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 第235章 徐州风云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第235章 徐州风云

作者:随笔小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8 11:09:03 来源:小说旗

抵达徐州城后,诸葛瑾递上名帖,请求面见陶谦。陶谦听闻萧逸派来使者,心中疑虑重重,但还是决定接见。

在徐州的议事厅中,陶谦高坐主位,身旁站着他的心腹谋士陈珪。诸葛瑾昂首挺胸走进大厅,恭敬地行礼道:“在下诸葛瑾,拜见陶公。久闻陶公仁德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荣幸。”

陶谦微微点头:“诸葛使者不必多礼,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诸葛瑾微微一笑,说道:“陶公,如今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萧逸将军心怀苍生,志在平定四海,结束这乱世纷争。如今司隶已平,豫州亦归附,萧将军之军威日盛,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将军久慕陶公之贤名,深知徐州在陶公治理下,物阜民丰。故特遣在下前来,希望陶公能顺应大势,归降萧将军。萧将军承诺,若陶公归降,必保徐州百姓安宁,陶公仍可继续管理徐州事务,荣华富贵不减分毫。”

陶谦皱了皱眉头,说道:“徐州乃我多年经营之地,我虽无意争雄天下,但也不愿轻易将其拱手让人。且我与萧逸将军素无往来,怎知他是否可信?”

诸葛瑾早有准备,他从怀中取出萧逸的书信,递给陶谦:“陶公,这是萧将军的亲笔书信,信中言辞恳切,表达了对陶公的敬重与诚意。萧将军以信义着于天下,绝无虚言。且如今大势所趋,徐州若独自抵抗,恐难保全。萧将军麾下兵强马壮,谋士如云,一旦兵戎相见,徐州百姓必将生灵涂炭。陶公忍心看到此等惨状?”

陶谦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此时,陈珪在一旁轻声说道:“主公,此事需慎重考虑。萧逸如今势力渐大,若与之对抗,我徐州恐力有不逮。但归降之事,亦关乎主公名节与徐州未来,不可仓促决定。”

陶谦点头称是,然后对诸葛瑾说道:“诸葛使者,你所言之事,我需与手下商议一番。你且先在馆驿住下,待我有了决定,自会告知于你。”

诸葛瑾心中明白,陶谦不会轻易就范,这是在拖延时间。但他也不着急,行礼道:“多谢陶公,在下静候佳音。”

在馆驿中,诸葛瑾一面等待陶谦的答复,一面暗中派人在徐州城中散布消息,宣扬萧逸的仁德与威名,以及归降后的种种好处。同时,他密切关注着刘备等人的动向,生怕他们从中破坏。

而刘备在得知萧逸派使者前来游说陶谦后,心中不安。他深知若徐州归降萧逸,自己在徐州的势力将难以保全。于是,他与裴元绍、潘凤商议对策。

刘备皱着眉头说道:“二位贤弟,如今萧逸使者前来,欲劝陶谦归降。若徐州落入萧逸之手,我等将何去何从?”

裴元绍握紧拳头:“大哥,不如我们趁夜袭击使者馆驿,杀了那诸葛瑾,让萧逸知道我等的厉害。”

刘备摇头:“不可莽撞。此举只会激怒萧逸,给徐州带来灭顶之灾。我们需另想办法。”

潘凤说道:“大哥,我们可去面见陶谦,陈明利害,劝他不要归降。”

刘备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我们这就去见陶谦。”

刘备等人来到陶谦府上,求见陶谦。陶谦听闻,心中明白他们的来意,但还是接见了他们。

刘备见到陶谦,恭敬地说道:“陶公,刘备听闻萧逸使者前来劝降之事。刘备以为,萧逸虽势力颇大,但野心勃勃。徐州若归降于他,日后恐有不测。陶公在徐州多年,深得百姓爱戴,若能联合周边势力,坚守徐州,未必不能自保。”

陶谦叹了口气:“玄德啊,我又何尝不知。但如今这乱世,徐州如一叶扁舟,风雨飘摇。萧逸军战力强盛,我徐州军难以与之抗衡。若战,百姓必受苦。我实在是左右为难。”

刘备还想再劝,此时陶谦的管家进来禀报:“主公,诸葛瑾使者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陶谦心中一动,说道:“请诸葛使者进来。”

诸葛瑾走进大厅,看到刘备等人在,心中明白他们在商议何事。但他不动声色,向陶谦行礼后,说道:“陶公,在下得知刘备将军在此,实乃幸事。刘备将军以仁义闻名,想必也不愿看到徐州百姓遭受战火。萧逸将军亦敬重刘备将军,若陶公归降,萧将军愿与刘备将军携手合作,共图大业。”

刘备冷笑一声:“诸葛瑾,你莫要在此花言巧语。我刘备只知忠义,岂会与你等同流合污。”

诸葛瑾微微一笑:“刘备将军误会了。萧将军之意,是希望天下英雄能齐聚麾下,共同为百姓谋福祉。将军若能放下成见,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陶谦看着刘备与诸葛瑾的针锋相对,心中愈发纠结。他深知这两人背后所代表的势力与利益,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陈珪在一旁思索片刻后,开口道:“主公,此事关乎重大,不妨召集徐州城内诸位将领与谋士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再做定夺。”

陶谦点头称是:“珪公所言甚是,就依此办。明日召集众人议事。”

刘备等人见状,也不便再多说,行礼后告退。诸葛瑾则回到馆驿,继续谋划应对之策。他深知明日的议事将是关键,必须要在众人面前充分展示萧逸的优势与诚意,同时化解刘备等人的反对意见。

次日,徐州议事厅内众人齐聚。陶谦坐在主位,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商议萧逸将军使者前来劝降之事。此乃关乎徐州生死存亡之大事,望大家各抒己见。”

刘备率先起身,抱拳行礼道:“陶公,刘备以为徐州有山川之险,且城中粮草充足,军民齐心。若我等坚守,萧逸军未必能轻易破城。再者,徐州百姓皆对陶公忠心耿耿,岂会愿意归降他人。我等应联合周边志同道合之士,共同抵御萧逸,保徐州一方安宁。”

诸葛瑾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刘备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却忽视了如今的大势。萧逸将军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司隶、豫州皆已纳入其版图,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且萧将军以仁义治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徐州若负隅顽抗,一旦城破,玉石俱焚,百姓必将遭受灭顶之灾。而陶公若归降,萧将军已承诺保徐州百姓安宁,陶公依旧可治理徐州,此乃两全之策。”

这时,徐州将领曹豹站出来说道:“诸葛使者,你说萧逸将军仁义,如何能信?万一他只是为了骗取徐州,日后反悔,我等岂不是悔之晚矣。”

诸葛瑾早有准备,他环顾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可曾听闻萧将军在司隶之战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安抚百姓。在豫州亦是如此,轻徭薄赋,鼓励农耕。若不是心怀天下百姓,怎会如此行事?再者,萧将军麾下有诸多贤能之士,皆以忠义为本。若将军失信,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又如何能成就大业?”

众人听了诸葛瑾的话,陷入沉思。陶谦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战争的残酷,若能避免战火,保徐州百姓平安,归降似乎也是一个可行之策。但他又担心刘备等人的反对,以及萧逸日后是否真能遵守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