保留名誉权。”

范小刀道,“不行,他犯了错,我已将他革职,又怎能恢复?本想借机会,把城门那边的歪风邪气、恶习陋规给刹一刹。”

谢知府笑道,“范老弟,该刹要刹,但该妥协,还是要妥协。这件事,若是闹大了,对你我都不利,若位子丢了,你的那些理想抱负,都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

范小刀道,“怎么听得这么憋屈。”

谢知府道,“官场,也是江湖。”

范小刀思考片刻,道,“行,那一千两银子,我来出。”

临来江南,太子调了五千两银子给他做查案经费,来到金陵第一天,就已经花掉了五分之一。谢知府道,“不用,这些开支,从金陵府库中支出便是。”

范小刀道,“不过,这件事,怕没那么简单,我要查清楚。”

谢愚道:“你们六扇门的罗成,是一个老刑名,跟谭时飞素来不对付,可他在这里资历老,经验丰富,办过的案子又多,威望极高,谭时飞也奈何不了他,你可以想办法把他拉拢过来,让他帮你。”

罗成?

就是下午那个质疑他的老捕快?

范小刀对此人有些印象,不过,既然是谭时飞排挤之人,可以一试。

……

回到院子,已是晚上。

范火舞熬了八宝粥,给他倒了一碗,“以为你不回来吃哩。”

范小刀问,“家里东西全了?”

范火舞道,“下午,宋师爷来了一趟,送来了一些日用之物,明日我和小叮当再出去采购一番,今夜先将就一顿。”

范小刀没有言语,闷头喝粥。

范火舞似乎看出什么端倪,“大哥,心情不好?”

范小刀将今日之事与范火舞说了一遍,范火舞道,“依我看,这分明是那个谭捕头给你下套呢。”

小叮当道,“谭捕头?我看他挺好的呀?”

范火舞道,“人不可貌相。本来,这六扇门是归他来管,你和你朋友一来,他从一把手变成三把手,肯定不会甘心,想方设法给你下绊子,你倒要小心些了。”

范小刀道,“没想到,你看得竟比我通透。”

范火舞道,“我只是猜测而已。”

入夜后,范小刀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来到金陵头一日,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有些看似巧合,有些则是被人利用,本来以为,来江南赴任查案,是一趟轻松的事,没想到,这座金陵城,就好像是一张巨网,把刚来此处的范小刀笼在其中。

牢狱之灾,江南春接风宴上的糖衣炮弹,还有蒋校尉被误杀,让范小刀对金陵产生了极不好的印象。

他拎起长剑,跟守卫打了声招呼,出了衙门。

金陵城虽也有宵禁,但执行得并不严格。

朱雀大街上,人来人往。

许多茶楼酒肆,依旧在营业,秦淮河上,游船画舫,灯红酒绿,不时有衣衫暴露的女子上前拉客,夫子庙前,小商贩林立,叫卖声四起,好不热闹。

一边商肆林立,熙熙攘攘,一边勾栏瓦舍,莺莺燕燕。

几个仗剑的年轻人

游侠儿装扮,租了一个乌篷船,夜游秦淮河,站在河道中央,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丝毫不掩饰心中的豪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可范小刀却是愁眉苦展。

若只是游侠儿,来这座六朝帝都,千年古城,心境或许有些不同。如今身为公门中人,根本无暇关注眼前的秦淮夜sè。

范小刀有些羡慕起他们来。

范小刀漫无目的在城内游逛,在朱雀街尽头,一座荒废的府邸,引起了他的注意。门上布满了蛛丝,朱漆大门已年久失修,翻起了皴纹,正门之上的匾额,不知被谁人摘去。

范小刀觉得奇怪,在金陵城这种寸土寸金之地,怎么还有这等荒废的古宅?他问路过的一个挑着面担的老伯,“这是哪里?”

那老者闻言,看了一眼荒宅,“别问,问也不知道,知道也不告诉你。”

“为何?”

老者道:“晦气,闹鬼呢!”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

闹鬼?

这反而激起了范小刀好奇之心,把白日里的诸多烦恼抛之脑后,看到左右无人,翻墙而入。

这座府邸极大,占地数十亩,只是荒废了许久,院内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蛛丝网,显然很久没有人来过。

应该是以前某些豪门大户的府邸。

院的石阶之上,长满了黑苔,有些湿滑。夜sè虽明,在这种氛围下,依然透着一种恐惧的氛围。

范小刀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定睛一看,吓了一跳,刚才没有注意,竟是一架白骨,经过多年风吹雨打,早已不成形状。

他四下观望,不由寒毛倒立,这座院中,像这种白骨,竟随处可见!

而那些黑sè苔藓,若没有猜错,应是血染石块,经年累月,让苔藓也都变了颜sè。当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自然不信怪力乱神之说,仗着艺高人胆大,将惊鸿剑擎在手中,缓缓向内走去。来到一处祠堂宗庙,大门紧闭,略一用力,祠堂的大门轰然倒下,碎为粉齑,可见,这里已许久没来过人,连门都已风化了。

祠堂破旧不堪,似乎遇到过一场大火,墙壁斑驳,烧成了黑sè,又经年风吹雨打,满地都是断瓦残垣,正殿的墙壁早已坍塌。

然而,最引入注目的便是,院子两侧林立着的十六块石碑。

范小刀仗胆来到石碑前,石碑似乎被无数人拓过,上面的字残缺不全,这也是常有之事。

那些拓碑文之人,再拓之后,留下拓片,往往会将原碑文敲掉几个残缺,如此一来,自己的拓片便是独版,能在市上卖个好价钱。

院内十六块石碑,有十五块上都刻有碑文,仅有一块,空无一字。

借助月sè,范小刀辨认石碑上的文字,不看不打紧,这一看,让范小刀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十五座石碑上,记载的竟是十五套剑法!

一阵风吹过。

一块牌匾掉落在地上。

范小刀走过去,低头看去,只见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江南武库!”

范小刀当即明白了,这座宅邸的主人。

正是当年叱咤一时的天下第一大家族,金陵李家。而这些石碑,正是有江南武库之称的李家剑林。

二百年前,金陵李家是天下第一武林世家,为了招徕人才,李家将家族中十五套剑法的剑谱,刻成石碑,令天下武者观瞻,所以在江湖上有了江南武库的称号。

习剑之人,不至李家,不算出师。

最鼎盛之时,更有天下剑道出金陵之说。

后来,李家弃武从商,李家剑林也不再对外开放,再往后,天地真元稀薄,这些剑法虽然高明,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修行,加之老一代武林高手死去,李家剑林的声名,逐渐没落下来。

在江南的一些书铺,若是逛得频繁,也偶能看到李家剑林的碑文,却是当做书法艺术品去品鉴,而不再是江湖绝学。也有些收藏家,存了不少版本剑林拓文。

不过,二十年前,李家被抄家之后,人人避而远之,巴不得与李家脱离干系,这些碑文,绝大多数都被付诸一炬。

惊鸿剑,似乎对此地生出感应,发出一声龙吟。

范小刀低头一看,不知何时,惊鸿剑的剑簧已被叩下,剑身弹出了半尺有余,范小刀拔出长剑,月sè之下,剑身上微光泛起,纹理之中,似乎有真元流动。

这把剑,受赠于李知行。

当年李家的三少爷。

如今落到了自己手中,回到故居,竟能有所感应。

这时,远处角落之中,传来了一声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